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架构设计论文

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架构设计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4-12-15

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架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9-0063-03

  一、学校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现状

  江苏省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无锡立信中专校”)校园信息化建设从1997年开始,1999年建成千兆骨干网,百兆到桌面。2003年通过中国电信100M光纤接入无锡教育城域网,2013年新增中国联通100M光纤接入互联网,目前全校互联网出口带宽达200M。学校拥有33个静态的IP地址,一个独立的域名(www.wxlxas.com),校内各网络机房、实训室、专用教室、办公室等共有1000多台电脑可通过网管中心接入互联网。

  学校目前已经建立了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建有学校门户网站、OA办公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网络学习、若干精品课程网站、学籍与学生管理等独立的应用和管理系统。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投入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信息孤岛问题严重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这也是目前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核心问题。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是无锡市职业教育信息化示范校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极大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

  二、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目标和思路

  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基本要求是:技术上要先进,应用覆盖要全面,运行高效稳定、安全可靠,能消除信息孤岛,支撑师生教学、学校决策与管理,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一)统一规划。信息化平台建设要进行统一规划,要从学校整体高度出发,考虑建设模式、经费投入、管理团队等多方面因素。规划内容既要涵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应用系统等建设,也要考虑安全保障制度、人才培养等内容。

  (二)分步实施。信息化平台建设各环节应相互关联,这就需要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平台建设的规划应根据学校的需求和工作流程的特点,制订合理的分步实施规划。在统一规划前提下,集成已有系统,方便未来在统一平台下进行替换或整合,逐步实现基于统一架构下替换非核心系统。

  (三)统一数据。信息化平台下各应用系统必须统一数据标准、统一开发规范,做到关键数据唯一,实现跨系统数据,各子系统间信息更新的一致性。

  (四)突出应用。应用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数字化校园的魅力只有在丰富多彩的应用中才能呈现。因此,应用和服务系统的建设是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核心内容。

  (五)实用优先。信息化平台建设规划要从学校的实际需求和特点出发,实际需求和服务模式要有效结合,不能一味地追求大而全,也不能只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应切合实际需要,适当超前。

  (六)灵活扩展。信息化平台建设要面向学校发展、技术创新、成果保护。平台的建设规划必须满足建设过程中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尽可能采用符合国际行业标准的产品。

  三、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技术规范

  建议采用行业内主流的“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模型(简称“SOA”模型)规范校园信息化平台技术。SOA采用组件式模型,将整个系统的各个功能组件(或服务)通过组件间统一定义的接口关联。接口一般采用中立方式定义,独立于整个系统实现的硬件环境、操作系统和系统使用的编程语言。[1]SOA模型中的各个组件或服务,以统一和标准的方式进行数据交互。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SOA体系结构的特性很适合信息化平台建设周期长的特征,各个组件或服务系统通过基础框架平台集成到SOA架构中,应用系统间采用松散耦合方式,并将框架平台和应用系统部署到整合服务器中,所有服务采用目前主流的B/S方式提供。整个平台系统采用多层架构和组件技术实现,系统层级清晰。整个平台系统逻辑结构、流程、数据等能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封装,且支持服务负载均衡,支持动态监测负载情况,可自动对软硬件资源进行并发检测和调配。

  四、校园信息化平台系统整体架构

  学校信息化平台建设将为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一个随时随地可使用的公共服务平台。平台采用门户架构模式,用户根据授予的不同权限,通过学校的门户网站入口,获取相关信息,办理业务手续。整个信息化平台架构分为门户层、业务处理层、应用组件层、公共组件层和基础框架层。[2]

  (一)门户层。门户层整合整个信息化平台中应用服务系统,包括各类业务处理系统和管理子系统,校园中现有的两层C/S应用、多层C/S应用和B/S应用,都可通过基于WEB技术的Portlet组件统一集成到学校门户网站,为不同的用户提供统一的服务入口。学校门户网站通过页面风格、内容布局、模块集成等方面的个性化定制,将整个信息化平台丰富的后台应用组件呈现给用户。

  (二)业务处理层。将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中的各类业务处理模块和管理系统整合到应用组件和公共组件基础平台上。用户根据角色权限分配使用不同的业务处理系统,打破目前学校实际行政组织架构形成的权限壁垒。

  (三)应用组件层。学校信息化平台中应用系统的构建基于应用组件,应用组件由学校基本业务实体,如教职工、行政机构和完整的业务处理流程等组成,即使未来学校行政机构或其职能发生变化,整个应用系统也无需重新开发,只需根据变化对应用组件进行重新组装和授权,即可达到目的。

  (四)公共组件层。本层由公共工具组件和应用框架组成。应用框架要基于行业公共标准,形成面向产品化的组件库系统;并且支持在异构环境下的基础框架、应用组件的相互联接和底层通信,以使新旧系统间能相互兼容;能实现应用系统的个性化服务定制;应用系统的配置文件、数据交换要基于行业标准的XML格式。应用框架要提供标准服务接口,为系统的二次开发提供服务支撑,如工作流引擎、权限认证服务等,使整个信息化平台具有一定的扩展性。   五、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内容

  无锡立信中专校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分成三大块:基础平台搭建、管理和服务系统构建、信息资源整合及服务集成。建设的内容具体包括:(1)基础运行平台。包括统一的门户网站集成平台、统一的身份认证和授权服务、共享数据中心、手机端应用支撑平台。(2)校园业务处理和管理系统。包括校务管理系统、教学业务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3)校园服务系统。包括招生就业系统、迎新和就业服务系统、财务服务系统。(4)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库管理平台。建成核心专业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整合学校现有教学资源。

  平台建设还包括现有系统和新建系统之间数据迁移工作,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同时还要形成一整套信息交换标准和管理规范,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六、校园信息化平台系统安全规范

  校园信息化平台系统必须构建全面的、多层级的安全防护系统,对任何平台数据的访问、应用系统的使用必须进行用户安全认证、授权,用户才能访问许可的数据和系统。平台系统必须达到以下几个最基本的要求:(1)用户权限认证系统与一般应用系统相互独立;(2)整个平台使用统一的用户管理和权限认证系统,所有应用系统必须支持单点登录和认证;(3)建立学校统一的行政机构树和全局角色树,规范用户角色和权限设定;(4)平台整合所有应用系统,使用权限管理系统提供服务,实现统一的权限管理;(5)可以为第三方应用系统提供认证和授权服务。

  七、校园信息化平台系统建设策略

  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无锡立信中专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项目建设内容多,涉及面广,并且各环节相互关联。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需求和业务流程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有策略地组织实施。

  学校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较好,做适当的升级改造即可满足学校信息化平台的运行。但应用系统建设基础相对薄弱,以前在建设时缺少整体规划,部门级应用系统“数据孤岛”现象严重,各类应用不深入,对于学校来说,首先要解决信息化支撑不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优先建立各主要职能部门信息管理系统,为业务处理提供基础支撑。教务处、教研处、学生处等核心部门是本期建设考虑的重点。

  第一阶段建设以教育和教学为核心,以管理信息化应用的建设为切入点,搭建基础的信息化平台环境,积累教学资源,以“为师生服务”为亮点,以点带面,进而推进全平台的协调发展。主要包括完善硬件基础设施,规范信息化建设标准,制作学校门户网站,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基础平台,教学管理与德育管理系统,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等基础性、关键性应用系统。

  第二阶段开展综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加强应用系统内容的扩展和深化。主要涵盖综合校务管理系统,网络教学平台,学校门户网站群,基于面向师生的“协作交流和教学服务”的班级社区、社团社区、课程社区和移动教学、移动办公、校级综合数据应用分析系统等。

  以上两个阶段的建设可彻底提升学校信息化应用层次,满足学校各类不同用户群体的管理、服务、决策需求,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架构设计

论文搜索
关键字:学校 信息化 信息 教育 架构 建设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新型教育理论思考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