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以劳动课教学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论文

以劳动课教学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者:未知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6-12-05
内容提要
   劳动技术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通过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生活劳动和生产劳动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尽量做到让学生自学,让学生提问,让学生动手,让学生探究。通过劳动实践对所学技术进行体验,感悟和运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意志品质,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在于学生是否创造了什么。关键使他们学会怎样创造,引导学生养成探究式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创造意识,发展创造思维,为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劳动技术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是对中小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途径。开设劳动技术课,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措施。通过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生活劳动和生产劳动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健全的个性品质,对中小学生将来继续升学或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一、 结合劳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原则,做到“四尽量”
    实践性和创新性原则是劳动技术课的重要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实践,从事实际操作是劳技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有关生活劳动和生产劳动的基本技能,只有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才能获得。如在学习《缝制水碗套》一课中,结合缝制水碗套使学生获得攻针针法这一技能,经过熟练掌握后,诱导学生缝制其它物品的欲望。通过劳动实践对所学技术进行体验,感悟和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把知识学得更牢固,更完善。我们应通过劳动课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事业心”,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思维、创造想象、创造计划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劳动课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做到“四尽量”:
   
   1. 尽量让学生自学
   
   自学能力是每一个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所谓自学就是学生独立自主地、能动地获取知识和技能。知识和技能是创新的基础,而自主性、能动性则是创新的特质和动力。如:在学习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刷运动鞋》一课时,我提前让学生在家预习、实践,然后课上分组讨论:你是怎样刷运动鞋的?再让各组总结刷运动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最后教师进行补充。通过这样的自主学习模式,学生既快速又准确地掌握了刷运动鞋方法。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与自学能力培养结合起来。通过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了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
   
   2. 尽量让学生提问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困难的是提出公式,而不是证明公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没有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思考,很难想象学生能提出一个有价值地问题,如果学生能主动大胆地提出一个有价值地问题,那么他就具有了一定地创新能力。作为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提问环境。凡是学生能自己提出的问题就不要由教师包办代替,对于学生回答不完全正确的,也不要急于纠正,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挑战性和冒险精神。
   
   3. 尽量让学生动手
   
    皮亚杰说,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向前发展。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如果我们顺天性而用之,则必然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劳动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的机会,在讲授学习这些内容时,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模仿开始,逐步过度到独立地完成某项活动。真正做到“学生动手,教师参谋”。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既学到某项劳动技能,又培养了兴趣,同时发展了观察、思维、想象和创新的能力。如:在学习《扎风筝》一课时,我用简短的语言讲解了扎风筝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分组练习扎风筝,画图案、图颜色,让他们有充裕的时间操作、想象、创新。最后,在全班搞一个放风筝比赛。这种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在课上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且也巩固了所学知识。此外,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4. 尽量让学生探究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得,还要重视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结论仅是一个终结点,而探究结论、揭示结论的过程则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线”、“面”、“体”。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学到许多有意的“副产品”,而这些“副产品”的价值总和很可能超出结论自身价值的若干倍。如果教师匆忙地揭示结论,必然会损害学生这种包括思维的创造性、主动探究的精神,以及成功和失败的内心体验在内的多方面的获得。
   
   二、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1. 内容生动有趣 形式灵活多样。
   
    教育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劳动课是以小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技术性、思想性、创造性、基础性、适应性、安全性为主要原则的课程,容易使学生体验到活动的愉快和满足的情感,从而激起学习的兴趣。但少年儿童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在兴趣发展的初级阶段,学生容易被奇异的现象和新颖的事物所吸引,一时产生强烈的兴趣。这时的兴趣带有直观性、暂时性,往往是短暂的,不稳定的。要使学生的兴趣向纵深发展,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努力调动其积极情绪,引导学生的兴趣走向稳定。对此,劳动课应努力做到内容新、花样新,使学生常学常新。如:以公益劳动《帮助残疾人、军烈属》为例,可让学生举行小型讨论,确定项目方法,然后到社会去实践等等。只有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环境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够得到发展。
   
   2. 注意实际操作 培养意志品质
   
    意志是通过行动表现出来,是认知意识能动性的反映,是学生积极性的稳固的动力。意志不坚定就难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如在四年级劳动课上《学和面擀面皮儿》一课时,我采用了先实践,再讲解的程序。在整个自主学习和操作实践中,学生始终兴致勃勃,紧张有序。在操作过程中,有部分同学所和的面不是软就是硬,面皮不是形状怪异就是薄厚不均。我没有告诉他们这是为什么,而是先鼓励他们,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反复实践,找出问题的所在,并进行改正。学生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进步,消除了急躁的心理。因此,我们应借助初步的成功给学生带来的乐趣,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培养学生形成内在的坚定顽强的意志品质和独立自主的性格。

 [1] [2] 下一页

论文搜索
关键字:劳动课 教学 学生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