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当代中国论文 >> 中国特色的“社会无主义”论文

中国特色的“社会无主义”

作者:汉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6-05-30

正是有了基于人类一家、福祉共荣的命运感,才可以使人们能超越各种限制为一切非正义的压迫和歧视表现出本来与其无关的道义愤怒,才使我们赖以存在的世界几经绝境却依然让人心生流连眷恋之情,所以福山写道:“愤怒的产生都是因为感到愤怒人相信一切受害者都是和自己一样的人类,他们总担心一些人的价值没有得到认可,所以容易遭到强权暴力的杀戮和伤害”,因此,无论是因为形而下的权利争讼而聚合的博弈政团,抑或是源于对形而上根本问题的关怀而结成的信仰组织,只要是基于个人的内在的需要而认同和膺服的主义和信念,便都应该能给予人以情感的慰藉和理智的疏导,便都会因为真信而显示出立足高远的胸怀和眼光。所以,只要是真实而具有前瞻性的信仰,其内在的品质中都应当而且必须蕴含着对人的处境关怀和生命伦理的尊重,它既讴颂和礼赞生命作为天地造化之中独立自在而又极富创造性的神采,又因此而看到人本身受制于自然与社会属性无法克服的局限和缺憾,因此,它既反对各种基于私欲作祟而用以欺世盗名的伪真理,也不相信意识形态虚情假意的威逼利诱,只有如此,才能避免汲汲于名利得失的焦虑和狂躁从而作出祸己害人的各种蠢事和罪孽。 

所以,我们都应该抵制各种出于利己私欲目的而滥用好听好看的主义或旗号实施诓骗的把戏,尽管你可以事不关己,可以立定于个人的境况“无为练功”只顾独善其身懒得与世争执,但只要你是人,只要你置身于社会之中被界定为活生生的存在物,你就得有所在乎有所关注,并在自己所处的维度有所奉守和承担,因而就得按照某种既有的或先验的观念和原则立身处世,这是人的宿命,也是现代文明给予人的社会定性,总之,无论什么人,都有或彰显、或隐蔽的超越性欲望,都会因精神的外延所展示出的某种奇妙意境而沉醉和喜悦的人伦常情。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受制于身体的左右,不能完全屈从于原始的欲望而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局限于只服从个人舒适和快意的调养和护理,更不能因为私性的放纵而将同类视作挡道物和觊觎者,把别人当成妨害自己能势扩展的干预力量,从而将“他人的存在作为自己的地狱”(萨特语)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我们同处蓝天之下,日月光华经年累月的滋养,使得每个人,每一缕生命信息都抒写着自身不可重复不能移植的独特光彩,都蕴涵着个体自在自为状态中极具想象力的认识价值。所以,我们总是竭尽所能地爱惜着、呵护着让生命之树能够长青、能够免于恐惧和伤害,总是一如既往地呼唤着厚待善待天地苍生的道义和良心努力,拒斥和谴责一切基于政治争锋和利益赌博而将活体当盾牌、将人民作筹码的罪恶勾当,更不耻于假“众意和政治正确”之名而实则行个人或团伙私欲,用杀戮开道、用生命作抵押,动辄刀枪监狱伺候所维持的权力恐怖主义。 

上一页 [1] [2]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中国特色 社会无主义
最新当代中国论文
新时代文化自信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长沙雾霾天气形成的经济社会原因探究
日本动漫对中国80后作家的影响及启示——以
对我国互联网“扫黄打非”的几点思考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属性初探
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民族化及其实现路径
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如何处理当代中国婚姻中的危机问题
热门当代中国论文
中国文化发展浅析
理想与现实之间
激情与理性间徘徊——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
五四:从爱国激愤到制度寻思
论人文精神的实质—兼及大学人文教育问题
悲哀的“破鞋”--王小波《黄金时代》人物形
自由、民主与当代中国“问题”
大学的教育理念与目标
王小波的精神结构及其小说的结构模式
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