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经验初探论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经验初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24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经验初探

  

  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催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更加深入。马克思主义从产生之时就重视对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广大干部群众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教育的经验。全面地考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历史,系统总结其基本经验,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科学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

  

  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以教育为手段,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普及,其教育教学的内容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和基本原理以及它们的实践发展。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科学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邓小平指出:“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1](P29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我们树立了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典范。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2](P248)恩格斯认为: “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3](P681)列宁指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4](P274)概括来说,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每一个原理都是对特定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都是具体的,决不能看作是一成不变的教条;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原理的具体运用要研究各地区、各民族的具体实际,并对理论加以发展。

  理论的价值就在于对实践的指导,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理论的普遍性又决定了它不可能提供解决现实问题的现成答案。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变化,社会主义也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蓬勃发展到遭受挫折以及社会主义中国的巨大成功等诸多变化和发展。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一国发生论”就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同时发生论”的重大发展;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探索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是对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探索。新的变化和具体的实际,要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并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实践、武装群众,这就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新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成效取决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坚持和发展,只有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基本原理又具有本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既具有先进性又具有广泛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显现活力和生机。

  

  二、勇于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在批判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在传播过程中,经常遭受来自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和外部的一些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歪曲和攻击,对工人群众运动产生了负面影响。恩格斯曾经说过,马克思和我“一生中对冒牌社会主义者所作的斗争比对其他任何人所作的斗争都多(因为我们把资产阶级只当作一个阶级来看待,几乎从来没有去和资产者个人交锋)”。[3](P653)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的过程,也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群众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时期,对魏特林主义和“真正的社会主义”进行了批判;为了使各国工人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顺利进行以及各国工人政党组织健康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还先后对法国的蒲鲁东主义、布朗基主义,英国的工联主义,德国的拉萨尔主义、杜林主义等开展过批评斗争。列宁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对孟什维克主义、经济主义、退出主义等开展了批评和斗争。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党内长期存在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等进行了批评和斗争,开展了延安整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活动。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时期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社会主义的教条主义的理解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澄清了人们的错误认识。

  马克思主义者在不同时期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开展斗争,是由无产阶级政党所处的特殊时代条件决定的,事关无产阶级政党的生死和发展,事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和失败。列宁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曾指出:“我们的党还刚刚在形成,刚刚在确定自己的面貌,同革命思想中有使运动离开正确道路危险的其他派别进行的清算还远没有结束。……在这种条件下,初看起来似乎并‘不重要的’错误也可能引起极其可悲的后果;只有目光短浅的人,才会以为进行派别争论和严格区别各派色彩,是一种不适时的或者多余的事情。”[4](P311-312)在无产阶级政党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各种错误思潮展开斗争依然必要。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西化”、“分化”战略无时不在影响着社会主义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同各种错误思潮和认识开展斗争,有利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使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更好的发挥,进而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当前,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以各种形式反对、攻击、污蔑、诽谤、歪曲马克思主义。这些思潮有的公开宣称反对社会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也有的非常隐蔽,甚至披上了坚持和拥护马克思主义的外衣。我们必须保持清醒意识,科学认识和深入剖析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本质,与其进行坚决的斗争,在斗争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三、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式方法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对象无疑是广大党员和工人群众。列宁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而社会主义学说则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4](P317-318)列宁的“灌输”理论正确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工人阶级先进意识来源的关系,对正确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开展理论教育时,总是充分考虑到工人群众的实际接受水平,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通俗化、大众化的表达。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1867年第1版的序言中指出:“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所以本书第一章,特别是分析商品的部分,是最难理解的。其中对价值实体和价值量的分析,我已经尽可能地做到通俗易懂。”[5](P99)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期就提出要反对党八股式的理论宣传教育形式,指出“要使革命精神得到发展,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主义的文风。”[6](P840)他还称赞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是“通俗的而又有价值的”,并推荐给青年同志阅读。1951年3月,他对李达撰写的《〈实践论〉解说》将哲学通俗化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致信李达说:“关于辩证唯物论的通俗宣传,过去做得太少,而这是广大工作干部和青年学生的迫切需要,希望你多多写写文章。”[7](P154)可见,理论教育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知识背景、接受能力等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此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成效不仅依赖于教育方式方法的正确选择,而且还要在重视思想教育和理论灌输的同时,更加关注民生,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人民群众在受教育过程中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性和感召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其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普及和推广,把深邃的理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使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变为形象的生活逻辑,让科学理论从书斋走向生动的社会实践,成为广大党员普遍信仰、人民大众普遍认同的强大思想武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将带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开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局面。

  

  四、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学以致用

  

  理论联系实际不但是无产阶级政党在长期革命和实践中一贯倡导坚持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而且是无产阶级政党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光荣传统和学风。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中指出,学风问题既是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问题,又是“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6](P813)江泽民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一文中强调:“理论是否联系实际不仅是一个学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一方面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掌握,另一方面注意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在解决现实问题中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同时还注意克服两种错误倾向:轻视理论学习的经验主义和机械照搬本本的教条主义。这是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战斗力和生命力之所在。

  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毛泽东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6](P815)邓小平强调:“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1](P382)江泽民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8](P12)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系统阐述了我们党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全面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特征,以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为根本政治立场,以与时俱进为根本理论品质,以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为奋斗目标的理论体系。只有从以上四个方面入手,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关注现实问题、克服脱离实际的倾向。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9](P111-112)“许多同志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似乎并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所以虽然读了,但是消化不了。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6](P797)现实问题应该是我们理论学习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关注现实问题,理论学习才能深入,现实问题也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

  

  五、加强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培养造就一支强大的理论教育队伍

  

  无产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效果不仅依赖于理论本身的先进性,还依赖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领导力量――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一方面,无产阶级政党自身能否达到团结和统一,能否肩负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事关党自身的形象。党的形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先进性的具体体现,良好的形象对理论教育的成效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党的腐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大敌,是阻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原因,直接影响到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效果。党领导人民群众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展现的先进性越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效果就越显著。为此,无产阶级政党向来高度重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不断提升并展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提升理论教育效果和承担领导责任的必然要求。

  培养造就一大批深刻而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工作者,对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也有重要意义。毛泽东强调,我们“是要这样的理论家,他们能够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6](P814)他指出,“我们要作出计划,组成这么一支强大的理论队伍,有几百万人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即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反对各种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我们现在有许多做理论工作的干部,但还没有组成理论队伍,尤其还没有强大的理论队伍。”[7]马克思主义是党执政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队伍是党的理论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宣传者和维护者。党和国家掌握理论和政治主导权,离不开一批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队伍。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只有懂得和掌握了这门科学的人,才能在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2004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该工程既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基础工程,又是一项重大的理论创新工程,还是一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队伍建设的战略工程。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以教材建设和学科建设为基础,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学方法创新为重要环节,全面推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品德高尚、深受大学生喜爱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成为决定理论教育成果的关键因素。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经验初探

论文搜索
关键字: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 马克 理论 基本 经验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