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游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论文

游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09

游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G8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9-0393-02

  一、儿童社会化的内涵

  所谓儿童社会化就是儿童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他所处的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并逐步适应社会的过程。儿童的个性形成和社会化发展是在社会化中实现的。

  儿童社会化大致包括五个方面:1、基本生活技能教育。使儿童掌握吃饭、穿衣、语言表达等人类最初行为方式。2、促进自我观念发展。使儿童能分清自我与非我及两者的关系。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儿童逐渐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调整好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关系。4、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儿童逐步适应社会规范,具备社会公德。5、培养社会角色。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不断扮演适当的性别角色、游戏角色、学校角色、社会角色等。儿童正是通过一连串角色的培养和认定,使自我心理内容客观化,自我行为表现与社会规范渐趋一致。

  二、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因素

  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1、家庭。家庭是儿童生活的首属群体,是儿童进行社会化的第一个基本单位。社会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首先通过父母的过滤,以高度个体化的方式传递给儿童。家庭对一个儿童个性的形成、特定心理品质的培养以及调节行为方式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伙伴群体,即“游戏群体”。它对儿童社会化具有比较大的影响。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儿童良好的社会行为、良好的情绪情感及社会交往能力,可以使儿童形成良好的品德等,而不良的同伴关系则阻碍儿童社会化。

  3、学校。是次属群体,制度化的社会机构。在这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教育机构里,儿童人格得以发展成熟。

  4、大众传播媒介。电影电视、报刊杂志以及各种信息等都会对儿童社会化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三、儿童游戏的特点及种类

  游戏是儿童十分喜爱的活动,同时也是一项有效的习得和生活方式。发展心理学家认为,游戏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一种非常好的活动方式。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重大作用是其他活动方式、教育方式所不可取替的。

  (一)游戏的特点

  1、游戏是一种社会性活动

  游戏是儿童对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的模拟形式,它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方式。儿童根据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理解,按照自己的愿望,将生活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创造性地反映在游戏中。例如,大部分儿童比较热衷的角色游戏“过家家”、“汽车”等,结构游戏“造房子”等,都是对儿童周围现实的社会生活的反映,都是以儿童在社会生活中经历过的某些事物为素材的。而且,这些游戏的规则也总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实际要求的。只不过,儿童并不总是原原本本地“复制”生活,而是有创造性地反映生活。

  2、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独特结合

  儿童在游戏中既可以从事自己向往的各种活动,又可以不受真实生活中的条件和规律的限制。因此,儿童在游戏中既可以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又能真实再现和体验成人生活中的感受和人际关系。游戏中的想象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角色扮演――以人代人,一人多重身份(如在“医院”的游戏中,幼儿把自己装扮成“医生”或“病人”);2、对物品的假想――以物代物,一物多用(如在“开火车”游戏中,幼儿把长凳当“车厢”,把靠背椅当“车头”;而在“逛商店”,游戏中,幼儿就可能把长凳当“柜台”,把靠背椅当“天平秤”,);3、对游戏情节和行动方式的假想――取材于生活而表现形式异于生活(如在“种树”的游戏中,幼儿虽没亲眼见过种树的情节,但他们可以想象出如何种树,包括如何挖土、下种、培土等)。

  3、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与儿童自己的兴趣相联系

  儿童在游戏中相当放松和愉快,因此游戏很受儿童喜爱。由于儿童对游戏有着强烈的直接兴趣,沉湎于游戏过程而不追求什么明确的目的,没有心理压力和负担,所耗的精力也较少,因此儿童在游戏中总带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一定愉悦,这是游戏的原本意义,如果幼儿进行游戏并不是由于自己的直接兴趣,那么,游戏便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

  (二)游戏的种类

  幼儿的游戏是多种多样的。分类的标准不一样,游戏的种类也各不相同。根据游戏的目的性分类,幼儿游戏主要有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和活动性游戏;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划分,游戏可分为机能游戏、建筑性游戏、假装游戏和规则游戏;从社会化程度的角度划分,游戏可分为无所事事游戏、单独游戏、旁观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四、游戏对儿童社会化的发展影响

  游戏训练能促进儿童的社会性,主要与游戏本身的特点以及在游戏过程成人的指导和同伴的相互作用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家长对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一般还是非常支持的,但是随着儿童幼儿阶段的结束,进入以书本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小学阶段时,游戏在家长眼里便成为了“不务正业”或者“不学无术”的代名词。而且,随着小学生竞争压力的加大,学业任务的增多,游戏离小学生的生活也越来越远。事实上,科学合理的游戏不仅不会浪费小学生的宝贵时间,反而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游戏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组织科学合理的游戏,可以对小学生的社会化问题进行更多还原。

  (一)在游戏中可以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能力

  所有的社会性游戏都是规则游戏,甚至一些很简单的游戏,如蒙面游戏,也需要遵守规则。父母和儿童轮流把脸捂起来。在角色游戏中,规则更加复杂。一旦一个儿童扮演一个角色,他的行为必须与角色的行为相吻合,如果他的行为不合适,其他儿童会提出异议。游戏中的规则大多不是事先制定的,而是在游戏过程中制定的。这种规定制定过程给儿童提供一个了解规则,规则制定的性质和特点的机会。这样,儿童不仅学到了规则, 还理解了规则的一般含义。

  如游戏“听铃声走走”,幼儿跟着老师边走边念儿歌“走走走,跟着小铃走走走;找找找,找个位子坐下来。”幼儿听到老师念完儿歌最后一句后才能马上去找位子坐下来。又如游戏“小兔吃青草”,老师念儿歌“小白兔跳跳跳,跳到草地上,吃吃嫩青草,竖起耳朵听一听,是不是狼来了。”幼儿听到老师发出“狼来了”的指令才能“四处逃散”。幼儿只有听懂老师发出的指令,自觉遵守这些游戏规则,游戏才能进行下去。幼儿从游戏中认识到:规则是游戏的保障,人人都必须遵守,从而培养幼儿遵规守纪的行为习惯。幼儿在游戏中培养遵规守纪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二)在游戏中可以促进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

  角色游戏是儿童接触社会、接触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带有很大的模仿性。因此在开展角色游戏时我们必须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游戏材料与环境,以利于他们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

  我们所开展的角色游戏,是建立在儿童已有的社会认知的基础上的,对孩子来说父母是他们最亲最熟悉的,对爸爸妈妈的角色具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在“娃娃家”游戏中儿童会扮演“妈妈”和“爸爸”的角色,模仿父母平常“煮饭”、“切菜”、“喂布娃娃吃饭”等等。在反复扮演角色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产生了新的社会认知,从而促进了社会认知的发展。

  (三)在游戏中可以促进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在角色游戏中儿童必须共同拟定和改变游戏活动的主题,这种合作性能力在角色游戏中特别重要。要想成功地玩好角色游戏,儿童要协商好各担任什么角色,使用什么象征性物品及有什么象征性动作等等。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们也可以改变最初的计划。游戏计划的制定和改变需要交换意见和合作,如某个儿童不肯合作则往往会被大家取消游戏资格, 采取合作态度的儿童从成功的游戏参与中得到了强化。

  研究表明,社会性游戏需要相当的社会性技能,而游戏在这些技能的获得中有积极的作用。为了弄清游戏和社会性技能之间的因果关系, 有人进行了游戏习练的实验。即成人在儿童的角色游戏中对儿童施以有计划的指导和训练。结果表明, 这种游戏不仅提高了儿童角色游戏的水平, 也加强了儿童之间的交往和合作行为。它能促进儿童获得社会性技能。还有人研究了儿童的角色游戏水平和他们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及一般的社会性技能之间的关系,发现这两者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角色游戏水平高的儿童被他们的教师和同伴列为最受欢迎的人,教师认为这些儿童的社会性技能好于其他儿童。

  我们在建构游戏活动时创设了相对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提供给儿童更多的交往、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儿童可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活动。儿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对自己的社会认知系统不断同化、顺应,达到平衡的过程。以“搭高架桥”的主题活动为例,儿童在选择游戏材料的时候,就已经在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这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很多的情况下,“搭建高架桥”的过程是由几个幼儿合作完成的,然后共同分享活动的成果。儿童在游戏中感受到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懂得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这些游戏都能激发儿童的协作精神,使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到互相协作的乐趣。

  (四)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的社会化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游戏对发掘幼儿潜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有独特的作用,它需要开动脑筋、发挥智慧,需要运用动作技能,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完成。因此,创设能使幼儿充分表现自己和体验成功快乐的机会与条件的游戏,鼓励幼儿大胆实践锻炼,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自身的能力,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以“学青蛙跳”游戏为例,可以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适当设计不同的高度要求,如30厘米、20厘米、10厘米等等,让儿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使每个儿童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的可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来说,在较低的高度上获得了成功,他们才会有向新的高度冲击的信心,这样才有利于他们自信心的逐步建立。对身体活动能力较差的儿童,在旁边给予指导,帮助他们完成动作,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对能力一般的儿童,在难点上给予帮忙,同时注意留给他们充分发挥自我的余地,当儿童每次顺利完成动作或在游戏比赛中获得胜利,体验到愉快情绪时,他们会感到自己能行,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从而增强自信心。

  综上所述,游戏不但能促进儿童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儿童各方面的能力。儿童社会化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儿童成长的需要,而游戏则在其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儿童社会意识的形成并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是要靠老师、家长和幼儿的共同努力形成的,所以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增强这种意识,努力为儿童创造参与游戏的时间、空间,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物理学

  作者简介:鄢辉(1989― ),男,海南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

游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论文搜索
关键字:社会化 儿童 影响 社会 发展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