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公司研究论文 >>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重组报表性的动态对比研究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重组报表性的动态对比研究

作者:都红雯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7-02-12
【关键词】 关联重组 报表性 规范与监管 动态对比 实证分析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关联重组占相当比例,故关联重组的规范与监管将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本文对公司重组前后的财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T检验,按相关规范与制度的完善程度,分两阶段对关联重组与非关联重组的报表性进行了动态对比实证分析。得出结论:非关联重组已由报表性向实质性转变,而关联重组任具有较强的报表性;相关规范、制度在对关联重组的规制方面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 相关概念
关于资产重组的作用,理论界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实证研究结果也是千差万别、莫衷一是。然而从重组公司角度而言,资产重组的作用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对公司短期业绩指标的影响,二是对公司资产质量的影响。考虑到重组对这两方面的实质性影响不同,学术界给出了“报表性重组”和“实质性重组”两个相关的概念。所谓“报表性重组”是指公司出于短期利益而进行的重组,以获得一次性巨额会计利润,粉饰财务数据。故重组公司业绩指标得以改善的同时,资产质量并没有得到实质性地提高;“实质性重组”是指公司出于长期投资策略而进行的资产重组,以期优化资产质量获取长期的竞争优势与投资收益。在实质性重组中,重组公司业绩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或虽业绩指标有所下降的情况下,但其资产质量与综合实力却得到明显改善,企业的长期竞争能力显著得以提升。
二 问题的提出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方形成一个相容利益集团,将外部利润内在化,这个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制度变迁和创新的过程。正如科斯(Coase)所说,“企业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也是人类理性行为的结果”[1]。这种关联方之间的相容利益集团营造了一种合作的氛围,因而关联方之间的重组可以节约交易费用。
这种利益的相容性使其重组的达成条件与市场独立各方间的交易有所不同。由于非对称信息的存在,关联方之间比其他市场参与者拥有更多的交易信息,能够利用其对企业的控制权或影响力来操纵关联重组,为其自身利益服务。因而人们有理由预期,关联重组相对于非关联重组具有更强的报表性。
然而从1993年9月深圳宝安集团收购上海延中实业拉开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帷幕以来,特别是1997年以后随着资产重组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如火如荼的展开,重组中的报表性问题亦不断暴露出来。相关监管各方充分认识到加强监管的重要性,于2001年(监管年)前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制度,以遏制报表性重组,鼓励实质性重组,规范上市公司重组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会计政策环境的变化。财政部于2000年颁布新《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果断修改了《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变更及会计差错更正》等五项准则,新颁布了《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等六项准则。还有2001年12月财政部发布的《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等等,这些准则与规定的颁布净化了企业的收益,使得资产重组的会计环境发生了变化,夯实了重组的基础,压缩和封堵了通过重组操纵利润的空间。
其次是对重大资产重组的规范。2000年6月证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上市公司重大购买或出售资产行为的通知》,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2001年底发布《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若干问题的通知》并于2002年1月1日起实施。《通知》规定重大资产重组需由中国证监会审核,使报表性重组的难度加大,而关于配股和增发的规定鼓励了实质性的重组。2001年底,证监会还公布了年报内容和格式的新文本,“实际控制人”概念第一次被列入信息披露的内容。此一规定有助于投资者了解大股东中的关联关系及实际控制人,抑制重组活动中的内幕交易和欺诈行为。
由于以上原因,我们有理由相信,2001年以后无论关联重组与非关联重组都应比2001年以前具有更强的实质性。对于这些问题,目前尚无实证性的评价,然而该问题的答案对于如何进一步加强与改善对上市公司重组的规范与监管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正是本文的意义所在。
三 研究方法
本文考虑到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借鉴采用檀向球的财务指标体系分析法【1】[2]。首先将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指标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反映上市公司业绩的指标,主要有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和总资产利润率;二是反映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的指标,主要是反映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反映资产管理能力的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上市公司成长性的主营利润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反映上市公司主营鲜明状况的主营业务鲜明率。然后,采用主成份分析法把反映上市公司业绩的多指标综合成一个指标(称之为业绩指标),同时把反映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的多指标综合成一个指标(称之为资产质量指标)。接着,本文在檀的研究方法上有所改进的地方是,若公司重组当年的业绩或资产质量的综合得分高于或低于重组前一年得分,则笔者再对综合得分进行配对T检验,以判断这两年综合得分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若结论显著,则我们认为,该重组公司的业绩或资产质量指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最后,综合两类指标重组前后的变化情况对重组公司重组的性质做出合理的判断。
四 实证研究
(一)样本、数据来源与整理
本文从1998—2004年《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上市公司中期报告以及年度报告中公布的重组事件中选取了600起作为样本:其中第一阶段(1998—2000年)300起,包括关联重组150起,非关联重组150起;第二阶段(2002—2004年)300起,亦包括关联重组和非关联重组各150起,前后共涉及不同样本公司396家【2】。
在样本选取的过程中,本文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若公司当年仅发生一起重组,则依据重组主体之间的实际关系,分别划归为关联重组或非关联重组。2、若公司同一交易日内发生多起重组,且重组均在关联方之间进行则划归关联重组;若公司同一交易日内发生多起重组,且重组均在非关联方之间进行则划归非关联重组。3、若在同一交易日内发生多起重组,且既有关联重组又有非关联重组的公司从样本中剔除。4、剔除金融类公司。
相关财务数据指标均来源于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网站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
(二)实证结果
由前可知,从2000年开始,有关监管各方加大力度进一步规范资本市场,因此对应于政策信号和重组环境的变化,上市公司关联重组应该发生一些质的变化。为了能前后对比,得出更有意义的结论,故本文实证研究分两个阶段展开;并在每一阶段均同时选取关联重组与非关联重组各150起,进行动态对比研究以检验两类重组是否会产生不同的重组效果。
1、第一阶段(1998—2000年),代表重组相关法律、制度初探性建设时期
①、关联重组:利用SPSS for Windows10.0软件将公司重组前一年与当年的业绩指标及资产质量指标原始数据标准化并剔除特异值之后,采用主成份分析法计算出公司关联重组前一年的业绩指标综合得分PI-1的值,然后计算出公司重组当年业绩指标综合得分PI0以及PI0-PI-1的值,最后得出PI-1、PI0 与PI0-PI-1的均值,并进行配对T检验,具体结果可见表2。
同理计算出公司关联重组前一年的资产质量指标综合得分AQ-1,以及公司重组当年资产质量指标综合得分AQ0,以及AQ0-AQ-1的值,然后得出AQ-1、AQ0 与AQ0-AQ-1的均值,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亦可见表2。
表2 Paired Samples Test
Paired Differences t df Sig. (2-tailed)
Mean Std. Deviation Std. Error Mean 99% Confidence Interval of the Difference
Lower Upper
Pair 1
(业绩指标) 重组当年-重组前一年(PI0- PI-1) 1.0874 4.0759 .3328 .2191 1.9557 3.267 149 .001
Pair 2
(资产质量) 重组当年- 重组前一年 (AQ0- AQ-1) -2.4346 4.3279 .3534 -3.1329 -1.7363 -6.890 149 .000
a 重组类别 = 关联重组

 [1] [2] 下一页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上市公司 关联重组 动态
最新公司研究论文
国有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改革路线研究
公司金融理论在公司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浅析抖音短视频的IP经济模式
华为手机供应链整合能力研究
小米社群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以海尔智家为例
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及对上市公司的影响研究
安徽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绩效关系
论强化集团内各级投资公司内部审计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财务分析
热门公司研究论文
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现状的思考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代理成本问题分析
上市公司重组研究
上市公司配股行为的研究
《上市公司审计风险面面观》
出资欺诈的诉讼途径
《银企信用扭曲的根源与治理》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浅析
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优化问题分析
中国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力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