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大众文化的社会市场效应调查与分析论文

大众文化的社会市场效应调查与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2-10

大众文化的社会市场效应调查与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国外文化产品、文化观念的涌入,一种以大众传播媒介为物质依托,以都市大众为消费对象,按照市场规律批量生产的新型文化――大众文化在我国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蓬勃发展的大众文化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随着QQ、微信朋友圈和微博等新兴社交媒体的出现,大众文化的传播途径逐渐增多,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也随着增多,这对大众文化的传播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大众媒体的兴起对大众文化的发展的也出现了向消极方向发展的趋势。大众文化有其负面影响存在,而且这种影响在大众身边随处可见。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将研究大众文化的市场效应对社会的影响和大众审美需求在社会背景影响下的转变对大众文化发展造成的影响,并且将探讨大众文化产生的社会市场效应向有利方向发展的方向,让大众文化在社会中发挥其优势推动社会良性运行发展。为了更好进行本次研究,本研究进行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前人的研究,再融合实地的调查,在对比之下进行研究,以获得更多真实的数据,使数据更具有实践性。本论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大众文化对人们生活影响的日益广泛,国内外学者对大众文化研究的兴趣日益增长,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大众文化研究的成果,为本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

  从大众文化的媒介和市场效应角度研究,阿多诺(1998年)认为文化产业界缺乏批评,人们都被媒介所操纵,流行文化使得现代人亦步亦趋;他认为大众文化的社会化是缺乏自由和创新的[1]。米歇尔?麦克卢汉在他的《理解媒介》中,对大众传媒在当代世界的迅速传播及其影响作了深入探讨。“媒介即信息”的观点对于大众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程度上的意义。[2]费斯克则认为:“大众文化始终是一种关于冲突的文化,它总是关涉到生产社会意义的斗争中”[3]。马尔库塞认为单向度人仅知道物质享受而丧失精神追求,只有物欲而没有灵魂,只屈从现实而不能批判现实[4],市场化效应与大众文化发展程度不相匹配,大众的文化层次差异等原因造成大众文化市场导向的负面影响。

  从大众文化的精神内涵和特性角度研究,高冠钢(1998年)提到大众文化是现代化的伴随物,以娱乐为最终目的正是大众文化的主要特征[5]。孟庆凤(2003年)提及“大众文化反映着市场经济的特性和精神”[6]、“大众文化并不天然地排斥人文精神,在大众文化中灌注人文精神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李明(2014年)认为“由于大众文化带有显著的消费性、娱乐性、市场性、商品性等特征,在价值观方面往往会出现一定偏差”[7]。张汝伦(2001年)认为大众文化在发展中是市场化的,肯定了大众文化的市场效应,但忽略了大众文化的社会效应。[8]

  从大众文化的市民化和市场化角度研究,邹广文(2001年)认为“大众文化是现代工业社会背景之下所产生的并与市场经济和商品社会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他认识到大众文化的市场效应,也认同它对商品社会的作用,同时指出了大众文化在发展中存在的弊端。邹广文、常晋芳(2001年)认为“只有坚持不懈地对大众文化进行人文提升,不断提升大众的文化素质,使之保持健全的文化反思和批判意识”。这是大众文化健康发展的好的选择。[10]

  综上所述,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经历了不同时期的文化潮流。大众文化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逐渐凸显出以前未出现过的社会化、市场化的趋势。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本研究将研究大众文化的市场效应对社会的影响和大众审美需求在社会背景影响下的转变对大众文化发展造成的影响,并且将探讨大众文化产生的社会市场效应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二、数据分析

  (一)样本基本情况。

  1.样本与资料。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大众对大?文化的看法和大众文化的社会市场效应,获得更多真实有效的数据。本次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以广州和深圳两地为调查对象,结合线上线下的调查方式,进行了实地派发问卷和线上随机发放问卷调查,共回收259份问卷。样本基本情况见表1。

  在本次研究中,女性样本较多,年龄阶段以18―44岁居多,教育程度以大学(专科和本科)为主,总体教育水平较高。从总体上看,本次问卷调查的数据有效,能够较好作为样本,代表总体水平情况。

  (二)公众对大众文化的整体认知。

  1.公众对大众文化概念的理解认知。

  (1)大众文化的含义内容。

  259个样本在对“您觉得大众文化包括以下哪些方面”一题做出的选择情况如表2:

  如表2,在759个有效应答选项中,可知公众对于大众文化的含义内容认同较高的是大众文化包括流行文化(如流行音乐)、人民自己创造的,为人民服务的文化(如广场舞)、主流文化(如马克思主义)和具有商业色彩的群众文化(如网络小说改编、综艺节目)。因此,需加强社会市场下的大众文化氛围的营造,让公众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中的文化融合和变化。

  (2)大众文化对大众人格的塑造的影响。

  259个样本在对“您觉得大众文化在日常生活中主要通过以下什么途径表现出来”一题做出的选择如下:

  在259个样本中,明显看到70.4%的调查者认为大众文化对于大众人格塑造是起了引导、形成、确立大众三观的作用。因此,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下,需继续塑造良好的大众文化氛围,加强大众文化的积极引导作用,促进公众与大众文化之间的融合。   (3)人们的审美需求在大众文化影响下的主观变化。

  259个样本在对“您认为人们的审美需求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有什么变化?”一题中做出的选择是: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公众认为人们的审美需求在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变化倾向于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如自由、欢乐和解放等),所占比例为35.3%(186/527),其次是追求视觉满足(如美容业的发展),所占比例27.5%(145/527),再者是追求审美的当下性和现代性,所占比例为21.3%(112/527)。可知人??的审美需求在大众文化的影响发生了主观变化。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更倾向于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审美的当下性和现代性。从侧面反映出,大众文化的社会市场效应越来越明显,公众价值观所受影响也日渐趋大。

  2.大众文化的基本特征

  259个样本在对“您认为大众文化比较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一题做出的选择如下: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于大众文化的突出特点的认知度有不同看法。在711个有效应答选项中,大众性的比例为25.0%(178/711),通俗性高达23.6%(168/711),流行性2.6%(161/711),娱乐性17.2%(122/711),而商品性、依赖性分别占9.0%(64/711)、2.5%(18/711)。可知公众认为大众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大众性、通俗性、流行性、娱乐性,这对于大众文化的影响具有显著效果。因此,在创造大众文化的过程中,应结合其特性创造能被大众所认可的大众文化,促进大众文化市场化的积极影响效应。

  3.大众文化继承中国优良传统的特点。

  (1)公众对大众文化继承中国优良传统的态度。

  259个样本在对“您觉得大众文化有没有较好地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一题做出的选择如下:

  图2 大众文化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民意情况

  据结果显示,可知大部分公众倾向于认为大众文化有较好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这一比例高达63.1%。在大众文化市场化中,公众对大众文化的积极看法,有利于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快营造促进大众文化积极发展的氛围。

  (2)大众文化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

  在觉得大众文化有较好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这161人里,对“您认为大众文化应该通过以下哪种方式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题目做出的选择如下:

  据调查结果显示,在519个有效应答选项中,对于大众文化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加大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所占比例最高,占19.8%(103/519),其次是在传统文化中加入流行元素,所占比例为18.5%(96/519)。再者是把高雅文化大众化(如中国诗词大会),所占比例为16.4%(85/519)。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公众更倾向于认为应当通过加大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来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在积极引导大众文化的市场时,应侧重对传播媒介的监督和引导,加强大众文化的文化内涵和传统元素的融合,促进大众文化朝着积极有意义的方向发展。

  (三)大众文化的社会市场分析。

  1.大众文化的主体地位。

  图3 大众文化的主体地位情况

  从调查数据显示,公众认为大众文化在市场中的影响较大的占64.1%,而认为占主导地位则占30.1%。反映出大众文化的市场化影响力极高,对于公众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对大众文化的社会市场的积极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有利于促进大众文化市场化对公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2.大众文化的传播方式特点。

  据调查结果显示,可知公众认为微信、微博和电视对大众文化的传播影响程度较大,是大众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传播媒介。同时,也反映出在社会市场下大众文化的传播具有时代的新特点。因此,应加强对传播媒介的管理和监督,这有利于大众文化的社会市场效应朝有利方向发展。

  三、结论

  本研究从大众文化的市场效应对社会大众产生的影响方面出发,通过文献分析、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广州、深圳两地为中心展开探讨。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

  (一)要加强大众文化多元格局建设。

  从前文的数据分析中可得知,现今大众文化的呈现领域是多元的,传播媒介更是具有多样性。在促进大众文化健康发展时,我们不能因为某个领域难以建立健康有序的发展规范,就简单砍掉或削弱某些领域的文化呈现方式,而是应该加强多元格局的建设,顺应这一趋势来发展。

  1.面对不同文化呈现方式,要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

  针对不同文化呈现方式的特点采取发展策略。如娱乐场所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但是部分娱乐场所呈现了消极的文化消费观念,比如弥漫着色情、暴力成分的KTV等。针对娱乐场所的特点,本研究认为,应当从大众的意识层面来呼吁健康积极的娱乐方式,采取强制手段取缔一些带有负面消极成分的场所。而在饮食文化方面,难以界定不良饮食文化,则应当从推崇饮食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入手。

  2.充分利用媒介多样性构建格局。

  现代传播媒介的多样性也给大众文化多元格局的建设提供了便利之处。在构建格局时,应充分利用媒介的多样性,在不同的传播媒介中,均注重推广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多管齐下。

  (二)建设和完善好大众文化市场管理机制。

  1.“看得见的手”要紧抓。

  应建设和完善大众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在“上”的力量不能忽视,政府部门应意识到大众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调控手段。对于大众文化的供给者,也可以是传播媒介的操纵者,文化作品的制作者等,在大众文化产品流入市场之前,应当加强审查,从源头上杜绝不良文化现象的产生。在数量过多难以审查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不定期抽样检查的方式,让卖方有所忌惮,主动提高生产质量。同时,“看得见的手”的监管不能只是简单检查有无色情、暴力等成分,还应加强对文化产品中的价值观等的管制,不能过多地向公众宣扬消极负面的文化价值观念。   2.“看不见的手”要团结。

  “看不见的手”来自市场中的自我调节。目前,大部分人已经意识到,快消文化占据了我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人们每天的大量时间都花在快消文化上。当人们已经意识到时,就会自发地开始抵制这种文化的侵?g,这时就需“看不见的手”进行调节。大众文化市场,应积极发挥协调作用。同时,大众本身也应该主动在社会上进行倡导,呼吁更多人参与并自发地团结起来,使大众文化得以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

  (三)发挥好社会机制的监督作用。

  大众文化市场要更好地健康发展,还离不开社会的监督机构。不仅政府相关部门要对我国大众文化市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监督外,还要发挥社会机制监督的作用。因此,在发展大众文化的社会市场时,必须广泛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社会监督机制。

  1.鼓励并加强非政府组织的监督。

  非政府组织作为社会管理的补充机制,对于大众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首先,非政府组织应该高度重视社交网络与媒体的传播性,积极营造良好的传播环境,让大众文化健康发展。其次,应加强媒体的管理与监督,在媒体部门建立监督机构,从而引导大众文化健康发展,向大众传送具有思想意义的文化影响,才能促进大众文化市场的和谐。再者,还应监督和督导大众文化生产者,防止他们产生不良文化作品。综上所述,鼓励和加强非政府组织的监督,才能更好促进大众文化市场的发展。

  2.加强大众文化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

  大众文化的受众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传播媒介者,加强大众文化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对于大众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首先,应加强大众文化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让受众能对大众文化的传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其次,不断加强受众与大众市场的衔接,让大众文化受众选择消费高质量文化产品。再者,发挥大众文化受众的监督作用。公众作为大众文化的消费者,能发挥重要作用,加强对大众文化市场的监督,促进大众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大众文化的社会市场效应调查与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大众 效应 调查 社会 分析 文化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