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资本主义论文 >> 发展与挫折(下)论文

发展与挫折(下)

作者:陈晓律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3-04-26



以工人阶级与农民为基础的反对派受到了有组织的镇压。在瓦加斯统治巴西的所谓新国家时期(1937-1945年)已创立了一个立法框架,并于1943年颁布了“团结劳工法”,该法能有效地防止出现政治上独立的工会。50年代中期以后,该法的实施较松,这就给工会运动的发展以有利的时机。但是这一法令在被古拉特军政府修改后,被强迫实行以消灭工会的反抗。不合作的工会领导人被清除,400多个工会被“接管”,罢工成为非法行动,所有的参加者都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工资谈判被冻结,就职保险规定被废除。事实上决定工资水平的权力落到了总统办公室手中,据估计,在1965-1974年间工业部门工资的实际价值下降了15%。随后,军人政权又镇压了成百个农民组织的反抗活动。

除镇压之外,军队还采用了同化的方式,这在该政权对待工会的政策上体现的最为明显。1964年后,新政权在很大程度上仍依靠团结劳工法的框架,按此建立在明确无误的阶级合作主义的基础之上的,按照等级制构成的工会组织,应能起到在主要经济部门中实行阶级合作的作用。事实上,官方工会已取代了原来由工人自己建立的工会。官方工会的主要责任被确定为“在推动社会团结中与当局合作”,其财政来源于政府对工会成员每年的征税,这种税相当于每个工人一天的工资,此税由劳工部长征收和分配,不允许用作支持罢工的基金。这种财政控制以及把恭顺的人任命到关键的工会位置上-这些人被称之为“帕勒果士”(Pelegos),意指披在马与鞍之间的羊毛毯,它使马更易驾驭-在很大程度上把工会领导人降低到行政代理人的地位,使其仅仅充当了一个为其成员分配不同的社会利益和娱乐服务的角色。

这种官民合作方式在二战以后被证明是不能持久的,因为个别劳工领导人总是试图利用其地位的某些优势-如威胁举行罢工,以及充当为社会分配稀有资源的庇护人的机会-去获得真正的政治影响力。1960年,巴西颁布了社会保险法,由此建立了一系列分别代表不同产业部门的独立机构,工会领导人在其中被赋予了很大的代表权,并由此进一步使其得到了充当保护人的可能性。60年代初期巴西经济的衰退,更使得工会领导人在代表其成员发言时越来越富有战斗性。这些机遇无疑有助于他们力量的加强,于是,古拉特以后的政权都迅速地对其重新加强了控制,用可靠的帕勒果士取代被清洗的工会领导人,把各种各样的机构合并成全国社会保险协会(INPS)-因为这样做便减少了工会的代表。与此同时,新上台的领导人基本上还是成功地防止了工会成员的减少,其方式是保证增加每个工会成员的经济福利。此外,他们还为工联主义者优先提供更多的受雇于国家的工作机会。1966年又提出了对工会成员及其子女的奖学金计划,1970年则用新的方式扩大了工会对社会服务行政管理的权限。这种又打又拉的手法显然取得了很大的效果。

在对工人进行所谓“同化”工作的同时,军政府还尽量用官方资助的雇主工会和农民联合会,取代以前相对独立的农村工会与农民团体,因为后者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了前者。按此方式,“不要太长的时间,每一个城市的个体都将被束缚进这种官方资助的网络中....与之相伴的当然是为人们提供某些细微但表面上很漂亮的社会服务。”

最后剩下来的那些不合作的,曾在古拉特时代引起过政府很大不安的团体,首先将会被政府收买下来,然后被尽力限制在任何将来的激进动员都被允许的范围之内。

1964年以后,军政府谋求保证其统治的第三种手段是意识形态上的控制。传统上,巴西的独裁主义政府对不同的政治信仰不是相对宽容和实际的,反映在政治文化中,就是意识形态的两极分化还非常罕见。然而,面对激进的大众意识形态与工人阶级自我意识的不断增长,古拉特以后的政府采用了一切手段来铲除产生“颠覆性”的意识形态的根源-关闭巴西高级研究学院,使大众扫盲计划非政治化,对所有传播媒介进行审查,并积极地寻求提炼一种新的更合适的政治价值,再由官方来强制灌输这种意识形态。这种官方意识形态的中心是民族主义,它主张人们应忠于政府,热爱国家,克尽职守等,总之,人们应该热爱巴西,热爱巴西的一切。世界杯足球赛也被充分利用来达到这一目标,当巴西获得世界冠军时,“全国各地都是旗帜、颂歌、赞美诗、大量的张贴画及传单来赞美巴西的伟大。”显然,不论巴西社会存在多少矛盾,军政府总算在这一时刻把全民族从形式上团结在了一起。 新政权全面取缔了一切民主活动以及一切民主组织,严厉镇压了一切工农活动,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终于恢复了“稳定的秩序”。与伊朗国王的不同之处在于,军人并未包办一切,而是将新经济政策的制定权,转入了一批留美归国的专家们手中。这些专家主张实行稳定经济的政策,以控制通货膨胀率、降低工资、恢复工业利润为主要目标。专家们认为,经济增长的先决条件是要为本国持续的酱积累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于是,在政变后的一段时期内,工人实际工资被迫降低,政府开支也大幅度削减,而向工业界和农业部门提供的贷款却大为增加。其宗旨是提供一切企业主可望得到的利润,以此来增加生产和提高生产率。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论文搜索
关键字:发展 挫折
最新资本主义论文
复式簿记与资本主义的兴起:马克斯·韦伯的
循环累积因果论与资本主义的不平等
论詹姆斯·奥康纳的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理论
浅析天职观对西欧资本主义兴起的影响
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失衡:表象\根源及影响?
《共产党宣言》论资本主义及其两个“不可避
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中的罪恶是事实还是神话?
浅析《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学术资本主义背景下大学科研的转变与责任
热门资本主义论文
“资本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
尹虹:略论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
世界新秩序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立的根源—柯亨《自我
美国的道德缺陷、威望泡沫和制度优势
20世纪西方政治学:形成、演变及最新趋势
自由经济意识形态的传播
资本主义与混合社会
日本的政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