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论文 >> 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终极目标论文

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终极目标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8-20

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终极目标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通过各阶层的共同努力的结果,吸收了从古至今的核心价值观,并建立了一种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系是具有内核的,有这不同层次和边缘的。这个内核就是终极价值目标。它应该是一个高度简化和浓缩化的,同时能够具有高度的包容性的,能够包容各个层级的价值观的,它还是具有极强的渗透性,能都渗透和统摄各个阶层的价值观。当然,这个核心的价值体系还有持久性,它建立起来以后,可能在很长一点时间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另外,这个终极价值目标可以朝着它逐渐地、无限地趋近,但是不可能与之完全重合,因为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终极价值目标。

  任何一个社会体系都包含着终极价值目标,就其根本意义而言,终极价值目标在价值体系中是具有最根本、最核心的意义,其他的目标都是派生出来的,终究是要指向它,并将它作为最核心的目标,并且奴属于它、服从于它。服务于它在其价值体系中,终极目标是最核心的,最高的价值理念,它规定着所有其他的价值理念;它也是最核心和最高的原则,规定着所有其他的价值原则;它是人们所有价值判断最后的标准和所有价值追求的目的,规定着人们所有的有意识的行为。它是最核心的,具有最高价值的理念,它规定了其他所有的价值理念;它也是最核心、最高的原则,规定着所有其他的价值原则;它是人们所有价值判断最后的标准和所有价值追求的目的,规定着人们所有的有意识的行为。不同的社会阶段就会有着不同的终极目标,比如:西方中世纪的天主教,将生命终结后进入天堂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历史已经证实。历史已经证实,不同社会所确立的绝大终极目标都是不不正确的,他们将统治者少数人的利益置于大多数社会成员利益至上,忽略了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权利和幸福。 当社会的核心目标在不正确的情况下,特别是当社会以自身的发展和稳定作为终极目标时,社会成员就丧失了自由、尊严和人格。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幸福从何谈起?社会主义社会的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幸福,就是让全体社会成员当家作主的社会,既享受权利也要履行义务。因此,社会主义社会把实现社会个体的普遍幸福作为社会建设和发展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

  我党建立之初,我党就确立了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终极核心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的奋斗目标就是以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官僚主义。社会主义的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我党的奋斗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党的十六大时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党在每个时期、每个阶段提出的目标是不同的,但是共同的终极目标都是指向民族解放和民族振兴、国家的富强以及人民幸福的。由此可见,以上四项是我们党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在这三个目标中,人民幸福具有更终极普遍的意义,因为无论是民族解放、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其最终要的是为了让中国人民普遍感到生活幸福。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民幸福就成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终极目标。

  在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还未能达到这种理想状态,而因如此,我们党要将实现这种理想状态作为终极奋斗目标幸福的内涵不同的人理解各有不同。海因里希?马克思的观点是幸福的前提是自由。但是这种自由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以他人的自由为前提的,在法律容许下的自由。叔本华的观点是人被欲望所支配的,是欲望就有匮乏,痛苦来源于匮乏,欲望被满足后就会感觉到无聊。所以没有平衡点,痛苦和无聊来回波动,幸福不可能是永恒的。幸福不同于快乐,快乐主义强调的幸福是人的感官,欲望满足后带来的主观的心理体验;幸福更加依赖于生活环境与条件,幸福与否不仅仅取决于生存的发展的生活状态,更取决于环境和条件。幸福的环境和条件主要反应在四个方面,即社会、家庭、职业、素质。这四个方面的情况决定着人们幸福与否,它是掌控幸福的不确定性。其中社会对个人的影响是根本性的,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都是需要社会提供的,社会属性决定着是否把个人幸福作为社会的活动的终极追求,也决定个人能否把“幸福”作为个人的人生终极目标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看,幸福是一种价值性质,即善性(或好坏),并被许多伦理学家看作是至善。幸福不是说需要的满足,而是生活状态使人的需求总体上得到满足并且感到愉快,即幸福生活。这种幸福生活可以从两种意义上理解:一是的值得赞赏的生活,指道德或者德性高尚的生活;二是指值得欲望的生活,这是指发达或者繁荣意义上的生活。而真正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即应该是值得欲望的生活又应该是值得赞赏的生活。

  要达到这样的幸福生活状态,就必须具备必要的社会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的建设目标,是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具有统领作用。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多年以来的心愿,也是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安康幸福的物质基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社会幸福美好的生动体现, 也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的基本概念的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行为准则,是个人行为层的基本概念简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面貌,只有具备这样的条件,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样的社会条件无法提供任何社会个体成员,它是国家权力的需要,需要社会个体的力量,需要继续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建设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稳步发展。只有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积极和创造下,不断努力下,这些条件才会由可能变成现实。

  根据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设想,社会主义是人类追求全面自由的发展,其成员可以得到最大程度自由的社会。社会成员能够充分保证自由权,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愿,追求个人自由平等的幸福和个性的发展。社会成员自由的获得除社会创造条件之外,还需要社会成员对自我进行约束。自由与责任是相互联系的,自由和责任是相互对等的关系,有多大自由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而负责之人必须具备德行,德行作为优秀的品质,是完善的人格必备的要素,也是人生幸福的要求和实现的条件一个人要成为具有完善人格的人、成为幸福的人,首先必须成为有德性的人。其次,也应该是一个具有智慧的人。智慧是观念、知识、能力和德行统一机能的结合。尽管人们已经注意到,智慧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及其幸福的含义,但人们仍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智慧的本性。哲学的本意是智慧的爱,就是说要把智慧作为宝贵的东西加以爱护,这样的智慧就是人生的大智慧。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归根结底就是要是使人民感到幸福,社会和谐同时也是人民幸福的前提,人民幸福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社会和谐与人的幸福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良性互动。

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终极目标

论文搜索
关键字:价值观 终极 社会主义 当代 主义 核心
最新社会主义论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的内涵及其当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短视频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策略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加强大学生诚信学风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
浅析“红色影视”对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浅析
社会主义古巴发展道路与“中心—外围”论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
热门社会主义论文
学习十七大精神论文
学习十七大论文
学习党的十七大论文
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
学习十七大精神征文范文
高举旗帜、坚定不移地信仰中国共产党(十七大
简论“亚洲四小龙”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浅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