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论高校和谐教学的构建论文

论高校和谐教学的构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1-10

论高校和谐教学的构建

  

  高校和谐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 一种新的教学指导思想, 是构建和谐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和谐教学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二是要实现高校教学各要素、各成分、各方面的良性互动、协调一致,即和谐的教学活动。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构建高校和谐教学,就是要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生活, 在和谐的教学生活中成就和谐发展的人。

  和谐是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标。要达到这样一种境界,要实现这样一种目标,高校和谐教学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不断提升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

  和谐教学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加完善的职业, 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时, 才能有效地处理师生关系,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 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

  教师素质的提高, 一方面有赖于本人的努力, 要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充实自己, 完善自己, 提高自己。树立以为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创造充满生机的“人的教育”,现代社会信息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高校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吸收最新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发展自我免遭淘汰,成长为他人之师,不断持续地获得新知识拓宽专业领域,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另一方面有赖于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机制是否完善和健全。

  首先应该构建科学合理的师资培训机制,将传统的职前教育转为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相结合。加强职前培训,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在对教师的职前教育中, 应能够使教师具备他们今后整个专业生涯中完成许多教学专业任务所必须的大多数或全部的能力, 能获得持久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所有知识结构和态度。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和途径有许多种,如高级研讨班、国内访问学者、短期研讨讲习、教师进修班和社会实践等。

  二、构建合谐的师生关系

  在和谐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确保师生关系的和谐。为此,作为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往。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要有充分的情感投入,表现出自己真挚的情感,与学生打成一片。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坚持师生间的民主和平等。师生关系是否融洽、是否和谐,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师生的课堂生活质量。

  构建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一是要求高校教师充分认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把师生关系作为一种“潜课程”去经营,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二是高校教师要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和交往。三是大学生要在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据调查显示,关于“师生关系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的调查结果是:很重要(39% ),比较重要(54%),不太重要(6% ),不重要(1% )。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只是取决于教师给学生教了什么,还取决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如何教、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

  和谐教学诉求“解构”教师的权威,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重建诗意课堂。雅斯贝尔斯认为:“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我与你) 的对话和敞亮,这种我与你的关系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可以说,任何中断这种我与你的对话关系,均使人类萎缩。”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文化知识,而且要尊重热爱学生,以自己的品德气节感染学生,关心学生,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辅以必要的人文关怀,使教师和学生形成一个集体。学生则要尊师重道,虚心好学,要尽量体谅教师,主动向教师请教,真诚地与教师交流,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从而构建民主、平等、和谐、对话型师生关系。

  三、探索有效、民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案例分析法等。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学科和课程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教师本人的特点,依据教学时间和条件等。教学方法民主是教学过程和谐的重要表现。教学方法民主即教学方法应体现教学过程的特点, 体现学生的特点, 在师生共同商议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中师生间要广泛交流, 找出各自适应的教学方法, 获取它们的交集, 采用互为适应的教学方法, 使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学生的学又有利于老师的教, 对学生的学起启发、点拨的作用, 对老师的教起铺桥引路作用, 只有实现教学方法的民主, 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 使学生真正愿学、会学、善学, 也才能促进教学过程的和谐。

  四、作为和谐教学的构建者,高校教师应该对课程(教材)进行优化

  和谐教学构建需要师生赋予教学生活以和谐的价值。师生应首先是学校长相厮守的生活者,而后才是工作者和学习者。这是构建和谐教学对师生最合理的定位。其次,教师不仅要从理论认识上自觉提升对和谐教学的理性认识,还要从批判反思的视角时刻对教学进行和谐文化的价值思考,从教学伦理上重新认识教学,并激励学生,陶治学生,催发学生。教师成为自觉的和谐教学的构建者、追求者,必然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和教学专业素质。其中,在课程(教材) 转化为蕴含文化因素的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师对和谐文化内涵的解读和重新赋予的活力,是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

  课程(教材) 知识不同于教学知识,课程(教材)是知识经过教育处理而转化的,虽然包含着一定的价值观、哲学思想、伦理和审美情趣等文化信息,但这些文化信息是编者赋予的,具有统一性品质。教学知识是教师对课程(教材) 知识内化后的个体化实践,具有远远大于课程(教材) 知识的文化含量。其一,教师在解读和传授课程(教材) 知识时,根据自身的教学技能、教学风格等个体化倾向以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学资源条件等,重新赋予课程(教材) 知识新的文化内涵。同时,根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学习的知识已不仅是课程(教材) 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学习方法等个体化心理矛盾运动加工后而重新赋予意义的新知识,具有新的文化内涵。其二,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方式方法、课堂氛围、教学仪器设备等所有因素,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教学知识蕴含的文化信息,是师生自主创新的、个体化的。因而,它最易为学生接受,影响学生的力度和深度都很大。可见,教师应重视以和谐的文化价值观和态度解读课程(教材) 知识并赋予它和谐的文化内涵,以激发和张扬教学活动中蕴含的和谐文化精神;同时,应自觉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是在教学领域构建和谐教学的根本,也是对教师教学素养的审视。

  

论高校和谐教学的构建

论文搜索
关键字:和谐 高校 教学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