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张力网”论文

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张力网”

作者:徐国松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6-12-28





  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这种关系性思维、生成性思维和人类学的哲学范式的呈现,是 由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以概念、范畴和理论模型之间的互动为表征的,是以物质世界 、意义世界和可能世界之间的对立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我们知道,概念反映事物的本 质,求真;范畴体现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向善;模型则把概念与范畴按递归和合的原则 整合起来,构成穿透现象世界的解释体系,趋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是求真的,实践唯物主义自然观、社会观和历史观则是向善的,自由观则是趋美 的。它们之间的有机统一,是三方面对立统一的结果,呈现出规律、价值观与人类学之 间的互动与平衡,本质上,这是事实世界、意义世界与逻辑可能世界三极对立中所具张 力的反映与观念呈现。而且,在这种逻辑体系构建中,主体越自觉,基于三个世界之上 的理论越自觉,所形成的理论张力也就越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以 此为切入点,不失为一种值得重视的解读模式。事实上,改革开放20余年来,学界关于 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讨论不断引向深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科书的解读模式,实 践唯物主义的观点也逐渐占据论坛主导,并向教坛和讲坛伸展。这一定程度上表明,新 时期通过自觉建构合理的逻辑体系以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可能的、必要的。同时 表明,始终关注现实是自觉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理论体系的现实起点。
      三、语境置换:展示现实价值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解读语境的话语,学界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回 到马克思”,通过深入、完整、准确的返本溯源为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清理地基; 另一种观点则主张“马克思走向当代”,通过关注当代、实际关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创新发展输血。
  在我们看来,前者有重历史轻现实之嫌,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厚的历史感,后者 有重现实轻历史之虞,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强烈的现实感;前者强调以价值牵导现实 ,后者强调以现实规范价值。结果或者给人以空想主义的揣度,或者予以人以实用主义 的直觉,不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
  有理由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现了历史与现实、价值与真理、理想与实际、情 与理的对立统一,这种对立统一是辩证的、历史的、具体的,是在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 与社会主义发展现实的两极对立中达到的。在这种两极对立统一中,一方面是经典马克 思主义哲学对现实社会主义必要的导引,另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与实践对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规范。正是在这种导引——规范——导引的动态过程中,对象化地生 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其得到不断丰富与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当理论与实践发生冲突时,只有实践才是最权威的。阿尔都塞所谓的 “到问题中”,海德格尔强调只有通过“此在”在世的关系性建构才能赢得对象化的“ 上手”,无不从理论对现实的映照中体现理论的价值与意义。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 当代中国的创新与发展,一个不能回避的重要而紧迫的问题是,必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存在与发展的合理性与正当性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支持,进而为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学提供必要的逻辑与价值支撑。这包括对一系列重大的基本理论问题的合理解释,诸如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创新发展的“科学态度与思维方式”问题,市场工具论的辨析问题, 所谓经济学在未来世纪的发展“惟一的出路是搁置理论,直面现象”问题,等等。我们 认为,这构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的空前挑战,同时也提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 新发展的新契机。可以说,只有立足现实,在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社会主义建设 实践的二极对立中构建起互动的张力网,才能走出迷雾,开创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 的新局面。

上一页 [1] [2]

论文搜索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 哲学 创新发展 张力网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