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学其它论文 >>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论文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作者:曹文炼 李海鹏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6-10-10

  当前制约联合征信开展的瓶颈问题是缺乏强制公开信息、有限制披露信息和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法规,而不是限制中介机构(特别是一些市场自发成立的从事信息增值服务的机构)发展的问题。根据其他国家的立法经验,如美国的《公平信用报告法》、《平等信用机会法》和欧盟的《数据保护纲领》等是所在国家信用立法的核心。而目前人民银行起草、正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征信管理条例》(简称《条例》),主要是对征信机构的市场准入和业务范围进行严格界定,体现了征信市场监管者立场,而对于信用信息占有者只有提供、披露义务的原则性规定,缺乏强制力。《条例》也缺乏信用信息开放范围、采集方式、信息处理和传播限制的界定,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此外,一些现行相关法规也亟待修改和补充完善。

  (二)关于全国征信体系模式的选择问题。

  首先,在全国征信体系构建方面,一种观点认为,征信体系建设应当自上而下开展,除上海之外不再搞其他试点,主要依托银行信贷登记系统,建立全国数据中心;但地方同志和许多专家认为,全国统一建设起步慢、立法时间长、数据更新效率低、协调管理有难度,应当在条件好的中心城市扩大试点,然后横向联合、互联互通、上下结合。其次,在基础数据采集方面,一种观点认为企业与个人信用数据库并立,由一个机构管理运营;另一种观点认为企业与个人征信差别很大,应仿效发达国家分立模式。再次,在征信体系的基础数据库平台建设方面,一种观点认为应由政府出资作为信息基础设施来建设;另一种观点认为完全可以市场化商业运作。上述观点都还有待组织专家科学论证。

  近年来各地政府积极推动征信体系建设,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开展了本地区征信试点或法规起草、征信机构筹建等实质性工作,对宣传引导企业和公民诚信观念、整治市场秩序、树立本地区诚信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实践表明并未出现财政资金流失、重复建设和重大违法违规的不良后果。由于一些特定原因,目前许多地方政府的联合征信建设组织指导工作陷于停滞,近一年来一直处于观望状态,地方积极性受到抑制。地方同志认为扩大试点本身并无风险,数据接口从技术上讲也没有障碍,应当保护地方积极性,适当扩大试点,继续摸索经验。

  (三)关于征信机构的组建模式问题。

  根据国际经验,建立社会征信体系应当遵循市场公平、公正和个人自愿的原则。上海试点表明,由政府指导推动联合征信、第三方中介按市场规律运行的模式比较成功。社会中介机构有能力开展联合征信。例如上海建成的企业联合征信数据库系统,是目前上海地区规模最大、信息采集跨度最全面的综合性企业征信系统。现阶段的征信合作单位,包括上海市工商局、上海市技监局、上海市统计局、上海市国资办、上海海关、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等,系统覆盖了上海全市所有拥有经营记录的企业,200)2年开通时入库单位数量达48万余家,超过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企业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3万户库存量。

  四、关于加快我国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受发展阶段所限,市场发育状况和社会信用环境都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单纯依靠市场力量来推动征信体系的建设,政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发展的重要部门,在建立诚信体制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应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统一管理,在发展初期通过制定政策协调有关部门开放数据,组织建立基础数据库和检索平台,争取在较短的时期内以较低的成本初步建立起有效的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

  在2003年3月举办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发展”高级研讨班上,与会代表通过围绕信用管理法制基础、信用体系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信用体系发展规划等问题深入交流和研讨,提出了以下具体设想和政策建议:

  (一)尽快明确信用管理总体协调部门。

  从国际经验来看,建立、发展和规范国家信用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必要的法律保障和科学的行业标准,需要数据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需要有独立、公正、客观的第三方征信机构,还需要有完善的教育、科研和推广体系,这些都急需国务院确定有综合协调能力的部委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对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加紧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协调,以避免条块分割、地区保护等体制性因素带来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当前,包括企业和个人征信制度建设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监管,应由政府推动,明确一个部门依法或授权协调好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与民间机构之间的关系。在信用体系发展的初始阶段,政府的作用在于推动和规范,后期的作用在于监督与服务;待条件成熟、法律环境具备后,可以考虑由行业协会发挥自律作用。

  (二)加快法规建设步伐。

  建设征信体系应该有法可依。由于我国征信业发展历史不长,地区间、城乡间发展不平衡,许多相关的现行政策法规尚需要修改,因此制定专门法的时机还不成熟。建议将人民银行代国务院起草的《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尽快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争取早日以行政法规的形式颁布。该法规应规范的重点:(1)强制有关行政机关和社会部门以商业化或义务的形式向信用中介机构开放;(2)规范信用资料的公开、合法、正当的收集与使用;(3)加强信用行业管理,监督中介机构,制裁各种违规行为。

  (三)正确选择征信体系发展模式。

  根据国际经验,建立社会征信体系应该遵循市场公平、公正和自愿的原则。建议在信用信息征集环节建立基础数据库,可考虑由社会公益性机构垄断运营;在信用信息评估等信用增值服务领域,目前可鼓励成立完全市场化的中介服务机构,实现有限度竞争,避免形成新的行业垄断。

  当前建立完全由国家一级包办、上下一体的征信体系极不现实,特别是在个人征信领域难度更大。例如,美国目前的三大公司在信用建设初期都是地方性征信公司,直至现在,进行消费者信用评级的公司也只能建立区域性的个人信用数据库。当前我国许多公共管理职能都在基层,大量公共信息都存在于基层政府,特别是数量大、更新快的个人信用信息,所以不依靠地方政府不行,不发挥地方积极性不行。

  针对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城乡差异大、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建议宜对法人和个人均实施信用记录属地管理,按省、市、自治区分立数据库,再行连接,实现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总的思路应当是按照“先中心城市、后边远农村,先发达地区、后落后地区,先地方、后全国”的步骤实施,加快建立起统一的社会征信体系。中央部门应当在推动立法方面多做工作,打破信息封锁,促进区域性、行业性的征信系统全国化、网络化,资源共享;近期应着手统一规划,并考虑在基础好的省市扩大试点。鼓励地方打破封闭,形成区域联合,按法律规范和市场需求逐渐统一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最终达到全国征信体系统一。

  地方同志普遍认为,对于地方政府根据实际需要启动的本地信用体系建设,中央各有关部门应该给予肯定,并应该适当地给予政策、资源和技术方面支持。但是,一个地方是否有条件提前全面地建立区域性的社会信用体系,还取决于它们自身的情况,基本条件是市场的实际需要。地方信用体系是国家信用体系的一部分,它在取得建设经验、减少中央财政负担、加快大体系建设速度等许多方面都会对国家体系建设作出贡献。同时,地方信用体系建设应该注意与国家系统建设的衔接,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和浪费。

  (四)切实鼓励中介机构发展。

  信用调查公司、信用征集公司、信用评级公司、信用担保公司、信用咨询公司等信用服务中介机构是信用市场的主体。由于我国信用制度建设起步较晚,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也相应处于初始阶段,存在着信用中介机构运作不够规范、信用评估缺乏统一标准、信用中介机构的运作空间有限、定位不准确等问题。中介机构能否健康发展是我国能否尽快培育起信用市场的关键。当前条件决定我们既不能重复发达国家长期市场竞争的历程,也不能单纯依靠财政资金或国有资本建立像邓百氏、全联那样超大规模的信用服务企业。建议一方面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积极培育中介机构,以设置市场准入条件来控制发展速度;另一方面以国民待遇引进国外资本、人才和先进的经营理念,促进竞争,提高行业服务水平。

  (五)加快引导和培育市场对信用产品的需求。

  市场需求是信用制度持续生存的基础。目前我国除了对发行企业债券有评级要求外,使用信用产品的领域很小。应参照国外做法,以政府立法、行业组织立行规来引导全社会对信用产品的需求,同时加大对企业和公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制度的普及教育,使信用产品的运用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总之,国家信用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各地方的协调合作,企业、个人和中介机构的参与也不可或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不仅仅是金融领域的工作,甚至不仅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为建立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秩序、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制度保障工作,亟须打破各种利益壁垒。与会大多数专家和各地同志认为,现阶段发挥中央和地方、政府与市场两个双方面的积极性,是兼顾国际经验和我国国情的最优选择。

上一页 [1] [2]

论文搜索
关键字:社会 信用体系
最新经济学其它论文
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影响研究
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痛点分析
价值观对集中式长租公寓开发和运营的影响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的探讨
试论我国扩大内需的对策
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
论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珠三角加工贸易的影响及
物流成本最低研究方案
提升我国低碳零售业发展水平的路径研究
大型连锁超市促销策略分析
热门经济学其它论文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及应采取的
浅谈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和中国的经济发展
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浅论广告创意
政府与制度创新
试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及其趋势
盗版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纺织业的影响与对策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外交:三种需求的寻求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