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浅析后疫情时代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论文

浅析后疫情时代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23-12-13

浅析后疫情时代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

  学生的国际流动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显著特征,招收国际学生已经成为各国外交战略、文化传播、经济建设等的重要途径。21世纪以来,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高职来华留学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从全球范围来看,尤其是后疫情时代国际学生市场来看,初具规模的中国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正处在十字路口。在国际形势大变革的背景下,及时审视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主动调整相应对策,对于开创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现状

  中国高校招收来华留学生,过去主要集中在一些知名普通高校并且大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个别专业,规模较小、影响力不大、社会关注度也不高。2010年9月教育部发布《留学中国计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使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此后全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出台多种鼓励性政策,各类高校纷纷挖潜、各展所能。高职院校正是在此背景下,经过10年时间成为来华留学生培养的一支重要力量,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扩容发展阶段

  2010年《留学中国计划》发布之后,个别高职院校开始大胆尝试。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点燃了高职院校招收来华留学生的热情。中资“走出去”企业反馈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荒,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进程。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打造“留学中国”品牌。同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要求,培养大批共建“一带一路”急需人才,把中国打造成为深受沿线各国学子欢迎的留学目的地国。自此,高职院校招收来华留学生迈出了更为坚定的步伐。2015—2019年,高职专科学校留学生规模年均增长率达到34.75%,从2015年的5186人,增加到2019年的17097人,增长率达到230%。以江苏省为例,已有半数的高职院校招收来华留学生。

  (二)规范发展阶段

  2017年7月,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联合制定了《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2018年9月,教育部首次专门针对来华留学教育制定了规范质量的文件《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两份文件极大地规范了来华留学生培养工作的全过程,也让“趋同化”管理成为这一时期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关键词。

  (三)分化发展阶段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肆虐,世界各国为了阻隔疫情蔓延,采取了各种管控措施,给全球国际学生流动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出《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要求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做强“留学中国”品牌,打造“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版。但不可否认,长时间远程在线的分隔式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走出了K型分化的局面。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处于萎缩甚至停招的状态;另一方面,虽然各种因素导致生源在流失、市场在模糊,仍然有部分高职院校主观有意愿、客观有条件为做强“留学中国”品牌贡献力量。

  二、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外部竞争:国际职业教育市场版图重构

  为解决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各国政府想方设法积极应对。如澳大利亚政府2021年11月发布了《澳大利亚国际教育战略2021—2030》,明确了未来10年国际教育的4大优先事项,“接受澳大利亚提供的海外和跨国教育和培训的学生人数增长”成为衡量成功的第一标准。英国2019年3月出台了《国际教育战略:全球潜力与全球增长》,提出“到2030年,在英国学习的高等教育国际学生数达到60万人,高等教育出口额达到350亿英镑”。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新变化,2021年2月又推出了2021年更新版《国际教育战略:支持复苏与推动增长》,重申了教育出口额和国际学生数这两个关键目标,并提出要增加出口教育类型,扩大招生地区,比如肯尼亚、尼日利亚和南非等国家都是“潜在地区”。英国没有限制招收国际学生的数量,而职业教育正是英国增加出口的领域之一。由此可见,国际职业教育市场的版图面临重构,国际教育高度市场化的国家和地区要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招生地区,以生源多样性来实现核心目标。中国高职教育刚刚培育起来的主要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市场迎来激烈的竞争。

  (二)社会质询:来华留学生管理规范和培养质量受到关切

  高职院校招收来华留学生是近十余年的事,在起步阶段,人数较少、规模不大,一般采取外事部门全权负责的模式。外事工作人员感觉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犹如“孤岛”,独木难支。但学校其他部门和师生感觉来华留学生事务属于“特区”,特立独行。但总体来看,学校内外大多以好奇和新鲜的态度旁观,相安无事。随着高职来华留学生规模的迅速扩大,留学生在校园内使用的资源越来越多,需要跨部门协调的事务越来越杂,校园内外出现负面事件的概率也相应增加。与此同时,相应的规范管理的制度建设尚不完备,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还显不足。有关国内外学生的教育公平、来华留学生的培养质量、来华留学生对中国的认知和影响等问题一度成为舆论热点。总之,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来华留学生培养不再仅仅是高校自身的事,需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三)现实焦虑:大变革时代传统教育的不适应

  疫情暴发后,中国迅速动员大量人力、物力、智力、财力,提出“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策略,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世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现了平稳过渡。但是面向不同国家、不同时区、不同通信环境的留学生,依然准备不足。比如“中国大学MOOC”平台在境外无法有效登录;部分直播平台的教学内容不能回放;数字化教学资源不够充足;缺乏在线教学设计,简单将“线下”搬到“线上”;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实验实践类课程,在线效果不够理想等。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斯蒂芬尼亚·贾尼尼所指出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教育产生了全面冲击,扰乱了全球教学秩序。这场危机将进一步加速教育的全方位变革,迫使我们有效应对今天面临的一些全球性挑战。大变革时代传统教育的不适应性在疫情下被进一步放大,从教育目标、教学手段到教师能力、质量保障都面临迫在眉睫的变革。

  三、后疫情时代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对策建议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后疫情时代,更需要我们能畅通人文交流通道。通过年轻人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年轻人跨文化交流、沟通和合作能力,帮助他们欣赏不同文化,包容文化之间的差异,共同致力于缓解或消除文化隔阂、对立甚至是冲突。更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同向发力,携手推进。

  (一)政府要将支持高职院校招收来华留学生作为国家意志

  来华留学教育是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外交战略的重要内容。获取国际教育话语权和国际学生市场主动权应该成为国家意志。美国智库对外关系理事会(CFR)2022年6月发布《中国与“一带一路”在南亚》的报告,该报告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显著地提高了中国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家中的声誉,中国在整个南亚的影响力也大大增加。“一带一路”项目的成功,能够为所在国提供他们迫切需要的基础设施,提高连通性輥輯訛。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他们来中国的目的之一是习得一技之长,在当地中资企业谋求职位,或者从事与中国相关的工作,改变自身命运和家庭状况。经过十余年的努力,高职院校已经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了上万名知华友华的技术技能人才,他们犹如种子,在各国生产、经营、建设、服务一线悄悄发芽,发挥着民心相通的作用。但疫情是个分水岭,中国政府要组织专门机构研究判断世界产业布局调整的趋势,中资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国家或地区,国际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与需求,竞争对手在目标国家或地区的优劣势等,让教育对外开放深度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和所在国的发展。

  (二)教育主管部门要主动引导支持高职院校对接全球职业教育市场

  1.制订国际教育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中国拥有全门类工业,与此配套的职业教育功不可没。中国也是第一个从法律层面确立高等职业教育概念的国家,正如姜大源先生所言,“中国教育能够走向世界,能够为世界做出贡献的,很可能首先是中国的职业教育,尤其是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輥輰訛。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教育主管部门可以专门针对职业教育国际化,结合“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版的要求,制订五年或更长时期的发展规划,明确诸如国际学生数、生源覆盖面等关键指标。

  2.打造高职教育品牌,做好布局设计。要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就业导向”等办学实践中提炼中国高职教育相对成熟、成功的办学特色和教育模式,打造集体品牌形象。主动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职教院校联盟等国际机构和平台,宣介中国高职教育。牵头构建高水平高职院校与“走出去”中资企业和海外产业园区“多对一”或“多对多”的深度合作网络,在国际职业教育市场推广中国高职教育产品,向世界彰显中国高职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培训全球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首选对象。

  3.强化质量保障意识,提高教育适应性。有学者指出,“对国际学生有吸引力的产品具有质量保证、有特色、有品牌、有声誉、有LOGO等属性”輥輱訛。教育主管部门应要求所有接收来华留学生的高职院校必须通过第三方质量认证,向社会公示并定期复核,以有质量保证的教育立信于世。“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从建设之初,就要充分考虑教育国际参与的需求,以智慧教育国际共享为目标,真正从职业教育的供给、质量和适应性方面入手,主动对接全球职业教育市场。

  (三)高水平高职院校要高质量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

  1.明确来华留学生工作的发展定位和培养目标。培养高职来华留学生是打通中国高职教育与国际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树立中国高职教育品牌的重要抓手。《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提出,留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四个:学科专业水平;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语言能力;跨文化和全球胜任力。据此,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知华友华、技能过硬”的国际文化交流使者和“走出去”中资企业以及所在国发展经济急需的高素质本土技术技能人才。要真正把“以文化人、以技立身”落实到高职来华留学生的培养全过程。

  2.完善来华留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管理制度。来华留学生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具影响力的公共外交对象,高职院校要立志培养大批能以“他者”视角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友人。要改变过去重技轻文的现象,构建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生活场域、社会实践和教育教学各环节,让留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从“感知”到“理解”到“认同”。要着力提升教师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教育技术素养和信息化应用能力,集中优势专业、优良师资,打造优质在线教学资源。加强“趋同化管理”,帮助来华留学生在共同规则的规范和熏陶下,真正融入中国大学,尽快融入中国社会。

  3.延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长度和深度。高职教育学制较短,教育不能止于在校三年,要想方设法扩大影响时空,提升溢出效应。比如来华留学生是各校宝贵的校友资源,可以在校友办或者外事部门明确海外校友服务工作,一方面及时更新校友动态,跟踪校友就业状况,辅助学校反思培养不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从微观层面了解生源国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和发展趋势,及时改进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育适切性,也可以为校友提供技术技能再提升服务。与此同时,还可积极挖掘校友所在地的中资企业资源,为他们牵线搭桥,提供定制化的技能培训,搭建一个“学校-校友企业”的共生系统。总之,要多措并举逐步打造高质量的中国高职教育品牌。

浅析后疫情时代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

论文搜索
关键字:后疫情 高职 来华 留学生 教育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浅析后疫情时代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
试论我国特色职业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职体质健康档案系统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传统建筑文化课程建设
基于制度规则下的现代学徒制发展路径
1+X证书背景下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