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民主制度论文 >> 论选举民主的使命与限度论文

论选举民主的使命与限度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2-12

论选举民主的使命与限度

  【中图分类号】 D08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6-040-2

  民主是人类认同的普遍价值之一。从政治思想史的角度讲,民主来源于西方,被理解成是人民的统治。其中,卢梭的“人民主权论”最具代表性。到了现代社会,人们在理解民主的内涵时,还是将民主与人民联系起来。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建立在人民大众广泛参与、认同、授权基础上的权力才是正当的,由此建立的政府才是有权威的、合法的。无论民主的形式如何创新,民主的参与主体,都是人民。因此,在实现民主的过程中,真正能够有广泛民众参与的民主形式,才是最有希望真正实现民主的途径。

  熊彼特认为,社会的民主实践是“精英竞取权力,群众选择政治领导人的社会政治过程,而选举则是这个社会过程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讲,政治民主集中体现于公民的选举,可以说,选举就是民主。

  一、选举民主的使命

  从宏观上讲,选举民主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选举背后的政治价值,即正义。这种政治价值,主要表现在政权合法性或者国家的稳定性两个方面。首先,从合法性方面讲,“选举民主,就是让公众对该由选举产生的各级掌权者有选举权。”因此,选举民主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充分表达民意,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其次,任何民主方式,其有效成熟地运行都必须在合法稳定的政权或者国家之中,而真正的民主,其结果也应当是实现政权合法或者国家的稳定有序,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真正由人民选出来的政府,才能够被认为是合法的,政权的合法性或者国家的稳定性才有保障。

  从微观上讲,选举民主的使命表现在其发挥的具体功能方面,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选择与监督。从社会关系角度讲,选举民主最大的贡献,就是使得规定范围内的人享有同样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利于消除人际关系上的不平等。在普遍享有选举权的情况下,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而不是受人操纵的做出自己的选择,真正的选出符合民意的政府或者掌权者。另一方面,选举民主也具有对政府或者掌权者的监督使命。政府或者掌权者的政治命运是由人民决定的,那么当他们出现问题时,人民就有权利对其限制或者废除。

  第二,提高公民意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选举民主是一个过程,选民必须对不同的候选人及其政策有充分的了解,并且具有自己的利益权衡和政治主见,然后才会进行投票选举。投票结果出来之后,选民们还会持续关注当选者的执政水平与执政效果,从而也会关注国家的政策制定、执行和落实情况,对政府无形之中形成了监督,并且为以后的选举提供经验。在整个的选举过程中,选民通过选举参与和选举监督,提高了其公民参政意识和参政能力。

  第三,丰富政治文化,推动政治民主。选举民主最早是在西方民主国家实行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仍处于落后地位。通过借鉴和吸收西方国家的选举民主形式和选举文化,能够丰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文化。亨廷顿在《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一书中讲到:“民主政治的核心程序是被统治的人民通过竞争性的选举来挑选领袖。”竞争性选举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实现民主的不二法门,但是实际上,实行普选的菲律宾、台湾等亚洲国家,也会选出诸如马科斯、陈水扁之类的人物。因此,仅仅依靠竞争性的选举还是不够的,必须实行真正的民主选举,而不是“嫁接走样”的选举。诸如西方选举民主所包含的“宪政”、“司法独立”、“三权分立”、“普选”等内容,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行的政治制度,但是并不意味着是资本主义国家所独有的。政治民主制度和科学技术不一样,没有专利保护,只要是适合国情、符合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制度,都可以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为我所用。

  第四,提高政治效能。发展选举民主,其背后的用意,不是在于选举民主的形式新颖,而是能够通过实行选举民主,“创造有效政治,保持和提升民主政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治有效性。”我国的选举民主具有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与自下而上的自发秩序相结合的双重特征,从人民最基层开始,最终选举出国家的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与选举民主相比,协商民主以多方协商作为决策的基本形式,是平等的多元主体间的沟通、辩论、磋商和协调的过程,是一个互相提供信息,交流意见,形成共识的过程。”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有机结合,极大的提高了政治效能,共同促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

  二、选举民主的限度

  选举民主并不是完美无瑕的,仅仅依靠选举民主实现民主政治是不现实的,“它不能垄断民主的所有形式,甚至有时因选举民主运用不当还会导致独裁。”杰斐逊在《弗吉尼亚札记》中说过:“选举式的专制主义,并不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统治方式。”因此,在我们熟悉选举民主使命的同时,还应该对选举民主的限度,即其有限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我认为影响选举民主限度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第一,选举民主的有效运行需要一定的实践条件,包括一定的经济、法治、自由等方面的必要条件。经济条件是选举民主有效运行的物质条件,法治与自由则是必要的政治民主基础。没有必要的经济、法治、自由等条件做基础,选举民主即使实现,那也是扭曲的,并不能真正实现选举民主所承载的使命。选举民主扭曲之下的社会,往往出现的不是自由与民主,而是混乱与犯罪,国家的各项发展也会面临威胁。现在一些实行选举民主的国家,比如埃及,因为缺乏相应的经济和法治条件,一味推行绝对自由之下的选举民主,结果是整个社会的秩序已经处于失控局面,犯罪、动乱时有发生,“选举民主”最终演变成选举“混乱”。

  第二,选举民主是否有本国特色和有本民族特色。选举民主最早是从西方起源的,其本身包含的思想、价值以及存在的文化土壤,都具有西方特色,与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国情、现状都有很大的差异,如果强行“嫁接”,结果就是整个社会的动荡与无序,甚至可能导致因为“嫁接”不成功而出现“民主死亡”。

  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其特殊性,必须与经济建设相协调,必须与人民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和权利保障诉求不断提高的实际相适应,必须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另外,鉴于我国人口众多、民主土壤贫瘠、社会构成复杂,以及一定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我国的选举民主必须与协商民主共同发挥作用,不能只注重选举民主而忽视了协商民主。

  第三,从选举民主自身讲,选民主体的有限性和选举民主运行机制不健全也是影响选举民主有效运行的重要因素。

  选民主体的有限性主要是指选民自身政治素质不高,具体表现在选举过程中的无知、矛盾和易变。很多选民对民主政治运作的具体过程缺乏了解,比如政党的运作纲领,候选人的具体情况,以及候选人的政策主张,这些会影响到选举的最终结果是不是科学。另外,选民在选举过程中,其对待候选者的态度,以及对待某一政党及其政策的态度,很容易发生变化或者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例如,选举时,有些选民在不同的场合会把票投给不同的候选人,他们在选举中缺乏明确的独立意识。选举民主运行机制的不健全主要是指选举民主运作过程中遵循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的不健全。选举民主在现代社会主要的运行机制有多数裁定原则、程序性原则以及委托―代理方式等,这些原则或方式并不是完美的。首先,在选举民主的实践中,多数裁定原则并不能够完全代表多数选民的意愿,甚至会出现扭曲选民意愿的情况。其次,由于选举民主的程序性原则不完善,会导致失败者和缺席者的利益被忽视。在选举过程中,选民的选择一旦出现分歧,选举就会影响到选民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到社会秩序。因此,选举民主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兼顾到各方的利益诉求,及时疏导选民的情绪和社会紧张状况,合理调节各方矛盾。最后,委托―代理方式也会出现一定的困境,主要是由于选举民主之下,人民自主权与管理权的分离。这种困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民与代表之间由于目标冲突导致道德风险;二是选民与代表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无法进行有效监督。”一方面,选民在参选的时候发挥“国家主人”的权利,但是等到竞选者真正竞选成功之后,他们的政策是不是会像当初许诺的一样,是不是会仅仅追求他们自己的利益或者目标而忽视了选民的利益。如果不能够有效限制和监督当选者的权力,选民的利益还是不能够真正得到保护。这时候,选民与代表之间由于目标冲突就会导致道德困境,对整个社会的民主氛围产生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当选者比选民掌握更多的信息,拥有更多的政治技巧,他们的行为信息也不容易被观察。这就导致选民对于当选者的真实情况很难真正的把握,对于当选者的监督更是难以有效进行,这些都是影响选举民主限度的因素。

  选举民主是推动人类民主化进程的一种有效形式,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有限性,如果不能够为选举民主创造合适的环境,选举民主同样也会给社会带来混乱和无序。简?亚当斯女士说过:“救治民主弊病的唯一良方是更多的民主”。所以,让选举民主真正完成它的使命的方法,还在于如何让选举民主发挥优势,并且根据选举民主的限度进行相应的完善和改进。邓小平说过:“不管党也好,政也好,根本的问题是选举。”所以,在我国同样要重视选举民主的问题,因为这正是我国的民主政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论选举民主的使命与限度

论文搜索
关键字:限度 选举 使命 民主
最新民主制度论文
浅谈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
关于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的现实形态和优
毛姆短篇小说《雨》中的殖民主义批判思想
美国谋求单极全球格局的新殖民主义思潮
从美国大选看美式民主的虚伪性
论社会主义民主观教育的路径系统
影响中共党内民主建设的阻力因素分析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对中国翻译研究的启示
浅析大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理论及实现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为实现公平正义所做的
热门民主制度论文
构建面向现代化的政府权力――中国行政体制
论当代中国的民主建设
民主政治的制度基础
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及其政治
对民主的历史思索
基层、基层民主制度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代
论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相互关系
村民自治:中国民主政治的微观社会基础
民主的三种规范模式
让法治和自由在中国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