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论文 >> 新媒体传播视阈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挑战与应对论文

新媒体传播视阈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挑战与应对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2-18

新媒体传播视阈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挑战与应对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040-02

  近年来,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手段广泛介入公众生活,不仅改变了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深刻影响和改变着青年人的思维方式。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正视新媒体的冲击,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探索和创新新媒体传播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和路径。

  一、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媒体挑战

  1.多元社会思潮经由新媒体传播冲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导性。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转型,新自由主义思潮、新左派、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各种社会思潮层出不穷,并借助互联网等手段同时再现出来。多元化社会思潮既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分析和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同时各种思想在网络平台上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也冲击了我国传统的话语体系,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性地位。部分大学生面对经由新媒体获取的纷繁复杂的信息,甚至表现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程度上的认知和接受障碍。

  2.良莠不齐的各类信息借助新媒体形式加剧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复杂性。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和传递者。微博、微信等信息加工工具操作简便,大量虚假信息、错误言论及反动暴力等有害内容不需要进行过多的缜密构思就可以大肆占据互联网空间。如青年学子经历多年教育,爱国热情普遍高涨,大学生在网站中寻求价值沟通的同时,也难免被网站中“愤青的意淫”所影响,容易做出不确定的价值判断和抉择,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大了引导其理性爱国的难度。

  3.缺乏深刻思考的“微”产品和大众娱乐化心态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人们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休闲时间开始呈现出碎片化的倾向,各种“微”产品应运而生。微阅读固然可以帮助人们一键搜索即可获得想要的信息,让人们在乘车等闲暇时间不致无所事事。但如果大学生一味地沉溺在微阅读带来的简单、浅表的愉悦中,就会无形中消解了需要深入阅读时的沉潜心态,逐渐失去思考、想象和叩问心灵的力量,甚至可能还会阻碍大学生智识的进展。此外,全民娱乐心态下,网络上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不恰当的言论疯狂转发,容易使缺乏社会历练和尚未完全掌握思想批判工具的大学生产生思想信仰上的迷茫和彷徨。

  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的新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新媒体技术作为全新的信息传播平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也具有传统媒介不可比拟的优势。

  1.新媒体的出现拓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渠道。内容丰富、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是新媒体的典型特征。它突破了信息传递时间性和空间性的局限,使人们能够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理论知识、了解各种价值观念等,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渠道。福建某高校所做的一份调查显示,32.84%被调查者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获知途径主要通过网络、微博等新媒体工具,位居获取信息的第一?碓础S纱丝梢钥闯觯?互联网等新媒体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首要渠道。

  2.新媒体的推广普及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的覆盖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当前“95后”大学生被形象的称为“互联网一代”,网民比例接近100%。从某种程度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果能有效影响大学生网民,也就掌握了大学生这一群体。由此可以说,新媒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和现实的可能性。

  3.新媒体成为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教育传播形式比较单一,枯燥乏味。同时,过往的教育往往只注重空洞的理论说教和灌输,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反感和抵触,使传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差强人意。一项调查显示,42%的人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达不简洁,理论性太强,很难理解,再次印证了以往的教育形式需要突破、创新的迫切需求。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容可以借助网络媒体,以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图文声像并茂、立体化地展现出来,不仅可以使枯燥的理论变得丰富多彩,还能使大学生理论教育由被动的显性“说教”变为自主的、隐性的熏陶和感染,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新媒体传播视阈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认同建构的路径

  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以主题宣传网站占领网络阵地。新媒体网络突破了传统宣传教育的时空限制,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了“全域”和“全时”的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网站的研发者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理论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聚合,努力完善网站内容,增强内容的归属感,提高网站的大学生用户粘度;应努力探索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增强网站内容的时效性;应注重内容的思想性和启发性,实时推送能引发大学生理性思考的优质理论文章。   2.完善网络交互平台,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粘合力。新媒体不单单革新了传统的信息权力结构,实质上,它在某种程度上还重构了信息沟通机制。在这种机制之中,信息交流的参与者能够通过漫长的相互之间的沟通从而达到价值观上的认同。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依托微信、QQ等网络交流工具和平台,把客观、准确、积极和健康的价值理念碎片式地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并对大学生的关注予以回应,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粘合力,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需注意的是,在交流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注重在新媒体语境中规范严谨、逻辑条理的传统文件话语、政治措辞与彰显个性的网络话语之间出现的网络话语差异,完善话语机制,避免和大学生之间的“话语鸿沟”。

  3.??性定制、分众传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传统教育手段大多是一些雷同的讲座、一般的展板、蜻蜓点水式的宣传等,而教育工作者却要面对不同知识背景和关注点的受众,对传播内容的难易、深浅难以把握,使其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现今,高校可以凭借新媒体可定制化特点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或群体定制各种教育内容,创制手机报、专题资讯及在线论坛等教育形式,可以在线迅速解决大学生在社会认知上的困惑,从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

  4.树立互联网思维,切实用新媒体手段创新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阵地。高校要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对现有教师和新进教师开展新媒体技术知识和新媒体方法的系统培训。身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一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要积极利用手机、各类APP应用程序等现代媒介手段,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对理论教学和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作用,努力探索和创新适应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要善于利用微博、QQ空间和微信公众号等互动性新媒体手段,实现师生之间“课上”与“课下”的有效衔接。

新媒体传播视阈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挑战与应对

论文搜索
关键字:视阈 媒体传播 价值观 社会主义 核心 主义
最新社会主义论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的内涵及其当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短视频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策略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加强大学生诚信学风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
浅析“红色影视”对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浅析
社会主义古巴发展道路与“中心—外围”论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
热门社会主义论文
学习十七大精神论文
学习十七大论文
学习党的十七大论文
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
学习十七大精神征文范文
高举旗帜、坚定不移地信仰中国共产党(十七大
简论“亚洲四小龙”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浅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