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论文

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

作者:王 志,武献华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1-12-06

  摘要: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集群规模小、集聚度不足、低端产业比重偏大等。分析上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规划、优化布局、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等旨在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辽宁。

  一、问题的提出。

  美国经济学家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产业集群通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的高集中度,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换成本,提高了规模效益和范围效益,从而促进企业、产业和区域竞争力大幅提高。产业集群因其在增强专业分工、优化要素配置、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而被很多国家和地区视为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主导战略,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作为我国重工业的主要基地,辽宁的产业基础雄厚,曾经为我国构建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辽宁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机制性矛盾日益突出,产业竞争力不断弱化,与东南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渐拉大。为此,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战略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逐步推进,辽宁各级政府也逐渐加大了对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视程度,辽宁省《“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把产业集群作为促进辽宁工业经济增长的有效产业组织形式。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整体开发区域被纳入国家战略,标志着辽宁乃至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产业集群发展克服老工业基地所特有的结构性和机制性矛盾,实现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率先振兴,对于发挥沿海地区经济增长极的作用、带动辽宁乃至东北的全面振兴以及促进国家区域整体发展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二、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现状及主要问题。

  辽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老工业基地,产业基础较为雄厚,集群发展模式主要以资源驱动型及传统优势型产业(重工业)集群为主,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资源开采和加工业、装备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然而,由于受到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机制性矛盾的影响,产业集群仍发展缓慢。截至目前,辽宁沿海经济带尚未形成区域性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及产业发展方式也有待提升和转型,在核心产业选择、关联产业集聚、完整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都还存在很多不足。

  1.产业集群“聚”而不“群”,集聚度偏低。

  现阶段辽宁沿海经济带内的产业集群存在“聚”而不“群”现象。具体地说,集群内的企业仅仅是空间的集聚,虽然集于一地,但是没有形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体系,彼此缺乏关联、配套与协同效应。由于没有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多数企业独立作战,难以形成本地化的产业优势,产业集聚度不足。据有关部门统计,从产业集群发展过程看,辽宁产业集群的集聚度1985年是10.72%,1994年是11.11%,2002年是6.06%,2005年是6.96%,2008年是6.83%。[1]比如大连的软件产业,其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业务关联性和技术关联性不强,缺乏明确的产业分工和产业特色,配套能力差,产业结构趋同严重,而且群内企业和大学及科研院所的互动机制不健全,企业科研能力弱,缺乏发展后劲。

  2.集群规模较小,尚未形成区域性产业集群竞争优势。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发展虽然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条,但链条短、产业集群规模小的问题却十分突出。据统计,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规模主要集中在10亿~100亿元区间,占集群总数的63%,平均规模只有30多亿元,有的还不足1亿元,超百亿元集中区域性产业集群尚不足10个。[2]究其原因,中小型及非公有企业发展滞后和落后的相关配套设施是制约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众所周知,沿海经济带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围绕重大项目的实施和核心产业的发展,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配套工业,拉长产业链和产品链,在“五点一线”地带形成产业集群。作为形成产业集群最活跃的成分,中小企业及非公有企业不仅有利于增加就业、强化竞争,而且更有利于促进产业集群的规模化发展。然而,改革开放以来辽宁中小企业及非公有企业虽然有较大发展,但远不及广东、江苏、浙江等南方发达省份,总体发展速度不快、水平偏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的发展。此外,相关支持性服务机构和配套企业的发展对产业集群的形成也起着关键性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辽宁主导产业的自身配套生产功能欠缺,众多产业的教育培训、科研开发、信息平台、合理物流、政府服务等系列配套支撑薄弱,均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传统低端产业比重偏大,集群内企业创新不足。

  辽宁的集群发展模式以资源型及传统型产业集群为主,中低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集群内企业普遍创新不足。以制造业为例,《辽宁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6市制造业产值中,中低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占的比重合计高达77.09%,6市的中低技术密集型产业占制造业的比重均在50%以上,盘锦和锦州两市的比重甚至超过了85%,如表1所示。

  

导致辽宁沿海经济带低端产业比重偏大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又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研发投入不足;其次,科技创新人才紧缺,结构性矛盾突出;第三,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弱化,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第四,技术引进效益低下,对国外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不足;最后,缺少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环境氛围。

  4.产业集群之间定位重叠,缺乏必要的协作。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的实施使得沿海区域各产业园区相继开工建设,虽然在短时期内形成了“百花齐放”局面,但同时也出现了“百舸争流”态势。在产业发展上,沿海经济带6市产业集群存在着功能定位和产业结构雷同的现象。有学者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推荐使用的结构相似系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辽宁沿海6市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除盘锦外,其余5市之间的三次产业结构均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其中,大连和营口、大连和丹东、营口和丹东、丹东和锦州之间的相似系数均达0.98以上,而葫芦岛与其余4市之间的相似系数都已接近0.99。[3]沿海6市产业布局所表现出的趋同性,不仅加剧了区域间的无序竞争,恶化了城市间的经济关系,也导致新一轮的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阻碍区域间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进程。以船舶和石化产业为例,目前,辽宁沿海经济带6市均有造船、修船业的发展基础或相应的发展规划,包括大连、锦州、盘锦、葫芦岛在内的沿海城市也都将石化产业作为自己的主导产业,均建有专门的石化产业园。

  对于产业结构趋同的原因,从整个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由于受传统工业基础的影响,辽宁各城市产业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性,尽管随着条件的不断变化,某些产业已经不适宜在原有地区继续发展,但产业投放地的转移又必定会增加成本。而各地在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中的产业定位往往根据原有的产业基础,综合考虑资源和区位等特点后进行规划建设。加之整个沿海经济带发展缺乏统筹安排,各园区自行其是,因而导致在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过程中,各个地区的发展定位和产业结构存在雷同现象。这不仅会降低资源的配置效率,也必然会导致恶性竞争,从而阻碍产业集群及区域的协调发展。

  三、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1.科学制定规划,加快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

  省市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到产业集群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把发展产业集群作为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国家产业政策,根据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从产业布局和各自优势出发,明确自身产业定位,科学制定区域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同时,产业集群是一个综合体,它的发展涉及诸多方面,如土地、税收、产业导向、外贸、科技、中小企业发展、项目审批、投融资体制等,因此,政府应以更为完整、科学、可行的产业集群政策替代简单的产业布局安排。一是研究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根据主导产业发展方向,鼓励各地进一步规划建设一批重点专业产业园区,鼓励各县(市)尤其是乡镇建设一批与重点园区产业相配套、各具特色的专业小区,制定有效的产学研结合政策,加强研发机构与企业的联系,保障创新者在企业中的利益,促进科研成果向企业转移。二是认真研究土地使用办法,灵活运用出让、征用、租用、流转等方式,切实解决用地困难问题。对已有的产业园区要逐步加以整合,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搞好分工与协作,统筹生产力布局,不断形成新的产业投资集聚优势。三是推行更加积极的资金扶持和金融政策,研究建立集群内公共担保基金或联户担保基金,为企业创造贷款条件,鼓励引导金融部门增加对集群发展的资金支持。四是实施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技改资金及科技三项费用等扶持资金应有意识地向集群倾斜,引导集群的发展。同时加大政府对产业集群产品的采购力度,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五是积极实施人才战略,推行更加宽松和优惠的人才政策,为集群发展广纳各方人才。此外,政府应建立健全产业集群的统计监测体系,加强调查研究,分析本地产业集群现状,了解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补充,带动产业集聚。

  针对目前辽宁沿海经济带集群内企业“聚”而不“群”、产业集聚度不足的问题,政府应着力培育或吸引那些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拉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真正实现产业集群规模效益和范围效益。同时,不能忽视中小企业在园区发展和产业集聚中的重要作用,积极疏通引导其进入园区。对现有的依托大企业的中小产业集群,要注意大中小企业的差异发展,尽力避免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直接竞争,并解决或防止出现产品假冒伪劣、价格倾轧等现象,减少集群的内耗。此外,注重和鼓励那些为主导核心产业配套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的行业企业发展。比如,辽宁省政府可以鼓励先进船舶机电制造业的发展,目前我国造船的国产机电设备的配套率平均在40%左右,而日、韩都在85%以上。辽宁船用设备配套能力远落后于船舶制造能力的现状,极大地制约了辽宁造船产业的发展。可以说,目前制约辽宁沿海经济带很多产业未来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配套行业水平较低。

  3.依托工业园区发展产业集群,加强集群间的分工与合作。

  工业园区与产业集群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为此,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应依托工业园区发展产业集群,依据比较优势原则,确定不同重点地区的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地培育建设一批发展思路清晰、产业分工合理、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重点园区及产业集群。发展中需要注意解决以下问题。首先,按照专业化、特色化的方针建设产业园,在工业园区中推行差异发展的战略,避免各园区的重复建设问题。加强园区内企业的分工、协作与协调,避免园区内企业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的局面。政府和中介机构应充分发挥协调、牵引的功能,促进企业间的分工协作,以拉长产业链条为主线,加快产业集聚和技术集聚。其次,加强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与腹地及国内其他地区产业集群的分工与协调,使产业群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在更高层次展开。第三,采取各种方式推动产业群与国外产业群的交流与合作,在学习它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体系,不断朝着全球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攀升。

  为此,建议辽宁省政府从宏观上重新审视沿海经济带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及主导产业的选择问题,打破区域壁垒,从整体上对重点区域产业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各地区的发展规划要坚决按照《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进行规范,做到错位发展,避免重复建设、重复引进和恶性竞争,坚决遏制过剩产能的盲目扩张。此外,需以发展节能经济、循环经济为导向,建设生态型产业集群,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重优化和协调发展。

  4.构建区域产业创新体系,增强集群自主创新能力。

  作为科技创新在区域层次上的体现,区域创新能力表现为创新要素在一定区域内聚集、整合以及持续创新的基本能力,它是支持地区经济增长、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基础性条件。而作为一种特殊的空间组织形式,地方性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十分接近,产业成长与创新相互促进,创新与经济增长相互协调,正在成为许多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的典型表征。针对目前辽宁沿海经济带集群低端产业比重偏大、附加值较低的现状,当务之急是构建与发展区域产业创新体系,通过区域内技术基础条件改善,搭建产业共享技术服务平台,满足产业集群内的技术升级以及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需要。可以鼓励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采用政府出资组建、企业牵头与政府资助、行业协会组建、依托龙头企业组建等多种模式,支持一批与集群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需求相适应的技术集成度高、产业支撑力强的项目,促进科研机构之间、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之间的结合和资源集成,促进知识流动、人才培养和科技资源共享,形成各具特色的集群创新合作机制,如图1所示[4]。

 

 

  图1 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模式。

  此外,还应从多方面着手设法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使企业和集群能够进入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促进创新的市场经济体系;二是加大财政科研投入力度,构建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并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力度,建立研发中心;三是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为自主创新提供智力保障;四是改善技术引进的单一模式,加强对引进技术的再创新;五是营造鼓励自主创新的环境与氛围。

  5.完善基础平台,为产业集群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政府应加强有利于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各种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供给。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改善交通电力、给排水、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水平;搭建产业集群融资平台,加强产业集群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对接与合作;支持建设产业集群信息交流平台,收集交流国内外的产品、市场、技术信息;支持建设专业市场平台,推进交易方式的多元化和现代化,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共同发展;培育技术交易平台,支持集群发展所需的专利技术交易,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

  参考文献:

  [1]刘洪玉。辽宁产业集群现象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3):363.

  [2]宫秀芬。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党政干部学刊,2009(9):36-38.

  [3]冯艳芳。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产业布局的思考[J].经济问题,2009(12):126-128.

  [4]CHUNG S. Building a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through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J].Technovation, 2002(22):

  485-491.

论文搜索
关键字:沿海经济带
最新中国经济论文
试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试论中国共产党百年维护农民经济利益的历史
中国新时代海外经济利益保护能力建设探讨
后疫情时代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思考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奥会对中国经济的影
经济制度促进了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OF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从房地产泡沫中论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论改革开放后高储蓄、高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
供给侧改革与中国经济发展
热门中国经济论文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分析
2008年金融危机是个机会
浅析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试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背景下和谐劳动关系问题的思考
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的思考
关于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