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学其它论文 >> 市场化:投资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论文

市场化:投资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作者:沙治慧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6-12-23

  5.管理方式间接化

  国家在投资管理中逐步用指导性计划取代指令性计划,运用产业政策、税收、价格和利率等间接调控手段调节投资方向和各类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越来越多地依靠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运用经济杠杆而不是行政命令去调节资本要素的配置;在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我国投资体制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许多制度性、时空性的传统观念被打破。但由于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尚未解决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市场体系的发育还很不充分,政府职能转变也还不到位,有关法律法规也不健全,现行投资体制仍然不能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突出表现在:政企尚未完全分开,政府投资包揽过多,企业作为最主要的投资主体还缺乏充分的投资决策权,对非国有投资主体投资领域限制过多,国有资本的产权关系不够明晰,出资人不到位,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投资决策主体与投资责任主体不一致;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都还存在许多体制、机制性障碍,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拓宽;投资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着总量膨胀和周期性波动的问题;投资宏观管理体系不完善,参与投资调控的有关部门和各种调控手段协调配合的机制尚不健全,对投资项目的管理基本上还是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审批制,未能形成多向性、立体化的改革思路;投资的宏观效益低下,投资体制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如投资机制、投资经济责任机制等未能真正触及;投资的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过多运用直接手段,而对间接手段使用不多;投资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滞后且不规范,尚未形成公开、公平、有序的竞争局面。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对投资体制进一步作深层次的改革,而且有赖于相关的各方面改革措施真正到位。

  三、以市场化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要从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出发,按照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分清政府和社会投资主体各自的投资责任,使企业成为社会再生产最主要的投资主体。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做到“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但是,投资体制改革涉及的范围广,从改进对大型投资项目的管理到深化微观经济中投资及融资的市场化改革;从投融资渠道看,涉及政府财政投资、企业投资、银行贷款、证券直接融资、社会投资和外资等方面。推进投资体制改革,要着重于加强和规范政府投资的管理,扩大企业投资决策权,规范企业投资行为,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对投资的监管。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必须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前提下的投融资体制。中国生产力状况的现实性,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性,是我国投资体制的三大本质特征。因此,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总的讲要按照“企业自主决策、银行自主审贷、政府调控监管”的原则。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方针的前提下,赋予企业独立的法人地位,使之真正成为独立决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与发展的投融资主体

  运用市场调节,强化投融资风险责任承担机制,按政企分开原则确立政府投资主体的责任,实施项目资本金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度,建立决策责任制度。

  2.任何投资主体必须在严格遵循市场经济基本规则的条件下从事投资活动

  政府投资从一般竞争性领域中退出,主要负责与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相关领域的投资,以及某些具有先导性、示范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投资。鼓励企业自主决策,使企业成为最主要的投融资主体,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行业外,绝大多数投资领域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市场准入上一视同仁,公平竞争。凡是不需要政府投资的项目,均应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约束和产业政策指导下,由投资主体(主要是企业投资主体)自主决策,并对从项目、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投资回报、债务偿还到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负责,强化企业法人的投资风险责任约束机制。

  3.支持银行独立审贷

  金融机构要强化风险责任意识,加强对投资主体的外部约束。政策性银行要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同时也要按资产负债比例进行管理,实现良性循环。商业银行要严格执行《商业银行法》和《贷款通则》,严格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增强风险意识,按照确保资金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的原则自主选择贷款项目。

  4.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在继续完善以银行融资为主的间接融资体系的同时,要积极培育和发展规范、透明、高效的资本市场,通过扩大债券、股票发行规模,逐步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拓宽企业自主投融资渠道。

  5.全力推进社会投资

  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除竞争性项目外,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投向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和卫生等公共事业项目。加强对社会投资的信息服务,提供技术、管理及培训等方面的帮助。

  6.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主要是加快投资市场中介组织(包括设计、会计审计、咨询、监理等)的企业化和市场化进程,规范其服务行为。各种投资中介组织要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与政府部门脱钩,打破行政性的行业垄断和地区分割,以其执业信誉和服务质量进行公开、公平、有序的竞争。对工程设计、咨询、施工和监理等一律实行招标投标,引进必要的国际竞争。通过加强对投资建设领域中介服务收费标准的监督管理,建立自律性行业协会,建立资信评定、分级制度等措施,实现各项中介服务规范化。

  7.积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有利于金融市场更优化、更高效地配置各类金融资源,促进经济增长。要逐步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由市场供求决定商业性金融产品利率水平的利率体系, 这是金融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稳步推进,逐渐探索,而选择品种、时机和实施步骤非常重要。

  8.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政府主要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布局,综合运用经济政策、经济杠杆和经济法规,对投资总量和投资结构进行宏观调控。凡属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允许范围内,又不需要国家财政投资的建设项目,除极少数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影响特别重大的项目外,均应逐步取消行政审批制,改为投资项目登记备案制。政府宏观调控部门通过及时发布投资项目信息,引导投资方向。

  9.调整政府投资方向

  当前社会需求严重不足,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政府要改善投资环境,刺激民间投资,对民间投资做好引导。但是,加大政府投资的力度也是不可缺少的条件。这里的问题是政府该往哪里投?就目前而论,政府投资的方向主要有以下4点:(1)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不足与落后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投资方向包括能源、交通、通讯等领域。(2)技术创新投资。(3)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4)实施西部大开发。

  我国的投资体制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完善的。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把我国的改革开放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平台。但是,投资体制改革涉及的问题复杂,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投资体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战略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领导干部宏观经济管理知识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上一页 [1] [2]

论文搜索
关键字:市场化 投资 体制改革 必由之路
最新经济学其它论文
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影响研究
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痛点分析
价值观对集中式长租公寓开发和运营的影响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的探讨
试论我国扩大内需的对策
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
论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珠三角加工贸易的影响及
物流成本最低研究方案
提升我国低碳零售业发展水平的路径研究
大型连锁超市促销策略分析
热门经济学其它论文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及应采取的
浅谈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和中国的经济发展
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浅论广告创意
政府与制度创新
试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及其趋势
盗版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纺织业的影响与对策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外交:三种需求的寻求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