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医学论文 >> 安徽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种类与流行概况论文

安徽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种类与流行概况

作者:夏立照 夏玲玲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7-05-08
关键词: 寄生虫病;吸虫病;绦虫病;棘头虫病;原虫病;流行 

General situation of variety of food borne parasitic diseases and their endemic in Anhui Province
  【Indicative abstract】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for health and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food sanitation to control endemic of foodborne parasitic diseases.
  【Key words】 parasitic diseases; trematodiasis; cestodiasis; acanthocephaliasis; protozoal diseases; endemic
  随着社会环境多种因素发生了变革,流动人口不断增加,一些人传统的饮食习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使安徽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种类在增多,流行范围有不断扩展的趋势,对此应引起足够重视。现综述安徽省食源性寄生虫病计15种,其中吸虫7种,绦虫5种,棘头虫2种,原虫1种及流行概况。
  1 吸虫病(trematodiasis)
  1.1 中华分支睾吸虫病或称肝吸虫病(clanorchiasis sinensis) 中华分支睾吸虫(简称华支睾吸虫)由Mc Connel 1874年首次从印度一华侨尸体的胆管内查见。日本小林晴治郎1910年发现鲤鱼科的淡水鱼为本虫的第二中间宿主。武藤昌治1918年发现纹沼螺为本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以后我国学者徐锡藩、唐仲璋等对中间宿主内容作了重要补充。梁伯强、杨简(1937)、侯宝璋(1955)对本虫的致病机理都有较深的研究。
  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各国,中国、日本、韩国、越南、菲律宾均有不同程度流行。有人认为Heanley 1908年首次报告在我国发现本病病人[1]。1908年后还有几位国外学者在中国发现本病病人,例如,Whyte在潮州,Jeffrey和Day在上海,Cadbury 1914年在广州,Vickers 1916年在梧州均发现本病病人。目前有人报道,Boott 1903年首先在汉口发现华支睾吸虫,但不能确证这是最早的发现记录[2]。
  综合全省各地调查资料(李雪翔、杨兆莘、鲁乐泳1961年;陈庆伟、吴忠铭1989年;陈启仁等1986年;钟读敏等1990年;吴忠铭1991年;徐伏牛等1992年;吕大兵等1992年)表明,华支睾吸虫病在安徽省广泛存在,尤以淮北较为严重。淮北地处平原,沟渠塘内淡水鱼、螺类较多,厕所简陋,人粪容易入水。猫、狗、猪等保虫宿主,放养野外,据调查当地鼬、田鼠感染率亦较高。青少年从沟、塘中捕捉小鱼用菜叶、面皮、泥包裹烧成半熟而食,是主要感染方式。上述条件构成了华支睾吸虫自然疫源地的长期存在和循环。
  1911年Houghton在芜湖市于500例病人粪便中查出华支睾吸虫卵1例,但患者是江苏人,尚不能肯定在本省感染。安徽省的华支睾吸虫病最早是由宫崎一郎(1911)在芜湖市发现的[2]。他调查了当地1 148名小学生,虫卵阳性者20名,阳性率为1.7%;检查29只猫,27只阳性,共检出虫体10 244条。夏立照、李家泉、陈树仁(1961~1964)在合肥地区检查家猫33只,31只阳性,阳性率为94%,曾在一只家猫胆管内,检出成虫104条;夏立照、江宝 白令1994~1998年在合肥检查家猫16只,7只阳性,阳性率为43.8%,每只猫的感染度是2条至17条。分析原因主要与家猫吃到的生鱼机会较多有关。刘晓明、陈大林(1993)在市售猪肝内发现肝吸虫,感染率为11.5%(10/87)。
  1.2 姜片虫病(fasciopsiasis) 1843年Buski在伦敦航空医院一具印度水手尸体的十二指肠内发现本虫,1857年Lankester描述并命名,1899年Looss确定其分类地位。Kerr(1873)在广州市发现首例病人;1893年浙江绍兴县被证实为本病的流行区。
  姜片虫病主要分布在日本、越南、缅甸、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但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诸省及台湾省。
  唐后俊、袁有赉(安医学报1962,5(1):10)在安徽省当涂县湖阳公社西峰大队,进行了姜片虫流行病学调查,对象主要是农民,感染率为51.2%(486/950),猪的感染率为74%。1979年我们对合肥郊区农民进行姜片虫病调查和治疗,感染率为18.5%(125/677)。(安医学报1980,15(5、6):27)。陈启仁、陈蓉芳(1984)报道芜湖市郊区小学生姜片虫的感染率为22.36%(72/322)。(皖南医学院学报1984,3(1):7)。王宗植(1985)报道皖南旌德县三溪乡姜片虫的感染率为9.1%(60/662)(寄生虫病防治与研究1985,4:25):周锡芳、杨大林(1986)报道芜湖市郊区小学生姜片虫的感染率为19.73%(119/603)。(皖南医学院学报1986,5(2):121~122)。
  1.3 并殖吸虫病(paragonimiasis)又名肺吸虫病 安徽主要是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临床上引起肺型并殖吸虫病。
  肺吸虫由于生活环境及各种寄生宿主的改变,而分化成为许多种类,成为人体寄生虫中最复杂的一种吸虫,世界记载的约有50种,分布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大洋洲许多国家。
  Manson(1880)于台湾发现肺吸虫病人。应元岳(1930)在浙江绍兴发现2例病人。吴光(1936、1937)在安徽绩溪、歙县豹(panthera pardus)体内发现肺吸虫,1951年又报道在绩溪的石蟹体内查见囊蚴(中华医学杂志1951,37(8):680)。蚌埠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1964)在石台县七里公社采到囊蚴,感染动物获得成虫。安徽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1980)用采自安徽休宁的肺吸虫囊蚴,注射入犬腹腔,4个月后解剖犬肺获成虫。1978年我们在岳西县采到数十只川卷螺和石蟹,分析表明安徽徽州地区有肺吸虫病流行的可能性。1974年底,上海寄生虫病研究所在黄山茶林场豹粪中查到肺吸虫卵,1977年上海后方古田医院又从豹体查到肺吸虫。1973~1978年经蚌埠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上海市传染病总院医疗队、上海后方古田、瑞金、长江医院等单位的广泛调查,已知歙县、绩溪、宁国、旌德、泾县、祁门、广德、石台、贵池、东至、太平、青阳等12个县有肺吸虫病流行。
  1977年5月,上海后方瑞金医院儿科,收治1例来自安徽繁昌的7岁男孩,他们从痰中查出大量肺吸虫卵,可以说是安徽首例肺吸虫确诊病人,因为过去的病例报道,都是根据免疫学诊断。1977年上海后方古田医院,在繁昌桃冲查出24例痰卵阳性病人。休宁县卫生防疫站于1980年,确诊一例住在县医院的9岁男孩痰卵阳性病人。
  刘雪霞、杨大林、周德刚(1985)报告从安徽歙县坑口所采集的溪蟹体内检获卫氏、三平正和扁囊等三种并殖囊蚴,分别人工感染家犬,获得成虫(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5,3(1):59),三平正与扁囊并殖吸虫,是否也能与卫氏并殖吸虫同样感染人体,待进一步研究。
  杜义木、徐筱鸥(1996)报道了1976~1979年旌德、宁国、休宁肺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是川卷螺,鉴定为黑螺科放逸短沟蜷(semisulcospira libertina),自然感染率为0.35%(56/16 004)。第二中间宿主是长江华溪蟹、浙江华溪蟹、米虾(采自宁国)。华溪蟹的感染率为70.2%(536/763),感染度为20.4个/只,平均每克蟹感染3.13个肺吸虫,最高的一只蟹体内检出444个肺吸虫囊蚴[3]。安徽徽州的肺吸虫保虫宿主是犬、猫、黄鼠狼、云豹、狼、水獭等[3]。生吃蟹人群的皮试阳性率32.7%(288/850);熟食蟹人群的皮试阳性率为10.52%(289/2746),提示阳性率高低与感染方式有关。
  1.4 棘口吸虫病(echinostomiasis) 是由于棘口吸虫寄生在人体所引起的疾病。棘口科吸虫种类繁多。分布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日本、苏门答腊、印度、泰国、罗马尼亚、马来西亚、前苏联及我国。全世界已报告600多种,其中寄生于人体有20余种,我国有10余种。
  1.4.1 藐小棘隙吸虫(echinochasmus liliputanus) 最早由Loss(1896)在动物肠道中发现。在安徽动物体内发现亦有三十余年[4],但因其虫卵与常见的姜片虫卵形态颇似,易于误认,致使迟迟未被发现。肖祥、汪天平、吕大兵等(1991)首次在安徽和县发现人体自然感染藐小棘隙吸虫,他们在和县陈桥洲调查发现人体感染率为13.4%(325/2 426),其中男性为14.2%(176/1 240),女性感染率为12.6%(149/1 186),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本次调查犬的感染率为60%(21/35),猫的感染率为45.4%(5/11)[4]。肖祥等(1995)报道,经常喝生水的居民的感染率为20.1%,较不喝生水居民的感染率1.5%高12.6倍,主要感染方式是尾蚴直接经口(肖祥自身试验!),而囊蚴经口感染为次要[5]。
  1.4.2 日本棘隙吸虫病(echinochasmusis japonicus) 林金祥等(1982)首次报道国内人体感染病例。刘广德等(1982)于广西发现病例,吴德明等(1990)于江苏发现1例。肖祥、汪天平、吕大兵等(1991)于安徽和县陈桥洲发现自然感染4例[4,6]。
  1.4.3 抱茎棘隙吸虫病(echinostomus perfoliatus) 张国芳(1991)综述报道,安徽繁昌县11例,望江县、芜湖市郊区也发现病例[7]。
  1.5 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epatica) 是牛羊等哺乳类常见寄生虫,人偶有感染。我国已报告50余例,分散在15个省(市)。安徽含山、桐城均有病例报告。王原等(1989)报道桐城的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54.96%(1 175/2 138),其中肝片形吸虫、异形科吸虫的感染率均为0.047%[8]。据南京医学院沈一平报道,人体肝片形吸虫病,大多因生食带有囊蚴的水生植物而致感染。

 [1] [2] 下一页

论文搜索
关键字:安徽省 食源性 寄生虫病 种类 流行概况
最新医学论文
医疗保险本科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研究
浅谈护场理论研究进展
浅谈寒包火理论探源及其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
浅析中国糖尿病管理模式
运用通降理论诊治慢性胃炎的探讨
保健食品相关的原料范围界定和注册管理探析
疫情下突发传染性疾病相关临床研究
复工复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风险评估
流感及流感疫苗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针灸临床带教中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热门医学论文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Caspase ,BCL-2蛋白家族与细胞凋亡调控机制
高血压与X综合症
中医哲学和中医学及中国生命科学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体育锻炼
吸烟与眼部疾病
儿童溃疡病诱发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军团菌病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