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金陵女大中的基督教与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金陵女大中的基督教与爱国主义教育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4-12-02

金陵女大中的基督教与爱国主义教育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很多学者研究指出,它们除了用武力侵略中国以外,还加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教育的侵略。[1]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帝国主义不仅采用军事、政治经济的手段压迫中国人民,而且"对于麻醉中国人们的精神的一个方面,也不放松,这就是它们的文化侵略政策。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办报纸和吸引留学生等,就是这个侵略政策的实施。其目的,在于造就服从它们的知识干部和愚弄广大的中国人民。"[2]在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下,以传播基督教理念的教会大学出现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应该看到教会大学的两面性:一方面,教会大学确为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标志之一;另一方面,教会大学的出现对中国大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中国社会风气渐开和本土女学的兴起,以及教会女子中学毕业生升学困难等问题的出现,教会开始兴办女子大学。

  1915年,由五所美国教会差会商定,金陵女子大学于南京建立。作为中国第一所一开始即为四年本科制大学存在的金陵女子大学,旨在为中国女性提供最好的教育,在其36年的办学过程中,培养了近1000名优秀金陵儿女,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与任何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都存在着冲突与融合的趋势一样,金陵女子大学在办学过程中传播西方基督教理念逐渐削弱,学校世俗化、本土化趋势愈加明显。以中西冲突的视角解读金陵女大,总结其成功办学经验,为当前文化多元化国际背景下的中国高校教育改革提供重要借鉴。本文将从中英文教育冲突、宗教教育冲突、学校管理层内部冲突三个方面来解读金陵女大中的中西冲突问题。

  金陵女大的办学目的是为中国女性提供更高水平的教育,培养妇女领袖,发展基督教事业。可见,学校办学中基督教理念较强,为此学校也确立了相应的校训:厚生。"厚生"一次来源于《圣经》中《约翰福音》第十章第十节:"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涵义为像沙漠中水的重要性一样,"厚生"精神是人类心灵的源泉,身体、理智、心灵相互依存,才能获得完满的人生。[3]学校通过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厚生"校训深深扎根于每一位金陵女儿心中,并且她们一生都在努力践行"厚生"理念,丰满自己的生命。

  作为一所教会大学,学校非常重视宗教教育。早期学校将宗教课程定为必修课,随着收回教育权运动的开展,学校将宗教课改为选修课,但是学校校园文化中基督教文化氛围仍十分浓厚。学校每天举办礼拜,虽未要求学生全部出席,但还是会有学生参加。每餐饭前祷告、校庆典礼和毕业典礼中的一些宗教仪式、时常播放和教授的教会歌曲,无不在学校中营造一种宗教气氛。虽然校园拥有宗教文化氛围,但是对不信教的学生从不强求。一般教员都是基督教新教派,不会向学生强行灌输宗教信仰,"全体同学中,非基督徒同基督徒从未分过界限","一切的课外事业,也据个人的才干而支配,并未有宗教的限制"[4]。复活节、圣诞节等宗教节日活动丰富,充满圣洁、活泼色彩,不具有排他性,使非基督徒学生也乐于其中,从而也使得教会文化很好地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

  由于受到家庭出身、教会教育的影响,金陵女大女生有不问政治的倾向,民众对此意见颇多,指责金陵女大学生"不爱国"。即便是在五四运动期间金陵女大学生和其他学生一起参加反帝国主义侵略的活动,也会受到学校西方传教士教员的反对。[5]其实金陵女大学生并非不爱国,吴贻芳校长本人就是个伟大的爱国者,教育救国是她一生的理想。吴贻芳校长倡导理性爱国,注意平时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把爱国主义融合到教学、生活的各个方面,提倡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发生后,鼓楼医院部分护士怕战火蔓延到南京就跑回家去了,金陵女大寒假留校生每日自动到医院做些力所能及的护理工作。[6]抗战期间,金陵女大师生参与各项抗日救亡工作,深受社会各界好评,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也体现了金陵女儿的爱国热忱。

  基督教理念中的博爱精神和普世情怀,也培养的学生具有爱国、爱人的品性。金陵女大通过宗教信仰的训练,引导学生自觉服务社会,关心民众疾苦。学校建立的乡村服务站、儿童福利组,在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无不染上一层浓厚的宗教色彩。近代基督教青年会在华活动重点是社会服务,金陵女大在学校创立后第二年就组织了学生女青年会。学生女青年会办有培幼小学,让附近失学儿童来校识字读书,由学生轮流上课,经费也由学生女青年会筹募管理。后来女青年会还成立了邻里服务处,将培幼小学由半日制改为全日制,聘请了专职教师,并且每周会请校医来为附近的妇女儿童看病。[14]学校女青年会作为一个基督教理念指导下的学生社团,带领学生实践"厚生",运用所学帮助社会,将爱国精神落到实处。其实在各类活动中,金陵女大学生的爱国表现可能不比其他学校来得更加激进,只是温和地以她们自己认为更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方式服务于社会和国家。

  总而言之,金陵女大作为一所西方教会建立的教会大学,无疑也是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的纽带,即在东方传统文化环境与氛围中,作为西方基督教文化与近代西方文明的载体,使得中西文化在此相互交流与碰撞。像其他教会大学一样,金陵女大的创办最初以宗教教育为目的,以传播西学为主要内容,实行中西学相糅合的办学方式。学校在遵守创始人基督教办学理念的基础上,发扬基督教博爱、服务、奉献的精神,将宗教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基督精神的沐浴下服务社会,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由此可得结论,即使带着强烈民族主义情感将教会大学视作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工具",金陵女大也不能"胜任"这一"工具"角色,而更多的发挥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媒介作用。

金陵女大中的基督教与爱国主义教育

论文搜索
关键字:基督教 基督 主义 爱国 教育 金陵女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