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现当代文学论文 >> 话语重建:20世纪60年代初的文学理论论文

话语重建:20世纪60年代初的文学理论

作者:彭民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7-01-09

二、周扬讲话的影响

限于资料的缺乏,我们现在无法看到当时讨论会上提交的提纲。但根据已经出版的《文学概论》文本而言,周扬体系的影响显而易见。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于1964年正式出版;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当时只形成了一份讨论稿,直到1979年才由蔡仪等人修改定稿并出版。⑥我们现在见到的两个文本,大抵经过1979年的修订,变化肯定存在,但不可能与60年代的文本有着完全不同的改变,特别是以群本,根据当时的修订说明,可以知道其结构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为便于比较,我们有必要将两本书的具体章节列出来。以群本分为三编,加上绪论为四部分:绪论分为三节,分别为第一节《历来关于文学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的见解》,第二节《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第三节《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第一编包括三章,分别为第一章《文学与社会生活》,第二章《文学与政治》,第三章《文学的继承、革新与各民族的相互影响》;第二编包括六章,分别为第四章《文学的形象与典型》,第五章《文学的创作方法》,第六章《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第七章《文学语言》,第八章《文学的体裁》,第九章《文学的风格、流派和民族特点》;第三编包括两章,即第十章《文学鉴赏》,第十一章《文学批评》。蔡仪本没有分编,具体包括九章:第一章《文学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的意识形态》,第二章《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章《文学的发生和发展》,第四章《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第五章《文学作品的种类和体裁》,第六章《文学的创作过程》,第七章《文学的创作方法》,第八章《文学欣赏》,第九章《文学批评》。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以群本还是蔡仪本并没有完全照搬周扬的五编论,而是基本将全书分为四编,即本质论、发展论、创作论、鉴赏论。蔡仪本虽然没有具体列出编目,但结构依然如此。具体而言,两本书去掉了周扬的第五编,但基本将其前四编的内容融入到书中。以群本的绪论和蔡仪本的第一章,都显然接受了周扬的建议,内容为讲述文学的本质。值得注意的是,两本书在讲述文学的本质时,都首先肯定文学的意识形态性,只不过具体说法有些差异,前者为“社会意识形态”而后者为“特殊的意识形态”。以群本的第一编和蔡仪本的二、三章,也就是周扬所说的“文学的外部关系”;而以群本第二编和蔡仪本四、五、六、七章为所谓的“文学的外部关系”;两本书的其余章节则为文学批评。显而易见,两本书所建构起来的体系与周扬的体系基本相同,而且,出版于60年代的以群本与周扬体系更为接近,特别是绪论与第一编,基本上遵照了周扬的指示。这种本质论、发展论、创作论、批评论的结构模式也成为了后世文学理论教材的基本结构。只不过,周扬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性,而两本书在这一点上要淡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周扬体系的意识形态性对两本书没有影响。两本书将文学与意识形态的捆绑放在全书的开头,并将意识形态作为文学的本质,将全书的整个体系深深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这种做法影响极为深远,以后历次集体组织编写的文学理论教材,基本都采用这种将文学与意识形态捆绑打头以表明姿态的做法。此外,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文学理论界还没有明确意识到“失语”问题,但周扬对中国文学本身的多次强调,对两本教材的影响很大。客观而言,周扬对苏联文论的改造与重建,对中国文学本身的重视,不仅对20世纪60年代初的两本教材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在当前反思文艺学的语境下尤其有借鉴意义。立足文本,尤其要立足中国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文本,对西方文学理论加以吸收和改造,从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拥有广阔视野和强大生命力的文学理论,是周扬讲话给我们的启示,也是当前文学理论必须经历的一段历程。

 

注释:

①③周扬《周扬文集》第3卷第245、24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②[苏联]季靡菲耶夫《文学原理》(第一部)第5页,平明出版社1953年版。

④周扬《关于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选情况和今后工作意见的报告》,《周扬文集》第4卷第14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⑤杨福生《1960年代两部全国统编教材得失论》,《巢湖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⑥具体参见以群主编《文学的基本原理·修订本前言》,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修订本,以及蔡仪主编《文学概论·编写说明》,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参考文献:

(1)       周扬:《周扬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2)       王蒙、袁鹰主编:《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       李辉:《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

(4)       支克坚:《周扬论》,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       徐庆全:《知情者眼中的周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6)       以群主编:《文学的基本原理》,上海文艺出版社1964年版。

(7)       蔡仪主编:《文学概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8)       (苏联)季靡菲耶夫《文学原理》,平明出版社1953年版。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订:《文学概论试行教学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

(10)     黄曼君:《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版。

(11)     山东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文艺理论教研组编著:《文艺学新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12)     杨福生:《1960年代两部全国统编教材得失论》,《巢湖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13)     寇鹏程:《论建国以来“文学概论”教材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14)     童庆炳、陈雪虎:《百年中国文学理论发展之省思》,《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上一页 [1] [2]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话语 文学理论 重建
最新现当代文学论文
以中国部分现当代小说为例探索何为文学经典
寻找小说的诗与远方
微型小说《走出沙漠》阅读鉴赏
颜歌小说研究综述
合阳方言中量词“个”的语音浅探
试析现代汉语中的“有点儿”和“一点儿”
中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俗叙事
细读老舍《茶馆》的语言之恨、传统之殇
从庄子的“言意观”看当代文学的“主题先行
本土经验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性阐述
热门现当代文学论文
《骆驼祥子》中的人道温情与启蒙立场
《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厉夫性格的双重性
浅议鲁迅《伤逝》中爱情失败的原因
议鲁迅笔下知识分子
谈《围城》的讽刺艺术
现当代诗歌中的女性意识探幽
冰心与基督教——析冰心“爱的哲学”的建立
当代爱情小说的历时性研究
三毛的创作姿态与文体选择
关于王小波的文化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