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开发参与主体的定位研究论文

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开发参与主体的定位研究

作者:杨铭铎,焦翠翠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2-11-01
  摘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单位和当地农民是农业旅游开发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参与主体,为促进黑龙江省农业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对各开发参与主体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并分别概括出各参与主体在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开发中应通过哪些具体的措施发挥作用。
  
  关键词: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参与主体,定位。
  
  农业旅游开发过程中的主要参与主体包括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与农民,必须对四者进行准确的定位,发挥其正确的作用,同时要处理好四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农业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在发展农业旅游过程中通过政府发挥其宏观调控和引导的作用,行业协会发挥其支持和规范作用,企业的大量投入引入市场机制,所在地的农民积极参与,四者之间形成互惠互利的关系,促进关系的和谐,不仅仅能够提高农户的收入,使企业获得收益,同时行业协会有所作为,也有利于政府完成新农村建设。
  
  一、政府。
  
  我国政府目前并没有出台与农业旅游直接相关的法规,许多城市郊区各种农业旅游项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有些建设单位甚至以农业旅游的名义占用农业用地大搞房地产开发项目。
  
  黑龙江省政府应当通过法律手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农业旅游资源,避免受商业利益驱使的短期行为对农业资源和农村环境的破坏。政府应结合黑龙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台《农业旅游管理办法》,明确农业旅游项目开发立项审批、建设的基本程序与步骤,实行严格准入制度,开展农业旅游须到各级政府旅游部门登记注册,通过考核后发放许可证书;对各种形式的农业旅游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管理,对农业旅游的市场、价格、服务质量、经营管理制定评价标准;明确各负责部门和机构的职责,明确服务者和游客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规范服务者的行为,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使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活动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要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对农业旅游经营户、企业实施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定期检查、审核。可设立监督执行机构,监督农业旅游的经营质量,依据法律法规来规范监督农业旅游的运营、顾客服务、设备、安全与卫生等方面的行为,使农业旅游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然而农业旅游是新生事物,涉及行业和领域比较广泛,政府除了出台政策进行规范之外,政府还应为发展农业旅游制定出台一系列强有力的优惠扶持政策,通过这些政策,从资金、技术、人才、营销、农村基建等多方面提供支持,为农业旅游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1、提供资金支持。
  
  近年来,国内财政收入增加,但农业、农民的资本积累困难。黑龙江省农业旅游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必须依靠政府加大资金援助,如各级政府出台农业旅游开发优惠政策,对开发农业旅游项目的农民和经营者给予土地征用价格上的优惠,在立项审批上给予扶持,经济政策上予以倾斜,为农业旅游发展减免税收财政补贴、信贷方面给予低息、贴息优惠,建立发展农业基金税等。加大财政资金在农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优化投资环境,扩大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拓宽招商引资渠道,争取内资、外资、信贷资金、社会资金及其它资金的投入,为我国农业旅游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2、提供技术政策。
  
  农业旅游具有传统的农业生产属性,很多农业园的示范作用就是高科技的利用与展示。政府在科技文化方面,通过向农业生产者提供农业旅游知识和技术上的培训,来引导和促进农业旅游的发展。政府的作用还在于引导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指导相关技术的传播应用,并制定严格的技术实施标准,尤其是针对凭借高科技现代农业资源为旅游开发对象,需要环境无害化技术,大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研究与开发、推广与应用等提供有效的支撑。
  
  3、提供人才支持。
  
  农业旅游的开发与经营,需要很多的专门性农业科技人才,也需要高级的管理人才。针对黑龙江省农业旅游人才紧缺的实际情况,各级政府应承担起责任,切实采取各种有效的对策措施。如政府部门邀请国内外专家来黑龙江省各农业旅游景点进行实地调研和指导,举办培训和讲座;各级旅游主管部门通过高薪等优厚待遇聘请专业旅游人才担任职务,确保农业旅游发展有充足的人才供给;组织相关人员到省外、国外农业旅游成功之地考察取经,培养农业旅游专业人才。
  
  4、提供营销支持。
  
  面对多元化的旅游客源市场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在扩大宣传促销投入的同时往往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黑龙江省农业旅游正处在起步阶段,农业旅游的宣传力度尚有不足,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农业旅游的宣传力度,帮助进行整体形象宣传,营造农业旅游声势,提升整体旅游形象,由政府精心策划热点节事,提高知名度,与此同时可通过建立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的门户网站进行促销,积极参与旅游产业推介会,通过多种媒体、利用多种途径进行宣传,推动农业旅游的快速发展。
  
  5、提供农村基建支持。
  
  农业旅游项目大多位于农村或城郊。,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古朴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是农业旅游的核心吸引要素,然而农村路网、水、电、气、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厕所、通信设备等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条件相对落后,一定程度上成为困扰农业旅游发展的瓶颈。政府应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传统农村脏、乱、差的局面,以消除农业旅游发展的最大障碍,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业旅游的硬件环          境,提升景区景点的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总之,目前在黑龙江省的农业旅游发展初期阶段,政府主要加强引导、扶持的主导作用,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要制定规章制度,加强立法规范,其它的则不能管得过多,管得过死[1],而随着农业旅游的进一步开发,政府作用的重心将有所转变,在保证农业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大方向下,以监督和服务为主。
  
  二、行业协会。
  
  随着农业旅游的发展,单靠行政力量或市场的力量并不能解决旅游发展中所有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各方有效地沟通信息、化解。在欧洲农业旅游发达的国家,在各地区城市乃至乡镇都成立有农业旅游协会,这些行业协会极大地推动了农业旅游的发展。通过建立行业协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协调、妥善处理,以规范农业旅游的经营与管理。黑龙江省发展农业旅游也应充分发挥相关行业协会的功能,在农业旅游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的区县建立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
  
  1、制定行业章程,规范行业管理。
  
  农业旅游行业协会的建立必须统一农业旅游发展的方针政策,制定农业旅游行业章程,做到有章可循。规范行业内成员的权利与义务,对违反章程的行为追究责任,给予惩罚。行业协会应该作为促进农业旅游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推动力,不能仅仅流于形式,只在于设立,缺乏行政管理权,必须赋予其相应的职能和权限,担负起行业服务、行业自律的责任,发挥长效作用。
  
  2、协调各方关系,加强多方合作。
  
  为协调各方利益,实现农业旅游的有力监管,必须建立高效和有一定权威性的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即是联系政府与旅游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同时协调各个部门责任和利益冲突,协调旅游经营者间的关系,协调农业旅游业和其他行业的关系。如通过行业协会可以开展联合推广,帮助农业旅游开展营销工作,加强与其他行业协会、民间社团、机构的联系,共同组织相关农业旅游特          色项目,拓展客源,提高知名度。
  
  3、建立交流平台,互通旅游信息。
  
  行业协会要定期进行会议,交流各种旅游信息和经验;设立专门的网络信息平台,实现旅游信息快速互通,同时对各区域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独具特色的综合性旅游合作网,突出黑龙江省整体的旅游特色;透过旅游信息平台发布重要的旅游相关政策、条例和规定,快速有效的公开政策信息,达到信息互享;旅游企业通过网络建立经常性的业务往来,同时展示旅游合作成果,拓宽合作空间,加大营销、吸引投资
  
  4、加强人才交流,建立考核体制。
  
  农业旅游从业者素质整体偏低,必须加大培养力度。各地农业旅游协会可帮助引进农业旅游专业人才,开展从业人员培训等工作。协会内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人才交流活动,学习各地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鼓励优秀旅游人才合理流动,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并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人才教育和培训,建立农业旅游从业人员考核制度,加强考核,全面提高农业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为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企业单位。
  
  农业旅游仍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仍然是作坊式的小本小户经营,其自发性、放任性的生产经营,决定了产品档次底、规模小的弊端,造成难于开发和占领市场,所以作为农业旅游的开发主体,其企业的行为导向是农业旅游发展的关键,为了促进传统农业向农业旅游的过渡,调动农民从事农业旅游的积极性,需要企业的有效组织,引导传统生产观念、生产意识的转变,把农村、农业、农民、传统文化等联系起来,通过优化组合,统一管理,统筹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了解乡土文化,树立市场观念。
  
  文化是农业旅游开发的灵魂,这种文化具有乡土性、地域性,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农业旅游要以文化特色来吸引游客,就必须充分了解当地的乡土文化,认真挖掘地方的文化内涵,使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呈现在游客面前,确保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教育从业人员要善于从游客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要根据游客的需求设计产品和提供服务,建立规范服务的标准,有效地提高农业旅游的文化品位和服务档次。
  
  2、重视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观念。
  
  人才是企业生存发展最重要、最核心的资源,培养和稳定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作为企业如能充分发掘当地农业旅游潜力,完全有条件实现部分服务人员脱产,对其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同时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人才成长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服务专业化,从而进一步推动农业旅游的不断发展。
  
  3、搞好宣传营销,注重行业协作。
  
  利用广告、互联网、旅游宣传册、VCD 光盘、文艺演出等多种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加大覆盖面,提高宣传实效,利用举办说明会、新闻发布会、产品促销会的机遇,推动旅游企业间的互利合作推销农业旅游产品,与周边地区的观光胜地和住宿业等旅游行业开展合作,搞好与旅行社的对接,以近距离旅游市场的“一日游”客人为主要客源,向他们提供满意的服务,扩大口碑效应,增加知名度。
  
  4、加大科技含量,生产特色产品。
  
  打破传统农业的封闭格局,运用市场经济的机制和办法来运作,结合产业结构调整          ,围绕专业市场组织生产经营,增加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立足本地资源,依托人文、地理优势,突出特色,生产特色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品牌,激发农民发展家乡特色产品、特色农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走特色化道路,真正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品优势,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保证企业和农户双赢。
  
  5、保护农村生态,强调综合效益。
  
  在农业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很多企业只注重园区的经济效益,而忽视景区周边甚至景区内部的环境治理问题,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周边农户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也造成了农业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下降。因此,企业在景区的规划建设乃至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强调综合效益,注意景区的生态保护工作,如采用无害或低害的工艺技术,大力降低原料、能源的消耗,把环境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等。
  
  四、社区农民。
  
  农民仍在使用并且赖以生存的耕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生活环境乃至周边的建筑等都作为旅游资源涵盖在农业旅游开发的范围内。农民作为农村人居环境的主人,农业文化的持有者,其参与热情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农业旅游的成败,所以要让农民从农业旅游中获益,重视其生活质量的改善。
  
  农民参与旅游开发是保证开发过程的顺利进行的保障,在农业旅游开发中,社区居民要发挥主动性,充分行使其主动权,要积极参与发展旅游的决策,在制定旅游发展目标、相关政策方面,规定、制定和实施发展计划以及监测和评估旅游发展方面都要积极提供意见和建议,全面介入农业旅游的发展过程;同时摆正心态,积极参加相关教育和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增强在农业旅游发展中的生存能力和技能;采用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和生产方式,利用传统技术生产特色食品和特色工艺品,          仍然以“村民”的身份而不是变成景区内的“演员”展现给外来游客[2];培养文明卫生习惯,建立当地人与游客之间的良好关系,并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参与到人居环境的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 曹扬。农业旅游发展中的政府作用[J].市场论坛。2006,3:200-203.
  
  [2] 王欣,闵庆文,吴殿廷等。基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以青田稻鱼共生农业系统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5:

论文搜索
关键字:黑龙江 旅游
最新旅游管理论文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策略研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河市为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研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测度与评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品开发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
浅谈互联网视域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热门旅游管理论文
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深度发掘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于旅行社业削价竞争的思考
我国导游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
对旅游市场营销的探讨
旅游资源的市场策略探析
试论江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