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保险学论文 >> 试论课程思政背景下职业院校保险人才培养论文

试论课程思政背景下职业院校保险人才培养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24-03-15

试论课程思政背景下职业院校保险人才培养

  一、绪论

  近年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成为热门话题。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将思想政治融入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中。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了课堂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强调了要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在党中央、各级教育部门的推动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蓬勃发展,然而在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和效果不够显著,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保险学》是金融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保险人才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培养具有支撑作用。从保险业数百年的发展历程来看,萌芽期的互助基金会、发展期的海上保险,现代商业保险中极具代表性的疾病保险等,都体现了保险具有互助和诚信的特点。因此,在保险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职业道德的保险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保险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无德不立,立德是育人的根本。因此,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立什么“德”事关“树”什么人及如何“树人”两大核心问题。高校德育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要更加突出其重要地位。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种思想纷至沓来,催生了一系列不良的社会现象,如“超前消费”“及时行乐”等消极思想问题。高校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快,但辨别能力差,意志不坚定。此外,媒体的煽动和引导使得这些年轻人更容易“误入歧途”。如,大学生深陷校园贷、误入电信诈骗等事件屡见不鲜。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离不开高校思政建设的“保驾护航”。保险人才是提供风险解决方案的专业人才,教师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除了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领年轻人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二)破解“两张皮”困境的重要抓手

  “两张皮”现象是指高校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脱节,两个教育方向各行其道,专业课教师只承担专业知识的讲授,思政知识则由思想政治教师承担的现象。这种现象在职业院校尤为多见。众所周知,职业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了体现“应用性”,让毕业生快速适应企业用人的需求,往往更强调业务操作、营销技巧等实用型技能的培养。以保险学教学为例,不少职业院校仍然是以财产保险、人身保险的实务操作、营销技巧等内容为主,未与宏观环境、行业现状、岗位特性及职业素养等有效结合,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背道而驰[。破解“两张皮”困境,课程思政建设是重要抓手,要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将思政要素有效地融入保险课程教育中,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三)培养“德艺双馨”保险人才的现实需要

  保险从业人员是金融专业学生的主要选择之一。随着老龄化、生育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们保险意识的提高,个人养老保险、子女教育年金保险、健康保险的需求都在迅速增长,对保险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攀升。然而在利益驱使下,一些保险从业人员违反保险原则,违规操作,并利用信息不对称和自身专业优势,对一些影响投保人决策的重要条款未尽到明确告知的义务,甚至故意误导投保人以提高业绩。这些不道德的行为既损害了投保人的利益,又破坏了保险行业的品牌形象,阻碍了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补充作用的发挥。而这些“不道德”行为的源头在于“德育”教育的缺失。职业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阵地,培养思想品德高、业务技能强的保险人才队伍,发挥高校作用是关键。在保险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对于培养“德艺双馨”的保险从业人员,实现保险教育知识性和价值性的协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三、保险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职业院校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诸多问题,直接体现在教师的认知、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等方面的不足。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是重点。

  (一)端正教师认知,提升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

  1.消除固有偏见,提升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教师对课程思政存在偏见,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两张皮”现象,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思想上纠正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错误认知。思政教育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职责,思政教育融入保险课程,不是通识教育的重复,也不会挤占保险课程的授课时长,思政教育与保险课程的有效融合能帮助学生从国家、行业、家庭及个人的角度,更加明晰保险的职能与作用,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更有利于培养“德艺双馨”的保险人才。消除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偏见,一方面,开展思政教育专项培训,学习课程思政的背景和社会需求,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引导教师深入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价值;另一方面,对比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职业发展、责任担当等方面的差异性,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梳理教学效果,以消除教师的偏见,提升对课程思政的认知。

  2.搭建学习型平台,强化教师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建设学习型平台有利于提升教师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具体可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并关注国家、保险行业的政策与法规,保持对行业发展的敏锐度和反应力。这有利于教师更深入地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更优秀的教学思路与方案,并向学生传递更深层次、更广泛的知识与思想引导。其次,加强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交流合作,共同发掘蕴含于课堂中的思政要素,并构建思政元素课程案例库。这有助于推广课程思政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保险学课程体系并推进课程思政的升级。最后,高校应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帮助教师更好地融合保险知识和思政元素,通过不断深化思政教育的认知,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与指导,实现课程的全面发展。

  (二)打破传统教学法,探索主动学习新课堂

  保险学课程理论性强,因此常采用传统讲授法教学。虽然这种方法有助于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最大化地吸收知识,但枯燥的理论讲解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忽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个体的差异性,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因此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习,需要革新教学手段。

  1.打造对分课堂,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对分课堂的实质是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的融合,在形式上将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部分课堂时间用于教师授课,另一部分时间用于学生讨论,实现了“教”与“学”的统一。如,在讲授最大诚信原则时,先由教师“教”授最大诚信的内涵、三大义务的主要内容、违反该原则的表现及法律后果等,再将相关案例发放给各小组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吸收老师所“教”的内容后,有备而来参与讨论,最后教师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做点评,引导学生培养诚实守信的个人品质,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的有效融合。对分课堂构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从如何教到如何学、从作业布置、课堂管理到效果评价,弥补了灌输色彩浓厚的讲授法的不足,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鼓励问题探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式求学。问题探究法的理念在于纠正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错误思想,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首先,教师设置好难度适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吸引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其次,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等方式自主探究问题,教师作为辅助人在恰当的时候提供指导,有利于增强学生在解决问题后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最后,鼓励学生探究更复杂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风险与保险的关系时,教师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风险会导致机动车的损失?如何通过保险来降低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可能导致机动车损失的风险,如机动车自燃、盗抢、玻璃破碎等风险。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保险来降低这些风险带来的影响,如购买车损险来转嫁因自燃、盗抢等原因导致的车辆损失;之后,引导学生总结风险与保险的关系,树立风险和保险的意识,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

  (三)思政融入教学设计,三级联动保障课程思政效果

  1.融入思政目标,构建“保险+思政”的教学设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必须提高的专业知识和思想道德素养,根据章节编排融入思政元素,引导教师构建“保险+思政”的教学设计,有利于保险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例如,在项目一“保险的发展历程”中,通过短视频、图片等展示中国保险诞生的背景,回顾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屈辱的历史,提醒同学们勿忘国耻,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将思政目标融入教学设计,有助于推动保险学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

  2.落实三级联动,保障课程思政效果。确保课程思政的效果,需要高校、学院、教师三主体共同发力,齐头并进。首先,改革职业院校的顶层设计,尤其是与教师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教学能力评价、职称评定、评优选先等制度。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考核范围,使其与教师的职业发展挂钩。只有学校管理层高度重视、积极研究和实践推动,才可能落到实处。其次,学院推动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提升。如,组织课程思政讲课比赛、申报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观摩学习思政入课堂的教学等,同时鼓励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最后,教师以身作则,将家国情怀,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贯穿于日常的工作和生活,身先士卒、做好表率。高校、学院、教师三级联动,才能真正将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

  四、结语

  保险人才的培养关系着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职业院校推进保险学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本文阐述了保险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并从提升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丰富教学方法及完善教学设计三条路径进行改革探索,为职业院校推进保险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试论课程思政背景下职业院校保险人才培养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课程思政 职业院校 保险人才
最新保险学论文
试论课程思政背景下职业院校保险人才培养
健康保险学课程思政的思路与方法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要点研
大同旅游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保险精算课程教学分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保险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试论数字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路径
“三全育人”视角下保险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
基于学习通SPOC的高校保险学课程教学研究
试论应用型本科院校保险学专业课程思政实践
热门保险学论文
养老保险改革:现状、困境与选择
保险公司客户服务问题探析
汽车保险发展历程与现状浅析
家庭财产保险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运用保险最大诚信原则的思考
论保险公司保险投资
简析我国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寿险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加入WTO 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及其对策
社会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及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