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关于九年级化学“原子的构成”一节的教学构想论文

关于九年级化学“原子的构成”一节的教学构想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3-04

关于九年级化学“原子的构成”一节的教学构想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6-0320-01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化学学科中“原子的构成”一节的知识较为抽象,不易理解掌握。为使学生能顺利地掌握本节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以解决学生面临的这一难题。

  首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序言里对“物质构成”的基本观点即分子、原子的基础知识去帮助学生理解。他们已经知道世界是物质的,而化学就是以形形色色的物质为研究对象,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即道尔顿、阿伏加德罗分子、原子学说)。这一观点告诉我们,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对原子抽象的概念已有一定的初步认识。同时也为进一步研讨物质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扫除了一定的障碍。这样施教,学生对“物质构成”的知识就有了较深的认识。

  其次,教材中对“分子、原子”的概念及特征的描述上已经是很详尽的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熟知教材。教材中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不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重新组成新的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很小,但确实千真万确的成在,与客观物质一样,也具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也在做不规则的运动。分子、原子之间存在间隔,同种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的性质不同。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梳理,就加深了学生对“物质构成”一节中的“分子、原子”的印象。也为后续“原子构成”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其三,在教学中,对一些物质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即化学反应)的教学中也对“原子构成”的知识埋下伏笔。

  比如在前面已提及正如教材序言中就已经对化学反应的本质从分子原子的观点进行阐述。即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新的物质。让同学们无论是对物质的构成的知识还是对化学用语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都是无不裨益的。显然,学好物质的构成的知识,这既是一件一举多得而又对其它化学知识的掌握相益得彰的好事情。再如,在水的组成一节中,对水的组成的实验研究中得知,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实际上证明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即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而两个氧原子或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或一个氢分子,而无数的氧分子或无数的氢分子聚集成宏观的氧气或氢气。在氢气与氯气合成成氯化氢的反应中,同样是反应物的氢分子和氯分子,分别分解成氢原子和氯原子,而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结合成一个氯化氢分子。这些对原子知识的理解、对化学反应特征的理解以及归根结底对原子构成知识的理解无疑起到了非常重要而直接的作用。

  最后,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之后,对“原子构成”一节的教学中,应让学生把抽象的原子观念升华成宏观物质加以理解。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它不是一个个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而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作高速运转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的正电数目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数目相等,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也不是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它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目转嫁到质子上,即质子数目与原子核带的电荷数目(即核电荷数)相等,与核外电子数目也相等。如氢原子由原子核,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即核电荷数是1,原子核中只有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质子)和核外的一个电子构成。即氢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一个质子的质量与一个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近似于氢原子的质量,电子质量仅是质子质量的一千八百三十六分之一,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也就是原子的质量大约等于质子的质量与中子的质量之和。

  再如在碳原子里由六个质子和六个中子以及六个电子构成。不同原子的原子核带的电荷数不同,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也不同。原子核带的电荷数目的多少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原子。即使是同种原子也有可能中子数目不同导致同种原子有不同质量。所以,尽管原子很小,但它仍然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体积仅仅占原子体积的十亿分之一。用一个直观的比喻比较:一个原子与乒乓球体积之比,相当于乒乓球与地球体积之比。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如果把原子比喻成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因此,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

  综上所述,学好物质结构的知识,对“物质的构成”的其它基础知识如分子原子相关知识,以及化学反应的一些基本原理的理解是互相依存而又相互提高的。学好了“物质构成”一节的知识,可以加深对其它化学知识的更深一层的理解;同时又是其它化学知识的延伸,它们互为因果,而又各得其所;学好了这部分的知识,既能突破初中化学中“物质构成”的难关,同时又能抓住“物质构成”知识的重点,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对后续及其它化学知识的学习起到一通百通,轻车熟路的效果。

关于九年级化学“原子的构成”一节的教学构想

论文搜索
关键字:原子 年级 化学 教学 关于 一节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