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关于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对策探讨论文

关于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对策探讨

作者:秦爱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3-06-16

关于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对策探讨

  一、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经费短缺。我们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义务教育的阶段经费是由地方政府来负担的。而流动儿童没有流入地的户口,所以就没有办法享受到由流入地政府负担的教育经费。虽然部分大城市,比如北京、武汉、上海、天津等针对于流入儿童入学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也有一些城市大幅度地降低了流动儿童的借读费,确定了流动儿童入学以公立学校为主渠道的思路。但是由于各个省市在义务教育的总体规划上,无论是学生经费的划拨、师资的配置还是学校设置布点等,仍然是以户籍人口为基础,所以流动儿童也就被排斥在了总体的规划之外。

  (二)教育途径缺乏。一方面,国家对教育投入不足,城市公办中小学校建设资金缺乏,可容纳学生规模有限,所以很多中小学校拒绝接收非本区域户籍的生源。同时在国家统一取消义务阶段借读费之后,由政府全额拨款的非盈利性公办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其自身又没有额外的经费来承担流动儿童的就学成本,导致许多农民工子女无法进入。另一方面,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农民工子弟学校发展缓慢,而且大多数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运营的基本特点是低投入、低收费、低薪水、低教育质量,这些严重阻碍了其持续发展,难以满足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需求。

  (三)教育服务不足。在学前教育方面,农民工随迁幼儿大多数进入的还是条件较差的民办幼儿园。在在义务教育方面,有 20%以上的农民工子女无法入读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在高中教育方面,大量从小生长在城市并在城市接受了完整义务教育的农民工子女,希望在当地接受高中阶段教育,但是,由于高考实行户籍所在地报名制度,考生要在户籍地报名并参加高考,这使得跨省的农民工子女不得不在中考或者高考前选择回到流出地省份就读,影响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权益。

  (四)农民工自身困境。农民工进城后大多从事体力劳动,工作繁重,收入相对较低,在生活上存在许多困难,无法给子女提供优越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大多数家长对其子女的教育还是非常关注的,但是由于较低的文化程度和生活上的巨大压力让他们没有能力、时间和精力来科学合理的教育孩子。论文格式同时农民工子女经常随同父母一起流动,正常学习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甚至造成了阶段性辍学,影响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客观层面上拉大了与城市儿童的教育差距,进一步加剧了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弱势地位。

  二、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建议

  (一)制度改革:创造教育公平的环境

  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实质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必须以农民工整体融入城市体系为核心,确保农民工及其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基本。而教育公平应当说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人生公平的起点。它的基本要求是保障每个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一方面,在教育政策制定的公平性问题上,国家应该遵循一个公平性的原则,尽可能地公平分配公共教育资源,把公共教育资源应该向处境更为不利的儿童群体去倾斜,确保各个阶层受教育的群体和个体的受教育权利能够相对平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把促进公平作为战略重点,基础教育是重点保障对象。另一方面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使城市农民工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社会权益,这是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根本所在。而作为教育领域改革的“硬骨头”之一,就地参加高考能否让广大农民工随迁子女共享教育公平阳光,考验着改革设计者的智慧,备受社会关注。

  (二)政策保障: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坚持“两为主”和“一视同仁”政策,全面解决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坚持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同等条件接受农民工接受义务教育。大力推进“两个全部纳入”政策:一是将包括农民工子子女在内的常住人口全部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根据农民工子女流入的数量、分布和变化趋势,合理规划中小学布局,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流入地政府有责任让所有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在教育权利和卫生防疫权利方面享受与流入地儿童无差别的“国民待遇”,禁止一切针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歧视行为。例如,太原市教育局多举措施确保外来务工子女顺利入学,在太原六城区公办小学除热点学校外,全部向外来务工子女开放;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后,在收费、教学、管理等方面同市民子女同等队待。二是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发展经费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畴,按照学校实际接收人数和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足额拨府教育经费。而目前如果仅靠流入地政府的财政支持,就必然导致教育经费短缺,造成教育资源配置以及教育水平的不均衡现象,因而就需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经费保障机制。从长远来看,必须逐步加大中央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弥补流入地政府的教育经费缺口,较好地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经费不足问题。

  如 2012 年,山西省财政下达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奖励资金 9300 万元,用于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补充公用经费等支出,帮助这些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同时要求,各地有关部门,对符合当地政府规定接收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统筹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免除学杂费,不收借读费,并足额拨付相关教育经费。[论\文\网 LunWenData\Com]

  (三)政策引导:扶持民办教育发展

  制定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办学,加强对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和管理。积极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充分调动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力量来办学,使“官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双轮”驱动。对农民工子弟学校,有关部门要在土地使用、税收减免、行政许可等方面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教育部门要将其纳入民办教育管理的范畴,在经费补贴、教师配备、师资培训、教学管理、校园建设等多个环节给予大力支持和指导,提升其办学质量,壮大其办学实力,使其有效吸纳更多的农民工子女就学,减轻公办学校压力。而对于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学,不符合办学条件的学校要予以取缔。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四)多方给力:给农民工子女更多的心理关爱

  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生活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过程,农民工子女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给予更多的关注。第一,学校应给予农民工子女更多的关心与爱护。这就需要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或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把握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同时老师需要给这些学生更多的关怀、鼓励和表扬,通过开展集体活动,使他们尽快融入学校集体和城市,消除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第二,家长应给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家长要掌握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方法,更好地承担起看管和照顾孩子的任务。

  在此基础上,家长要增强责任意识,经常与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想法,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总之,学校要组织教师加强学习,提高对农民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认识,从而提高指导质量;学校和学生家庭要密切联系,互相尊重,构建良好的沟通渠道;学校要主动争取联合多方资源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出力。[论文网]

关于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对策探讨

论文搜索
关键字:农民工子女 教育 农民工 城市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