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 如何从基层破解建筑企业供给侧的短板论文

如何从基层破解建筑企业供给侧的短板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3-13

如何从基层破解建筑企业供给侧的短板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demographic dividend disappears, professional subcontracting teams are translated from the "sell labor" to "buy labor", the days of making money by the selling labor has gone,the labor costs is greatly increased. In the chain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subcontract is not trustworthy. At the same time, the idea of "Not an officer is not a talent" is deep-rooted, the "craftsmen type" talents in enterprises are more and more scarce. In this paper, methods for break the disadvantages of supply-side reform i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from basic level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basic level; supply-side reform; disadvantage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007-02

  1 建筑企?I的分包链如何打造

  国有大型建筑企业怀抱“荆山之玉”,资产雄厚,“船大顶风浪”,特别是高端人才优势明显。但按部就班甚至抱残守缺的意识较重,四平八稳胜过激流勇进,企业改革创新的活力大大减弱。劳务公司和专业公司“船小好调头”,但往往缺少战略意识,抵御风险能力差,管理者的时间多浪费在寻求合作机会的路上,资源得不到有效发挥,甚至“今朝有酒今朝醉”,亟需“找棵大树好乘凉”。

  如何把小企业的“好调头”和大企业的“稳妥”发展,联合起来,产生1+1>2的效果,国家提出了融合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思路,公私合营甚至员工持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国家的政策,在国有企业的落实,目前,还多数停留在“嘴上说”的层面。

  既有政策的支持,又有实际的需求,但“一拍即合”,仍然任重道远。在经济利益独大的时候,环保、质量、职工权益、社会责任等都难以有效保证。国企的发展,并没有带动产业链中相关方的共同发展,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靠激烈竞争和“剥削”下游企业寻求发展,仍是国有大企业的通病[1]。目前来看,做得好的专业公司,特别是劳务公司,做强做大的仍然很少,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分包链依然很薄弱。

  实现品质发展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二航局2015年的工作会上,“品质二航”被正式确立为公司的发展战略,“品质”是供给侧的核心元素。“品质二航”开启了企业质量效益型道路的新征程,“品质二航”是未来发展必须跨越的“瓶颈”,其中,“品质员工”尤其关键。

  公司沪通大桥项目部,通过组织学习、帮扶指导、资金支持、生活关爱等方式,积极推动劳务公司的管理提升。四川邻水营丰建筑劳务输出有限公司、安徽芜湖宗盛建筑劳务公司等的实力明显增强,劳务公司经理余永斌、李宗水的建桥强国梦,和企业的建桥强国梦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专业化的分工、融合的发展是未来的趋势。目前来看,项目上的试验、测量、物资、设备等,多是通过打包交给企业内部的专业公司操作运行,这也是成熟的做法。企业内部的专业公司多是由原来的机关部门转型而来,依附性很强,自主权很小。扩大主体员工规模,不管是通过主体员工的招入,还是劳务派遣人员的增加等,都已经“此路不通”,“急需用人”和“不给招人”之间的矛盾无法克服。在没有政策支持的情况下,用人的风险越来越大。

  2 “工匠型”人才的春天何时到来

  打造强有力的“分包链”,夯实企业的基础,关键就在“工匠型”人才的培养上。2016年的两会上,“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一时间,“工匠精神”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何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书的作者付守永这样说:“工匠精神”是对工作的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视技术为艺术,视工作为修行,既尊重客观规律又敢于创新,拥抱变革,在擅长的领域成为专业精神的代表。

  在产品短缺的时代,供不应求,你生产的即使是一件次品,也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都能卖出去,这是粗狂发展阶段的特征。“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这个时候,人们往往对“简单”和“重复”的事情不屑一顾,20世纪90年代,很多企业为了追求效益和效率,把一些从事“简单”和“重复”劳动的工人下岗分流,认为这样的事情毫无技术,农民工都会干,且成本低。

  目前,企业间、产品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拼的是质量”,稍微半点瑕疵,都是致命的要害。追求高质量,追求品质和品牌,已经成为企业获利的最后机会,企业要想真正实现“长生不死”,实现“基业长青”,高质量已经成为唯一的靠山!

  在这个“商业精神”流行的时代,各企业都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应对挑战,“商业精神”无疑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更主要的是要弘扬“工匠精神”。“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企业不缺少探井的伯乐,缺少掘井的工匠,企业不缺少制定制度的人,缺少践行制度的人。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多数领域属于基础行业,其本身不具备“高精尖”的特征,用心做好、端正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点,也就是“工匠精神”的具体要求。但目前来看,企业缺乏熟练技术工人,企业和工人对“工匠精神”的认识有缺失,急功近利,只注重效益和产出比,不追求产品性能和质量的极致,企业领导只注重“高端”产品、“高端”人才 ,漠视基础工作,也是企业不出“工匠”的直接原因。

  目前,企业谈的较多的是“创造”,好像“创造”比“制造”要“高人一等”。但现实情况是,企业不仅需要创造,更需要制造。当我们大谈创造的时候,可否停下来思考一下,我们的制造做好了吗?中国已经成为制造大国,而远非制造强国。大是规模,是量的增长,靠的是机会和资源;强是价值,是质的增长,靠的是战略、技术和管理。

  “工匠精神”是制造的基础,制造是创造的基础。基础没有打牢,就想建造摩天大楼,难免会岌岌可危。庖丁解牛凭精神和牛接触,游刃有余,他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要做到心到、神到,熟能生巧,就能达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境界。工匠辈出的“闸门”在哪儿,如何开启,值得深思。人才成长的“行政化”这条路,已经非常“拥挤”,“官帽子”是堵塞工匠“闸门”的最大障碍。

  2015年10月,该单位员工周海生获得“2015年央企职工技能大赛金奖”,掀起了一轮“技能比武”的热潮,芜湖市“周海生创作工作室”应运而生。2016年,二航局提出“杨氏工作法”,杨志德是全国劳模,中国十大桥梁人物,他就是典型的工匠,无论是当木工、做技术员,还是当领导,“工匠精神”一直是其工作的法宝。

  2016年3月29日,李克强总理在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上指出:“各行各业要向获奖组织和个人学习,弘扬工匠精神……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这也说明,技术工人的春天不远了,企业“工匠”的春天不远了。因为,他们的收入和地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如何从基层破解建筑企业供给侧的短板

论文搜索
关键字:供给 基层 如何 企业
最新企业研究论文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以中国
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探讨
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探讨
试论企业绩效的优化管理
浅谈体育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
关于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合理配置与管理研究
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纺织企业的销售管理
新媒体在国有企业新闻宣传中的实践和思考
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热门企业研究论文
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人为本——论国有企业改革
浅析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控制与监管
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