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地理地质论文 >> 古代风水林探析论文

古代风水林探析

作者:关传友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6-04-13

3.风水林培护所体现的风水绿化思想

  中国古代人对风水林的培护活动主要从三方面体现了中国风水的绿化思想。

 3.1 体现了古代人注重林木景观、推崇绿化环境的风水思想

    风水理论主要是相宅术,追求理想的风水环境。宅有阴、阳之分,阳宅是指居宅、村落、城镇,阴宅则专指坟园冢地。按照风水理论,理想的风水环境都是林木茂密,绿化甚佳之地。风水理论认为:“草木郁茂,吉气相随,……或本来空缺通风,今有草木郁茂,遮起不足,不觉空缺,故生气自然。草木充塞,又自人为。”[4]《宅谱尔言》也有阐述:“乡居宅基以树木为毛衣,盖广陌局散,非林障不足以护生机,溪谷风重,非常林障不足以御寒气。故乡野居址,树木兴则宅必旺,树木败则宅必消乏,大栾林大兴,小栾林小兴。苛不栽树如人无衣,鸟无毛,裸身露体,其保温暖者安能在欤。……惟其草茂木繁,则生气旺盛。护阴地脉,斯为富贵坦局。”[5] 北宋李思聪撰《堪舆总索杂著》书有:“树木荣盛可征山有气至,朱侍郎祝禧寺祖莹,先是植木皆枯,人疑为不祥。乙未前,树木或皆葱茜如油,公发大魁。”[6] 可见林草是产生“吉气”和“生风”的源头,具良好的林木景观的绿化环境是形成“吉地”、“龙穴”的必要条件。不吉的凶地是不可居、葬之地。《葬书•内篇》中说:“山之不可葬者五:气以生和而童山不可葬也;气因行来而断山不可葬也;气因土行而石山不可葬也;气以势止而过山不可葬也;气以龙会而独山不可葬也。”这是说无草木的童山不可以葬,同样断山、石山、过山、独山等也不可以葬,认为这些山没有“生气”、没有“生机”,气不和则山不植。而林木茂密的地方则是后代儿孙显贵的发祥之基,所以这是古代人在村宅选址时优先考虑的条件。徽州裴氏宗族在村落选址时就注重林木的景观,谱云:“鹤山之阳,黟北之胜地也,面子而朝印山,美景胜致,目不给赏,前有溪,清波环其室,后有树葱茏荫其居,悠然而虚,渊然而静,……惟裴氏相其宜,度其原,卜筑于是,以为发祥之基。”[7] 徽州方氏宗族荷村派始祖见此处是:“阡陌纵横,山川灵秀,前有山峰耸然而特立,后有幽谷然而深藏,左右河水回环,绿树阴翳。”遂“慕山水之胜而卜居焉。”[8] 所以,重视林木景观、讲究绿化环境是古代风水理论展示其绿化思想的一大内容,体现了林木景观与风水环境之间的关系,成为培植和保护风水林的理论基础。

 3.2  体现了倡导植树的风水绿化思想

由于林木景观对形成所谓“吉地”、“龙穴”的风水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风水理论注重倡导植树、培植风水林。表现在阳宅方面有:福建莆田浮山东阳村的村落,“自公卜居后,凡风水之不足者补之,树林之凋残者培之”,最后变成了所谓的“真文明胜地”[9]福建龙岩县的银澍村在村落背后种有各种树木,形成了“峦林蔽日”、“翠竹千宵”、“古木荫蔚”、“茂林修竹”等林木景观。[10] 建瓯县的古村落则喜欢在水口处广植树木,形成大片水口林。因为树木的种植可起到挡风聚气的功效,还能改善和维护小环境的生态,使村落小环境在形态上完整,在景观上显得丰富和有生机。所以风水典籍对风水林木的种植有如下的规定和要求:“如四应山环局窄,阳气不舒,不可有树以助其阴,即或堂局宽平而局外有低山护卫者,亦不可种树;惟于背后左右之处有疏旷者则密植以障其空;若上手不是障空,不必种树以闭天门。”[11] 表现在阴宅方面:风水理论强调在坟园墓地周围种植风水林木护坟,保全生气。仡佬族人死埋葬后,在坟地栽植枫树或柏树作风水林或风水树。湖南土家族人墓地四周植以松树。皇家陵园种植风水林更为兴盛。明朝十三陵植树不断,《明史•刑法志》载当时朝廷采取植树赎罪的方法,动用犯人种植皇陵风水林,“发天寿山种树赎罪者:死罪终身;徒、流各年限;杖,五百株;笞,一百株。”使得十三陵的风水林景观至今仍郁郁葱葱,古木繁茂。南京钟山明孝陵:“孝陵之建,有松十万株,长生鹿千。”[12] 到“崇禎十年,修孝陵,凡树有二千九百五十七株,删枯树五百八十六株。”(《枣林杂俎》)足见明孝陵当时风水林木之盛况。

风水理论对风水林木的种植都有严格的规定,如种植的密度、高度、方位和树种的选择等。清人林枚说:“村乡之有树木,犹人之有衣服,稀薄则怯寒,过厚则苦热,此中道理,阴阳务要冲和。”[13] 强调风水林木种植数量要适当,不要过密或过稀。还规定不可在大门前、天井中栽植树木,主要隔挡阳光、使室内阴气不易驱除,进出屋不方便。在树种选择上,风水理论有:“东种桃柳、西种栀榆、南种梅枣、北种柰杏”;“中门有槐、富贵三世,宅北有李、宅西有桃皆为淫邪”;“门庭前喜种双枣,四畔有竹木青翠则进财。”[14] 等等,看似无稽之谈,实际上都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符合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特性,又满足了改善村落和居宅小气候以及观赏的要求,还给人以积极的吉祥寓意。

3.3 体现了禁止毀林的风水护林思想

风水理论认为“吉地”虽然“本自天成”,但仍然须辅以人力的保护,否则“龙穴河水一处受伤,则体破气散,焉能发福。”[15] 《宅谱指要》则说:“每见有村落自来不发者,一旦人旺财兴,双榜联科,只因宅合元运。树长林茂,烟雾团结,岂非吉气钟于此地者乎?使木尽伐,屋稍解,风吹气散,又未有不败者。”[16] 所以风水理论十分重视对风水林木的保护,坚决反对伐树,即使需要伐树也只能渐渐除之。正如《阳宅会心集》所言:“乡中有多年之乔木,与乡运有关,不可擅伐,……或有高密之树,当位之不吉而应伐者,……于随年岁宫交承之际,渐减去之,不可一旦伐清。盖树之位吉者,伐则除吉;位凶者,动亦招凶。”[17] 所以古代不仅对村落居宅的风水林、风水树严加保护,禁止砍伐。而且对坟园陵地和寺院的风水林木也严加保护,禁止毁坏。在坟园陵地方面,最为严厉是对皇家陵园风水林的保护。《明会典》载:“正统二年(1437年),谕天寿山祖宗陵寝所在,敢有剪伐树木者,治以重罪,家属发边远充军。命锦衣卫官校巡视、工部同钦天监官,环山立界,界外听民樵采。”又载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令于天寿山前龙脉相关处所,大书禁地界石,有违禁偷砍树木者,照例问拟斩、绞等罪。若止是潜行拾柴拔草,比照家属事例,向发辽东地方充军。”清东陵、清西陵周围都树有层层界桩,并有驻军看守,界桩内严禁樵采,至今陵园内仍树木常青,如一幅山青水秀的画卷。

对寺院风水林木的保护,僧道徒们也制定有许多戒规。《五凤山庵记》中说:“山以五凤名,……脉发大霞岭,……铭学二祖因天之时、选地之胜,原建一小庵,……名曰五凤庵。…左右前后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桐茶也、松柏也、各色树竹也,倘有入山悄伐者,寺僧固不得诿其咎,族人亦不得徇其情。”[18] 浙江《普陀洛迦新志》中强调的禁令更为明确:“凡本寺前后左右山场,不但不可侵渔,且风水悠关,竹木务悠久培荫,斫石取泥,俱所当慎。”[19] 所以至今寺院的周围仍古木参天、竹树葱倩。

4.研究和保护风水林的现代意义

          4.1 风水林表明古代部分地区对林木培护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风水林是在宗教意识和风水意识共同支配下营造和保护下来的历时久远的林木。宗教本身具有严格的教义,对风水林的关照和保护发展在自然和情理之中,并被赋予了特定的宗教意义和迷信色彩。在文明程度不高的古代人看来,这种带有神秘性的迷信色彩的约束力比世俗的约束力更为有效。从一定程度上说,它对古代部分地区的林木培护立下了汗马功劳,对这写地区的林业事业和园林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地区残存的风水林是古代人们培护林木、发展林业的历史见证,对考察和探讨地方林业史和林木培护史及园林史,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2 风水林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开展风水林的研究给现代人们在环境科学、生态科学、林业科学等方面以有益的深刻启迪。风水林的最大成功和最深的教益是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使生态环境达到平衡、达到天人和谐。它是风水理论中科学成份的发明与成功实践,是古代先民们对环境科学、生态科学和林业科学的重要贡献,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环境保护的模式和生态平衡的样板。现今残存的风水林木一般都有千百年的生存历史和得天独后的生态环境,形成了较为壮观的古树群落。它能反映所经历悠久岁月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历史变迁,是研究探索一定区域内的森林资源的历史变迁和森林植物区系的发生发展以及植物起源、演化和分布的重要实物;也是考察古代气候、地质、水文、地理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旁证和依据。所以研究探讨风水林,对丰富和发展环境科学、生态科学、林业科学和园林科学,造福于现代人类社会,无疑是非常有益的重要的科研课题。同时对于制订一定地区的林业、园林区划和规划,发展园林绿化和林业生产也具有特殊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借鉴作用。

4.3 风水林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具有文化价值

风水林历时久远,它代表着一定地区的文明和历史,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历史兴衰,是绿色的历史文物,是大自然和古代人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和文化遗产,所以具有景观文化的价值。风水林木和周围的建筑(如寺院、民居、桥亭、塔)达到和谐浑融,还具有景观美学价值。徽州古村落水口处的风水林为主体组成的水口园林就是典型代表,它反映了风水林木等组成的自然景观与建筑等人文景观的高度和谐,表现出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观。

4.4 风水林具有旅游观光价值

风水林是风景资源的典型代表.现今留存的风水林木一般枝体苍劲、奇姿异态,与周围的建筑构成别具一格的园林风貌景观,集科学、历史、观赏、文化价值,吸引了千千万万的人们去游览饱偿,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情趣,今日已成为宝贵的旅游资源,具有旅游观光价值。许多保存完好的风水林景观现已被规划、建设批准为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如陕西黄陵县黄帝陵风景名胜区、清东陵和清西陵、明十三陵等陵园风景名胜区,徽州地区的歙县唐模檀干园,黟县的宏村、西递村等古民居村落的风景名胜区,安徽九华山、齐云山,四川峨眉山、青城山,江西三青山,湖北武当山,浙江天童山、普陀山,河南嵩山等宗教寺院为主体的风景名胜区,都是国内重要的风景名胜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论文搜索
关键字:古代 风水林
最新地理地质论文
浅析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地质勘查工作中的应
浅析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基层地质勘探工作管理对策研究
公路地质灾害防治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执行率管理的思路与路径探
绿色地质勘查综合技术应用分析
叶尔羌河流域下游土壤的盐渍化特征分析
宿迁耕地质量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
地质雷达在软弱围岩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
热门地理地质论文
人文地理学
论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
浅淡煤炭分布“北多南少”的成因
漫谈地理人种
南北半球十不同
奇异的贝加尔湖
漫话“中国龙”
美国的地理位置与“亚洲牌”
黄河下游断流日益严重
麦金德的「陆心」地缘政治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