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影响论文

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影响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1-31

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影响

  1.引言

  由于经济上的原因,贫困大学生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容易产生自卑、抑郁、仇视社会等心理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帮助和引导贫困大学生积极地面对这些压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众多压力中选取就业压力进行研究。

  Lazarus认为他人的支持在摆脱困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深远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学者开始关注社会支持,但社会支持的概念,各学科之间一直未达成统一意见,《当代社会科学大辞典》对社会支持的解释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联系,这种联系在个体面临威胁或困难时,可以为个体提供物质或精神上的支持,是心理障碍与心理社会压力之间的中介因子之一。

  本文认为,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客观存在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亲密的,是能够被感知的。在互相交流中,人们能感受到被爱、被关心、被接纳,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换和互动。

  陶沙等通过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结构的研究发现,从社会支持来源的角度看,社会支持的构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纵向来源,如父母、老师等;另一类是横向来源,如同学、朋友等。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相对于父母,辅导员给予他们的社会支持会更直接有效,因而本文选取辅导员作为研究视角,就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2.理论研究

  2.1 就业压力的相关研究

  对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研究,车文博等认为来自乡村的大学生在家庭、择业等方面的压力感高于城市大学生。林海等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存在毕业去向的冲突、就业选择与父母意见的冲突、恋爱冲突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他们具有较高的就业压力。朱鲲鹏发现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来源于就业环境因素、家庭社会关系因素、就业去向因素、个人能力因素、专业因素及个人看重因素。

  综上可以看出,国内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研究缺少以贫困大学生为切入点,研究社会支持对于就业心理压力的研究,因而本文重点研究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影响。

  2.2辅导员的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影响的相关研究

  罗兰研究认为,应该从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完善辅导员就业指导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奖励措施三个方面入手,加强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文爱国研究认为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中间力量,在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压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李艳红发现贫困生相对于非贫困生而言,不善于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帮助自身缓解压力。万煌的研究表明贫困生得到的社会支持状况低于非贫困生。同时,研究表明社会支持状况直接影响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现有的研究并没有太多的选取辅导员作为研究视角,分析其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影响效果,因此,本文的选题立意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3.研究方法

  目前,肖水源的三分法在国内研究领域中得到大多数的认可,他将社会支持分为三个方面: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本文选用肖水源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研究,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跟踪与社会支持和贫困大学生就业相关的研究及最新进展,为本文基于扎根理论得出的结论奠定基础。

  为了进一步的了解研究结果,本研究采用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结合的资料收集手段,最终整理出了本研究所需要的约3万字的材料。对于一手资料的获得本文采取半结构式访谈的形式,访谈对象为从事过就业工作的辅导员15名,正在找工作的大四贫困学生3名、正在找工作的研二贫困学生2名和即将找工作的大三贫困学生3名。本文在进行访谈之前征得访谈对象的同意,使其有所准备。

  将收集整理的扎根材料,运用扎根理论进行编码分析,分析后使用定性研究分析软件Nvivo10.0对得到的参考点进行编码,最后得到18个自由节点和7个树状节点。又通过对主副范畴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不断挖掘与识别,最终得出本文的核心范畴“社会支持”。

  4.研究结论

  重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贫困大学生人格的良性塑造,应该成为辅导员工作的重心之一。因此,辅导员不仅要给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社会支持,给贫困大学生更多关爱与呵护,而且要提高他们对支持的有效利用,更要根据性别及其他因素有区分地对贫困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与辅导。

  在缺乏来自家庭的社会支持的情况下,贫困学生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上是相对匮乏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辅导员对于他们的社会支持对于缓解他们的就业心理压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4.1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现状

  4.1.1经济困难是贫困大学生就业最基本的障碍。

  在求职过程中,一定的费用支出是必然的,但是经济条件困难是贫困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且不可规避的因素,这给他们的求职带来了最基本障碍。同时,家庭经济的弱势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焦虑心理,过分的焦虑将会导致他们缺乏信心和韧性,产生消极心理和被动就业心态,无形中失去一些就业机会。

  4.1.2社会关系支持匮乏成为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来自家庭、父母或是亲人朋友的支持显得特别薄弱,他们无法指望家庭范畴内的支持,无形之中失去一些机会。同时,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贫困学生将他们的空余时间用于勤工俭学,这减少了他们与辅导员和同学的交流互动,无形中也错失了一些获得社会支持的机会。   总体说来,贫困大学生的求职不仅是自身价值的实现,更承载着家人的期望,他们面临和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综上所述,辅导员的社会支持对于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的影响是积极且重要的,对于缓解他们的就业心理压力也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4.2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现状

  辅导员作为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的纽带,是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对大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对学生提供社会支持是重要且必要的。

  本文通过扎根分析,发现目前辅导员对学生提供社会支持的状态处于一般情况,甚至一些辅导员很少提供给贫困大学生专门的社会支持。这也说明在就业相关问题上,辅导员缺乏提供社会支持的意识,社会支持力度不够,尤其是针对贫困学生的。

  由于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自身特点与现实情况,辅导员投入和支持越多,在面临就业心理压力时,学生才会敢于并且积极地寻求帮助与支持,才能更好地缓解就业心理压力,才能更放松地求职,探索自己的职业生涯路。

  4.2.1缺乏互动,社会支持不及时。

  由于贫困大学生自身特点,他们与辅导员间缺乏互动,无法及时有效地共享社会支持。同时,由于缺乏互动,辅导员老师并不非常了解学生的求职动态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包括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经济问题、心理问题等,这使得辅导员因缺乏事实基础而无法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资源支持。

  4.2.2支持内容丰富,但缺乏个性化指导。

  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的支持内容较其他非正式支持群体要丰富一些,除了日常生活中的关心帮助之外,也应提供一些经济资助。辅导员应积极与贫困大学生建立起良师益友的关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在求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为贫困大学生就业提供一定的情感支持;同时,辅导员老师还要依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向贫困学生提供求职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提供就业信息等支持。

  但是,对于贫困学生而言,他们的家庭和成长环境等都存在差异,通过扎根分析发现,他们更希望得到辅导员的个性化指导和帮助。

  5.对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社会支持系统路径思考

  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在就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他们将面临更残酷的现实,这些也造成了他们严重的就业心理压力。为了更有效地缓解他们的就业心理压力,社会支持变得不可或缺。本文选取辅导员作为研究视角,基于完善辅导员的社会支持系统,提出一些切合实际的路径建议。

  5.1贫困大学生档案――专属支持

  辅导员通过对新入学的贫困大学生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心理健康情况等实时跟踪记录,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走访学生寝室、参加学生活动等方式积极深入学生内部,实事求是地获取和记录他们的真实信息。基于掌握的素材,建立属于每个贫困大学生的专属档案,采取“经济扶贫”和“心理扶贫”并行的方式,给贫困大学生更多关怀和帮助,为学生提供专属支持,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尤其对于毕业生,一直积累的专属支持将会高效合理地缓解贫困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

  5.2个性化咨询――心理支持

  健康的心理是保证大学生全成长成才的基础和前提,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大学生求学就业压力不断增强的今天,特别是贫困大学生由于社会、经济资源的缺乏,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及受性格原因和人际交往技巧等其他方面的影响,心理障碍问题日渐突出,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其社会支持工作的加强对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及高校和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辅导员的心理咨询专业化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不同贫困学生的就业特点,辅导员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咨询,包括面对面交流、电话咨询、在线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咨询服务,帮助贫困大学生及时获得支持和缓解就业压力。

  5.3辅导员队伍建设――师资保障

  辅导员队伍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学校和学生的有效连接者,发挥其自身不可代替的作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队伍是最直接接触学生的教师团体,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他们的社会支持对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因此,通过科学合理配备辅导员、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和加强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是缓解贫困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师资保障。

  5.4建立激励机制――提升意识

  研究表明,辅导员的社会支持将有利于减轻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如何提高其社会支持意识,本文认为可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辅导员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辅导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稳步开展就业工作的中坚力量。因此,学校在建立机制监督考核辅导员的同时,应通过一些有效的激励机制,如评选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就业指导优秀教师等,充分调动辅导员参与就业指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鼓励辅导员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才能在帮助学生的时候游刃有余,只有走专业化道路,才能进一步实现职业化。

  5.5完善社会支持体系――缓解压力

  5.5.1加大辅导员工作的认可度。

  在我国,对于辅导员队伍的角色定位比较“边缘化”,但众多学者认为,辅导员在高校中应既是隶属于教师队伍的,又是机关行政干部的后备人才库。如果在我国的高校中有一大批的行政领导干部是辅导员出身,某种意义上也为辅导员的未来发展指明了一定方向,更能激发辅导员在日常的学生事务工作中的激情和热情。

  辅导员的工作最贴近学生切实需求,日常工作繁琐且量大。作为辅导员,他们需要得到认可,在他们提供社会支持的同时,他们需要得到属于他们的社会支持。社会、学校和学生的肯定都是他们在未来工作中能够继续不懈努力的坚实支撑和保障。因而,加大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可度,有利于提高辅导员加强社会支持的意识。   5.5.2加强辅导员工作的重视度。

  辅导员队伍作为高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规定》的要求,辅导员不仅要承担教师的责任义务,而且要将自己定位为管理者。高校应加大对辅导员的重视程度,在队伍建设中,应提高辅导员的工作地位和职业认同度,完善其职业发展路径;加强辅导员岗前和在职培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性研究。

  5.5.3实现自我效能的最大化,找到职业归属感。

  辅导员对于自身的工作应有一个准确、明晰的定位,只有在找准定位和方向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实现自我效能。同样,只有在自我认可的方向上努力工作,实现自我效能的最大化,才能获得职业的归属感。热爱自己的工作,关心帮助自己的学生,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做好分内之事,摒弃错误的职业观念,把握准确的自身定位,科学合理地引导培养学生,实现自我效能的最大化,找到职业归属感,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幸福感。

  5.5.4培养学生积极寻求社会支持的意识。

  无论是本文所研究的贫困大学生,还是非贫困大学生,他们都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掌舵者,因而,他们要时刻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用主人翁意识指导自己实现理想与抱负。在这样的前提下,积极寻求社会支持,提高自身寻求社会支持的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也应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实践项目,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个人的抗压能力等。引导学生敢于寻求帮助,用于需求帮助,并乐于帮助他人。在互助互爱中学会信任,让一切心理问题和压力都随着各方的支持减少和降低。同样,在求职过程中,学生会因为日常的积累而敢于面对困难,缓解自身就业压力。

  6.结语

  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影响是本文的研究着力点,辅导员的社会支持是本文的研究视角,根据扎根理论分析,本文认为目前辅导员对于贫困学生所提供的社会支持仍处于偏低水平,仍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辅导员的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更合理、高效、便捷地缓解贫困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

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影响

论文搜索
关键字:社会支持 贫困 压力 就业 影响 心理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