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新经济学论文 >> 节约型服务业研究论文

节约型服务业研究

作者:赵新娥 张兆曦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1-07-27

  摘要:在探讨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形势下,对节约型服务业的探讨及实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评述国内外关于节约型服务业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节约型服务业研究的理论意义以及发展节约型服务业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与节约型服务业相关概念的研究,界定了节约型服务业的概念,揭示了节约型服务业的实质内容和基本特征,为节约型服务业的探讨和研究提供借鉴参考作用。

  关键词:节约型    服务业    节约型服务业    资源节约   节约型社会

  我国正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对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这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又是一个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瓶颈约束加剧的时期,如果不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大量消耗资源的状况,就可能丧失发展机遇,导致经济徘徊。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决策层都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并将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全国掀起了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热潮。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实现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大趋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必然要求,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方向,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同时还应当看到,我国服务业发展总体落后,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特别是有些服务行业,存在着资源消耗过大、节约意识淡泊、生产效率低下、恶化生态环境等问题,这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格格不入的。因此,在我国发展节约型服务业势在必行,节约型服务业概念、实质及相关问题的探讨已成为热点和焦点问题。

  一、节约型服务业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节约型服务业的研究K.Hockerts(1999)提出生态型服务的概念,认为生态型服务包括产品服务、使用服务和结果服务;D.Rondinelli和M.Berry(2000)认为需要强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促进交通物流业的良性发展;SanjayK.Nepa(l2000)指出,要通过科学研究、技术投入、关系建设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Vinod Sasidharan等(2002)指出,在发达国家的旅游业中,利用生态标识提高环境标准来保护自然资源已成为一种共识;Evan Mills(2003)研究发现,采用能源效率标识和能源循环技术,可以提高保险与风险管理行业的利润;Charles A.Goldman等(2005)认为节能服务公司所开展的服务能大幅降低能源消耗;PaoloBertoldi等(2006)通过调查发现,欧盟及其成员国节能服务行业的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各国政策支持的力度不同;T.Markis和J.A.Paravantis(2007)对希腊一些比较典型的小型服务企业进行调查后发现,那些能源消耗比较大的企业,主要在于没有采取能源保护措施。

  (二)国内节约型服务业的研究邱小华(2005)从社区(大厦)施工设计、节约人力资源、高度重视社区(大厦)内能源节约问题三个角度探讨了如何建设节约型物业管理服务;李伍荣和文启湘(2006)认为生态型服务消费是资源节约型消费模式的重要内容;杨旭东(2006)认为转变服务方式是搞好商业银行“节流”的重要途径之一;王晓羽和谢朝武(2007)从循环经济思想的内涵入手,阐述节约型餐饮的经营管理理念,并剖析传统经营方式的浪费现象,提出了从政府及行业、餐饮企业和消费者等角度提出节约型餐饮的构建途径;2007年4月在中国烹协主办的“节约型社会与餐饮业发展论坛”上,提出了要求构建节约型餐饮的新思路;于淼(2007)指出发展节约型餐饮产业,一是要提高全行业的节约意识,二是餐饮业要合理利用资源,三是要引导客人节约、节能;杨华(2007)对如何建设节约型物流企业进行了探讨;祁雪瑞(2007)提出了发展节能服务业的原则与制度;叶楠、施卫东(2008)总结国外节约型交通发展的经验,提出了我国节约型交通建设的措施;董鸿安(2008)提出了生态型饭店的概念,并对建设生态型饭店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二、节约型服务业研究和发展的意义。

  (一)节约型服务业研究的理论意义我国经济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然而与经济高速发展相伴而生的是“资源荒”日渐严重,土地、电力、煤炭等多种生产要素紧缺,从而影响了经济增长。经济遭遇“资源荒”的关键原因在于其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如果不改变以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模式,经济增长将会遭遇更大的危机。现阶段,我国经济结构正处于加快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化工业阶段转换,必然增加对资源的需求,特别是增加对土地、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资源供应紧张必将成为我国在经济增长和结构转换过程中的一个制约瓶颈,因此,我国必须发展节约型产业,特别是节约型服务业,以便在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瓶颈的同时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目前,建设节约型社会已经成为理论界与实业界探讨的热点话题,但重点对节约型服务业相关问题研究不多。事实上,在探讨节约型服务业时,对节约型服务业的概念、内涵、要求、实质和原则,如何寻找节约型服务业的发展路径,尚未形成明确的看法。值得一提的是,发展节约型服务业并不是单纯为了解决资源瓶颈,它应该是今后我国产业结构特别是服务业结构发展的目标,也就是无论今后资源紧缺与否都应该发展节约型服务业,建立节约型的经济系统带动整体经济健康发展。节约型服务业的提出可能被广泛认同,其与我国工业化发展进入中期阶段密切相系,同时节约型服务业的提出和提法与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学理论密切相关。其中,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以来,在面临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产生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它通过改变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利用模式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模式,在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贯彻“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最小化,使经济发展呈现出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特征,并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友好。循环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为节约型服务业创造了一条有效的实现途径。1987年由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正式提出,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可持续发展从字面上看主要有两层含义:发展和可持续。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强调以自然环境资源为基础,通过资源高效利用使社会、经济发展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内,在与环境相协调的前提下实现较大的发展,而不是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为代价取得经济福利的增长。生态经济学则是一门从最广泛的领域阐述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关系的学科,重点在于探讨人类社会的经济行为与其所引起的资源和环境嬗变之间的关系,是一门由生态学和经济学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形成的具有边缘性质的学科。生态经济学所关心的问题是当前世界面临的一系列最紧迫的问题,如可持续性、酸雨、全球变暖、物种灭绝和财富的分配等。目前还没有单一的学科能涵盖上述所有问题。生态经济学的研究鼓励经济学和生态学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倡导从新的视点分析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因此,定义节约型服务业的概念,研究节约型服务业的实质,从理论上讲,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理论的研究,同时增加研究节约型经济和节约型服务业的内容;另一方面将有利于发展和补充国内节约型服务业运行机制方面的理论,以便广泛推广和推行发展节约型服务业。

  (二)发展节约型服务业的现实意义发展节约型服务业,对于发展我国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经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发展节约型服务业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资源和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坚实保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撑。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人均占有量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造成资源过量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严重破坏。资源的供应紧张成为我国在经济增长和结构转换过程中的一个制约瓶颈。由此使得我国必须发展节约型服务业,以此解决经济发展中产生的资源瓶颈制约,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和环境得以保护,中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持续发展。(2)发展节约型服务业将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我国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严重影响了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发展节约型服务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注重资源循环利用,既能保护生态和环境,又能降低生产成本,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3)发展节约型服务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有资源和环境作保障。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节约型服务业相关概念界定。

  (一)服务业与服务业(1)服务。西方关于服务的定义,在西方经济学文献中“,服务”概念的使用大约有三种含义:第一,如果某个人或企业提供某种帮助或使用价值而使其接收者的福利改善,则这个人或企业就是在提供服务;第二,服务具有交换价值的无形交易品,其使用价值可以是瞬时的(娱乐)、重复使用的(信息)和可变的(专业化服务咨询);第三,服务是个人或企业有目的活动的结果,可以取得报酬,也可以不取得报酬。其中代表性定义是由经济学家希尔给出的,服务是指状态的变化,这种状态的变化可以发生在某个人身上,也可以发生在属于某个经济主体的物身上;这种状态的变化是另一个经济主体的劳动结果,所谓状态变化是强调服务的结果。

  这是从便于对服务经济计量的角度所作的定义,因此有较强的适用性。国内关于服务的定义,国内对服务这一概念的争论以20世纪90年代初李江帆教授《第三产业经济学》(1990)的出版为标志告一段落。在《第三产业经济学》一书中,首次全面系统的提出并论证了服务产品的概念“,所谓服务产品,就是指非实物形态的劳动成果”。但“非实物形态”这一特性不能完全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实物与“非实物”的界线并不明确,并且这种界线也随科技的发展而在不断变化;其次,“非实物的劳动成果”并不都是服务,如“无形资产”、各种信息产品等;再次“,非实物产品”的概念在运用于知识型产品(传统一般称精神产品)时容易引起混淆。从实质上看,这种定义还是局限在古典经济学中服务与商品有形或无形的分析窠臼中。黄少军在其《服务业与经济增长》一文中,结合国外“服务”范畴、服务的特性,从使用权的让渡及动态过程使用价值的获得角度对服务进行了定义“:服务是一个经济主体受让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要素的使用权并对其使用所获得的运动形态的使用价值”。这里经济要素的概念是指一切具有经济价值的客观对象,包括劳动(劳动力)、资本、知识等一切具有使用价值的客观物质财富。综上所述,服务的概念因不同的研究需要而各异,至今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但作为服务,首先应该是提供非实物形态的劳动成果,其次是使服务对象从中受益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活动,即不以实物形式而以提供活劳动的形式满足他人某种特殊需要的一种活动。或者说,服务是指以提供活劳动的形式满足他人一定需要并索取报酬的特殊的劳动产品。

  (2)服务业。服务业概念在理论界尚有争议,一般认为服务业即指生产和销售服务商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在国民经济核算的实际工作中,一般将服务业视同第三产业,统计数据常与第三产业通用,即服务业十分接近第三产业,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第三产业。国际上,不同的专家甚至同一专家在不同的场合对第三产业和服务业覆盖行业范围的界定也存在着不同的差异。费雪将“第三产业”定义为提供“服务”的各类经济活动。它仅指与物质产品生产完全无关的产业部门,只是服务业中的一类,因此交通、商业等都不属于其“第三产业”范畴之内。1935年,费希尔在其所著的《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最先提出了“第三产业”概念,并用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划分,从而形成三次产业的分类法。1957年,克拉克丰富了费希尔第三产业概念的内涵,主张直接用“服务性产业”替代费希尔的第三产业的概念,并在其出版的《经济进步的条件》第三版中,把国民经济结构明确地分为三大部门,即第一大部门,以农业为主,包括畜牧业等;第二大部门包括制造业、采矿业等;第三大部门是服务业,包括建筑业、运输业、通讯业、商业、金融业、专业性服务和个人生活服务、政府行政和律师事务服务、军队等。此后,特别是战后,又有一批经济学家如美国经济学家富克斯在其《服务经济学》、日本经济学家饭盛信男在其《第三产业》等都丰富了当代第三产业理论体系。服务业与其它产业部门的基本区别是,服务业生产的是服务产品,服务产品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特征。服务业和第三产业在日常应用上是有区别的。一般地,通过国民经济具体产业部门如农业、工业、建筑业等来描述国民经济产业部门时就采用“服务业”;通过国民经济产业发展层次如第一次产业(简称第一产业,下同)、第二产业等描述国民经济产业部门时就采用“第三产业”。需要说明的是,服务业有服务产业和服务事业之分。以增值为目的提供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集合叫服务产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服务产品的政府行为集合叫服务事业。

  (二)节约与节约型(1)节约。首先,古代对于节约的理解。我国古典文献有不少关于节约的论述。其中,《周易》中提出了“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道德经》中提出了“治人事天,莫如啬。夫唯啬,是谓早服”。《墨子》中提出了“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的说法,认为能否做到勤俭,是关系到生存败亡的大事,不可轻忽。不过古人对节约的理解也有不同之处,墨子主张节用,各个阶级实行较低水平的消费。荀子主张各级按照礼法规定节省度用,节约国家和政府的开支,开支与收入对称。这些思想是我国古代哲学家为人类经济行为提供的极为重要的原则。从西方世界来看,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Xenophon)《经济论》一书的问世,表明西方出现了经济学。色诺芬最早使用“经济”(Economics)一词,并将经济定义为“改善家庭的艺术”,即奴隶主如何使用奴隶生产,并如何节约家庭支出等活动,这是奴隶主经济的主要内容。此外,古罗马思想家贾图(MarcusPoreiusCato)在《论农业》中认为:给干轻活的奴隶的粮食要比给干重活的少;冬天给的粮食要比夏天少;奴隶应该做的事是干活和睡觉,雨天应该干室内的活,这样他们就不会去偷窃;葡萄的渣应该酿酒给奴隶喝,而不应该丢弃;每年给奴隶换一次新衣服,旧衣服应该制成褥子;年老体弱的奴隶应该尽决卖掉。贾图的观点从服务于奴隶主的角度提出的,但其中却包含着一定的节约思想。可见人类古代的节约思想和理论主要服务于统治阶级的需要,是从生活消费的角度提出来的。这种认识在范围上具有狭隘的特征,认识还比较肤浅,没有涉及生产领域。其次,近代对于节约的理解。到了近现代,人们对节约的理解由单纯的生活消费领域扩展到了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节约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成功的资本,要将其始终贯穿在决策、工作、生活的各个环节和细节中。现代辞书对节约的解释为:节俭;节省。有的认为节省是指使可能被耗费掉的不被耗费掉或少耗费掉,如节省时间,节省劳动力,节省开支;而节约被解释为较大范围内的节省。1993年7月出版的《最新英汉词典》对节约作了比较全面的解释,认为节约包括节俭、节流、节省、节制、节支、节衣缩食等内容。节约的反义词是浪费、挥霍。节约的客体、对象是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节约的主体是使用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的团体和个人。近年来比较引人注意的循环经济也体现了人们对节约的理解在不断加深,过去的经济发展是单线的,循环经济则改变了过去的状况。循环经济意味着在经济活动中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循环利用,高效率地或无浪费地使用资源。

  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节约的认识不断深化。节约不仅是消费领域的问题,而且也是生产、流通等领域的问题。同时,节约关乎个人品德修养、国家长治久安和经济神会的永续发展。但迄今为止,人们对节约的理解还不够全面、不够完善,带有历史的烙印。因此,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但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资源的节约。具体来说就是对资源的使用必须做到:节省使用、有计划使用、适时使用、适质使用、适量使用、适物使用、充分使用、反复使用、综合使用、替代使用、爱惜使用、循环使用、长期使用、有偿使用和依法使用。(2)节约型“。型”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一是模型;二是类型。节约型的“型”指的是类型。因此节约型是指蕴含资源节约的各种类型。如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可以划分为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如从整个产业体系的角度,可以划分为节约型工业、节约型农业、节约型服务业;如单纯从服务业的角度,又可以划分为节约型交通运输业、节约型餐饮业、节约型旅游业、节约型仓储业、节约型金融业等。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时期重工业超前发展的传统增长模式,尤其是“九五”期间通过大规模结构调整,出现了经济增长的同时能耗和污染排放总量下降的趋势。但进入“十五”后,我国经济增长模式重新转向低质量、低效益、低就业、高能耗和高排放的增长模式,其直接结果是能源资源消耗大幅度上升,主要污染排放量显著增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事实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所指的“环境”与“资源”具有相同的属性,可以当作同一问题来处理。因为,有的经济学家将环境作为一种特定的存量资源纳入资源经济学,有的将资源作为环境的一种特定功能纳入环境经济学,有的将两者并列称之为资源环境经济学。从这个意义上理解,环境友好也就是减少对环境资源的损害,属于资源节约的范围;或者说资源属于环境的一部分,资源节约也就是减少环境损害,属于环境友好范围。因此,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本质上说的是同一方面,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各有侧重。资源节约的重要途径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因此,节约型是指在遵循循环经济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在生产方面强调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在生活方面和消费方面强调合理消费,反对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的各种类型的总称。

  (三)节约型服务业服务业虽然与其他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有着相当独立的经济空间,形成相对独立的经济生态圈。在这个经济生态圈中,有着独有的经济内循环。众所周知,服务业的每一种功能都需要一定的载体,这种载体就是服务的产业。服务产业的性质决定了经济内循环的效能,即在投入和产出链中资源的耗费程度的大小,或资源节约程度的高低。这个资源的耗费,不仅指服务中的直接耗费,还包括因服务所造成的污染的治理所引起的间接耗费。节约型服务业,一般就是指资源节约型服务产业,发展节约型服务产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所谓节约型服务业是指以建立节约型经济系统为目标,以节约资源为要旨,在实现最小成本最大收益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同步健康发展,最终建立一个自成一体的良性循环产业链的产业。

  四、节约型服务业的实质和特征。

  (一)节约型服务业的实质内容按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规律的要求提供各种服务而形成的产业。节约型服务业的实质内容具体包括以下方面:节约型服务业要求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率;节约型服务业要求以最合理的投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高效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节约型服务业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产品的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节约型服务业要求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节约型服务业要求自身成为良性循环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发展的同时,能够带动其他节约型产业如节约型工业和节约型农业等的同步发展。

  (二)节约型服务业的特征节约型服务业即资源节约型服务产业。节约型服务业符合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具有节约性、生态性、知识性和带动性等特征。(1)节约性。节约型服务业的核心就是节约资源。这里的“节约”具有双重含义。其一,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其二,是要求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需求实行减量化“。节约”的这两重含义是内在统一的,必须统筹兼顾,不能片面理解。从社会体系的角度讲,建立节约型产业是节约型经济的基础,而要建立节约型服务业,主要从生产节约和消费节约两个方面来突破。首先是生产节约,生产节约主要指生产资料(包括物质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节约,生产节约最根本的不是数量上盲目减少,而是要提高使用效率,即用尽量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其次是消费节约,消费节约的核心内容是要避免无端的浪费,而不是数量和质量的减少和降低,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避免不必要的消费,如白天用电灯,一天不关电脑等;另一方面是避免未经使用便使“有用物”成为“废物”,如食品的腐烂等。(2)生态性。节约型服务业的基本理论之一是生态经济学,因此,节约型服务业的实质也是一个生态经济系统,具有生态性与经济性的双重特征。这里所指的所谓生态经济系统也就是指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共同形成的复合系统,这是节约型服务业构成的根本要素。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现代节约型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但节约型服务业的发展势必带来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导致生产力下降、投资环境恶化等后果。因此,若要实现节约型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势必需要为节约型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生态环境,保持外部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同时在发展节约型服务业的同时,发展节约型工业和节约型农业等,以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3)知识性。知识经济是一种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以后的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用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的最新说法,知识经济就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之上的新型经济,并具有四大特征:其一,科学和技术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其二,信息与通讯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其三,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其四,人力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节约型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信息技术、人才以及创新的相互融合。而知识经济最突出的现象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知识经济发展的根本是人才,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因此,节约型服务业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产业,具有知识性的特征。(4)带动性。节约型服务业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其增长对其他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具有较大的带动效应。以新兴的会展业为例,会展业通过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带动贸易、旅游、金融保险、交通、娱乐、宾馆、餐饮、邮政、电讯、广告等的全面发展。据专家测算,会展业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为1:9,比旅游业的产业带动效应1:4.3(世界旅游组织)高出1倍以上。会展业对整个经济发展具有前连效应和后续效应,所创造的利润通常在25%左右。此外,举办大型会展活动还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据测算,每增加1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可以创造近百个就业机会,如1985年日本筑波世界博览会创造了45万个就业机会,1993年韩国举办的大田世界博览会创造了20万人以上的就业机会,2000年德国汉诺威举办的世界博览会提供了10万个就业机会。

  五、结论。

  节约型服务业,一方面本身要尽量做到对自然资源的节约,尽可能实现自然资源循环利用和再生产;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节约型服务业对消费行为的引导作用,用节约资源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节俭、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念和文明、节约的消费行为。此外,节约型服务业要为发展其他节约型产业提供优质服务。节约型服务业的发展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更需要对节约型服务业发展的基础理论、节约型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节约型服务业发展的模式和实现途径等进行探讨。

  *本文系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武汉城市圈节约型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0940833375-02)的阶段性成果参考文献:

  [1]周海春:《武汉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2]李训贵:《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黄少军:《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4]黄铁苗:《论节约、消费和浪费》,《学术研究》2009年第8期。

  [5]黄铁苗:《节约型社会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6]周海春:《武汉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论文搜索
关键字:服务业
最新新经济学论文
西方经济学流派对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
浅析现代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
论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经管类专业国际经济与
浅谈余额宝等货币基金式理财产品对消费者市
余额宝对大学生消费和生活的影响
关于发展互联网运营模式的思考
浅谈三四线城市的电子商务
雾霾的经济学分析
浅论雾霾天气的成因、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治对
从经济均衡角度分析我国小产权房问题
热门新经济学论文
论新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对知识经济的若干思考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对策分析
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与实践
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剂
循环经济刍议
县域经济的问题与对策
第五章 创新经营:新经济的核心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国企产权改革
宏观行为经济学和宏观经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