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财政税收论文 >> 税收理论论文 >> 分析纳税人心理 优化税收遵从度论文

分析纳税人心理 优化税收遵从度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05

分析纳税人心理 优化税收遵从度

  一、着眼于纳税人心理研究来提高纳税人遵从度的必要性

  国家税收顺利的运行离不开纳税人的遵从,而税收遵从度研究的一个启示是,应该像重视精心策划的偷逃税一样,更多地采取措施鼓励纳税人的遵从乃至于忠诚与其义务。同时,目前国内外对于税收的遵从度并不高。而税收不遵从的一种主要行为是偷逃税。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纳税遵从度势在必行。??(一)世界各地税收流失严重

  目前,衡量税收效率的指标是税收缺口。美国是税收遵从度很高的国家,它的税收遵从程度如何呢?美国从1973年到1992年,名义税收缺口由1873年的227亿美元增长到近五倍,达953亿美元。这个不忠诚的规模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即税收缺口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为17.3%。中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的税收不遵从情况则更为严重。据相关调查资料表明:22个人均GDP在8626美元以上的高收入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冰岛、意大利、日本、卢森堡、荷兰、挪威、瑞典、瑞士、英国、美国、西班牙、以色列、新西兰、新加坡)及10个人均GDP在2786-8625美元的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包括阿根廷、巴西、智利、希腊、匈牙利、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南非、委内瑞拉)的逃税税收损失一般在35%左右,9个人均GDP在696-2785美元的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包括哥伦比亚、捷克、印度尼西亚、秘鲁、菲律宾、波兰、俄罗斯、泰国、土耳其)及5个人均GDP在695美元以下的低收入国家(包括埃及、印度、肯尼亚、巴基斯坦、赞比亚)的逃税税收损失则在30-60%。

  (二)我国税收流失严重

  与国外相比,中国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长期以来,主宰我国公众潜意识的是:税收与“苛政”、“强权”紧密联系。建国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人民没有独立的经济发展意识。“无捐无税”曾是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而被赞颂的。我国12年来的财税大检查发现的情况更让人深思(见下表)。??

  目前,纳税人不遵从行为还是相当普遍的,我国国有企业偷逃税面是50%,乡镇企业是60%,外资企业是60%,个人是90%。1999到2003年的5年间,全国税务稽查机构共检查纳税户分别为402万户、325万户、260万户、206万户、150万户;共查出有税务违法问题的纳税户分别为228万户、182万户、142万户、109万户和81.3万户;查出的税款分别为493亿元、360.6亿元、343亿元、393.5亿元和359.1亿元。??

  历年财税大检查查出金额一览表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梁朋,《税收流失经济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三)世界上税收流失问题的共性与启示

  尽管世界各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政治、经济体制各异,税收管理模式亦不一致,但在税收遵从这一问题上却有共同的规律的。即:税收不遵从行为的发生率都很高。所以,提高税收遵从度也就自然而然地被视为各国政府,尤其是税务管理部门所面临的难题和重点,成为税收领域不懈探索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一个发人深思的心理学家的一个破窗效应试验试验恰能够说明这一道理。

  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经做过一个“偷车实验”,将两辆一模一样的轿车分别放在一个环境很好的中产阶级社区和环境比较脏乱的贫民区,结果发现贫民区的车很快被偷走了,而另一辆几天后仍然完好无损;如果将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的天窗玻璃打破,几个小时后,那辆车也被偷了。后来,在此实验基础上,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有名的“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好,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破窗理论”体现的是细节对人的暗示效果,以及细节对事件结果不容小视的重要作用。“破窗理论”说明了一个道理:提高纳税人的遵从度,形成良好的税收环境和税收氛围对国家税收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四)纳税人心理研究是提高税收遵从度的有效途径

  尽管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的决策十分复杂,完全的遵从几乎是一个不可企及的目标,但是从纳税人的角度来审视税收不遵从行为是解决税收不遵从问题的关键,它会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我们可以着眼于纳税人实施税收不遵从行为本身所具有的一些心理特点和规律,来有针对性地探究提高纳税人税收遵从度的对策,鼓励或促使他们具有更高的依法纳税的积极性,让那些不遵从行为尽可能地转化为遵从的税收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流失。具体来说,税收遵从度是通过研究纳税人行为。税务机构对税制设计做出科学安排,达到提高纳税人遵从度,减少征税成本的目的。把握纳税人心理,将减少征纳双方不必要的矛盾和对立,减少摩擦。同时,纳税人心理研究也有助于尊重和保护纳税人个体利益,改变征纳对立的局面,提高纳税人的相对弱势地位。因此,从理论和实践来看,通过心理学研究视角来提高税收遵从对我国税收事业是有积极意义的。

  二、纳税人心理是纳税行为的根本动因

  (一)纳税人一般的涉税心理动因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任何行为都是心理驱动,特别是有目的指行为更是如此。纳税人的税收不遵从行为具有明显的目的性,有着明确的心理动因,这种行为的后面存在着明确的动机驱动力。税收不遵从行为的动机过程,实际上也正是一种由个体内部需要状态与外部环境刺激之间的相互作用驱使形成的过程。

  (二)税收不遵从行为的心理分析

  纳税人行为就纳税人做出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与纳税事项相关的各种行为,是纳税人在受到某种内在驱动力的驱使和外在诱因的刺激下所做出的产生了某种社会经济影响的行为,这种行为具有目的性、持续性和可塑性的特征。表现为税收遵从和税收不遵从。具体而言,这种行为表现为纳税义务人对政府行为不满意,对财政支出的使用方向不满意,对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的不公平方面不满意,对纳税人权利缺乏保障不满意,为发泄这些不满情绪,有意识地逃避纳税。

  (三)纳税人心理与不遵从行为的关系

  纳税人的不遵从行为是在其心理作用下产生的结果。纳税人的内部需求与外部环境刺激是产生偷逃税等税收不遵从行为动机的根源。纳税人的内部需求――对经济的占有欲直接形成税收不遵从行为的动机。因此,经济占有欲赋予税收不遵从行为以驱动力量。与此同时,税收不遵从行为的另一个源泉是外部刺激。例如:较小的税务检查频率、偏轻的税收处罚、较低的偷逃税查出概率、较少的刑事处罚、较弱的社会舆论约束、不公平的社会分配、畸轻畸重的税收负担等等。在产生税收不遵从行为心理中,外部刺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纳税不遵从是由内驱力与外部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但如果税收不遵从的动机受到制裁、抵制、约束或挫折,必将使内驱力变弱,税收不遵从动机便会被减弱及至消失,直至这种行为得以终止。因此,税收不遵从行为的心理过程是纳税人内部需求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此过程中,纳税人的内驱力和外部诱因决定了税收不遵从行为的产生。

  三、解读纳税人心理提高税收遵从度

  (一)解读纳税人心理基本要素提高遵从度

  人的心理是复杂的,纳税人心理也是如此。总的来说纳税人心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心理活动过程体现出来的特点。心理过程则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过程。整个心理过程又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这三个过程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税收的中心问题是和谐征税,这必须了解纳税人,掌握纳税人心理要素和心理过程。因此,研究纳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搞好税收管理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纳税人的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心理支撑下实施的,即使是为达到相同或相近的目的,不同纳税人因其来自心理世界的“变量”不同而采取行为的类型和强烈程度也不相同。个性倾向性则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人追求什么。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了解纳税人的心理性格是洞察纳税人行为的一条捷径。税务工作者应从分析纳税人的心理因素开始,寻找纳税人与税收之间的平衡点。

  (二)把握纳税人的心理应激区提高遵从度

  人对刺激都有一定的感知的,纳税人亦然。对于纳税人来说,不同的税收刺激对其的影响作用不同。按照纳税人接受税收刺激的心理敏感度区分,不同的纳税人有不同的表现。对纳税持认同感、已经习惯了纳税生活的人,只要税负落在自己的弹性限度内,其反应一般较为平和。较为脆弱的是那些平时很少履行纳税义务对纳税缺乏必要认同感的人。这些人对较低的税负也会产生抵触。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纳税人对不同的税种或税收管理措施敏感度不同。对于间接税的敏感度较低,对直接税敏感;对必须缴纳的税种敏感度低,对附加的一些税种敏感度高;对名正言顺的税敏感度低,对政出多门的费;敏感度高;对强制色彩淡的税收管理措施容易接受,对强制色彩浓的税收管理措施抵触。纳税人心理不仅是静态指标也是一个动态的指标。一方面纳税人的适应性,另一方面是税种或管理措施的针对性。从心理学方面分析,纳税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学习纳税以适应税收刺激。例如,农业税在停止征收以前之所以在现在已经有了相当大的遵从度,是和农民们已经适应或认同了“皇粮国税”有密切的关系。

  (三)分析纳税人心理承受力角度提高税收遵从度

  税收负担是另一个刺激纳税人的因素,直接考验纳税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纳税人对税收的心理承受力表现为对税收管理变化的理解、适应、应激、耐受和平衡、抗拒等负向心理方面的能力。纳税人的心理承受力对于不同层次的人群有其不同的上下限,上限是指一般性的心理压力,下限则是积淀的心理压力带来的挫折、威胁、剥夺、不满、难受、痛苦等强烈感受。影响纳税人心理承受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分为纳税人内部指标和纳税人外部因素。在纳税人内部因素包括纳税人的收入、社会地位、对未来的期望、性格因素。纳税人外部因素包括税负的高低、税负的公平程度等。较好的心理承受力是维持较稳定、较融洽税收征纳关系的前提。纳税人心理承受力是产生各种税收违法行为的重要原因。

  (四)关注纳税人的公平心理提高税收遵从度

  通过亚当斯公平理论,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纳税人的纳税理性。一些纳税人认为税收是政府对他们要求的一种强制性奉献。即使纳税人认识到了这种奉献对于谋求公共利益是必要的,他们也有理由减少自己的这种支付。因为纳税多的人认为自己被那些纳税少者剥削,因此这样庞大的纳税人群体没有要为共同利益而努力的趋势。的确,在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中存在着“搭便车”现象。如果我们从这一理性的角度考虑纳税不遵从的话,那么我们的纳税服务工作是否应该从更深层次来解决问题,诸如:设计一些制度,尽可能的保证贡献与受益平衡,尽可能减少“搭便车”,从而提高纳税人的公平感,减少税收冲突,实现税收遵从,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同时,我们应注意另一个因,即自我服务偏见――自我服务偏见。组织行为学上有一个概念,是指个体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和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而在评价别人的时候恰恰倾向于相反的归因,如业绩不好是因为能力和努力不足,业绩好则是机遇和运气好,这种倾向叫做基本归因错误。这种偏见也常常出现在纳税人中。纳税人中常常会出现归因偏差。因此,作为税务管理者还是税务政策制定者,都应采取一定的方法来规避这一问题。

  总之,为了促进较高的遵从水平,税务机关必须真正了解纳税人,分析纳税人的行为,提供连续性、公正、周到和快捷的服务。税务机构的工作都是以做好纳税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

  客观的说,如果说提高税务干部的业务能力,来降低税收流失是一种手段,那么提高纳税人的遵从度来减少税收是另一种手段。它们有着天然的区别。前者可以视作应试教育,只要业务培训到位,效果会马上体现出来。而后者却是素质教育,一方面税务工作者们自己都难以测算究竟缺少多少这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即使工作中有意识倾向此项工作,但其效果的考察评定难以实现,其见效又十分漫长。因而,税务工作中,着眼深层次的提高纳税人遵从度的努力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工作,大有“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感觉。因此,需要相当的奉献、等待甚至是寂寞。

  

分析纳税人心理 优化税收遵从度

论文搜索
关键字:纳税人 税收 优化 心理 分析
最新税收理论论文
大数据背景下日化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策略探讨
基于现金流量税重构国际税收规则的理论思考
试论企业税收激进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应的思
浅谈国际税收理论的“一带一路”税收征管机
互联网金融税收征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西方经济学派税收经济思想综述及对我国税收
近十年来伪满时期东北税收负担研究述评
从会计和税收差异中探求纳税筹划
对我国企业年金税收政策的分析与建议
热门税收理论论文
树立与时俱进的现代税收观
有关税收理论问题的论点简介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透视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完善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思考
有关我国税费改革的思考
关于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分析
电子商务对税收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论更新税收观念
纳税服务的经济学分析
税收在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