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院校发展思路的SWOT分析论文

高职院校发展思路的SWOT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4-12-16

高职院校发展思路的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090-02

  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同年3月份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全国有600多所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将向应用技术类或职业教育类转型,并已经成立了由15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组成的地方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这一变革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而有必要准确定位,调整自身发展战略

  1 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海因茨?韦里克(Heinz Weihrich)于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1],常用于企业发展战略分析和制定及对竞争对手的分析。该方法通过对企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的分析,将组织的内部条件(SW)和外部条件(OT)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有效整合组织资源。学校作为一个类企业的组织也可以借鉴企业的SWOT方法来确定其发展思路。

  2 我国高职院校的SWOT分析

  2.1面临的外部机会

  外部机会是指当前外部环境中对高职教育发展可资利用的有利因素。主要包括:

  2.1.1政府政策和财政支持

  1999年,国务院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之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招生连年增长。为提高教育质量,在2006年教育部开始着手打造百所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并出台《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在政策上引导高等职业教育强化特色、提高质量。

  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对高职的经费投入总量也在逐年增加。仅2005年到2008年,高职高专教育经费总投入就增加了2.7倍,其中预算内拨款增加了3倍。[2]到2014年投入到高职院校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674.8 亿元,比上年增长37%。

  2.1.2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发展职业教育

  自08年经济危机以来,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过程也伴随着劳动力结构高级化的过程,尤其是一线劳动力对先进技术的适应将成为产业和企业升级的关键性要素。与我国旺盛的技术人才需求相对应的却是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据2012年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当前我国职工中受教育程度为中专及以下的占52.7%。目前,劳动力市场对中级以上技工的供求倍率一般在1.3~1.4,短缺程度严重的地区高达1.6,全国技工的供需缺口在2200万~3300万人。[3]

  2.1.3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战略高度提出打造我国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4]为指导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在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我国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就是这一战略举措的关键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意味着职业教育的衔接性与融通性。

  2.2外部威胁因素

  作为学校最大的威胁是生源危机,学校竞争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生源竞争。

  2.2.1适龄人口逐年下降导致高中生数量减少

  由于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我国近些年的学龄人口在逐渐下降,作为高职院校招生重要生源的高中生数量自08年开始趋于减少,导致高考报名人数逐年下降,据2007-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教育部)显示2007年我国普通高中生为2522.40,高考报名人数为1010,到2013年减少为高中生2435.88,高考报名人数912万人。

  2.2.2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

  自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后,本科教育大幅扩张,一方面使得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势头锐减,另一方面也挤压了高职院校的生源空间。据统计,2008年和2009年,高职院校的录取人数超过本科高校5万人以上,而到了,2011年本科录取人数已超过高职院校25万人,本科教育规模持续增大,而处于劣势的高职院校只能被不断“缩水”。[5]

  高职院校由于其培养人才的技能性较强,毕业后基本上能直接投入使用,因而就业状况良好,提高了对学生的吸引力。但是,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意味着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差异化优势不再存在,本科院校也在培养应用技术人才,而且具有本科学历优势,这将使得高职院校的生存更加恶劣。

  2.2.3其他教育替代品的威胁

  正规教育并不是人们接受教育获取文凭的唯一方式。自考、成人继续教育、网络教育、职业培训等能在省时、价格或绩效上具有优势,成为正规的高职教育的可见威胁。

  近年来,随着老百姓经济实力的增强,自费出国留学成为一个可行的选择。据中国教育在线2013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显示,自08年起,我国留学人数连续5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2012年出国留学人员达到创纪录的39.96万人。

  2.2.4社会群体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低

  社会意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影响,将本科生和高职生划分为两个不同等级。认为,本科大学生毕业后是要成为白领阶层,坐办公桌,是要成为管理者的,而高职教育就是培养技术工人的,毕业后就是下车间,走一线,干苦力的蓝领阶层。虽然国家不断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社会现实是职校生毕业后职业选择的空间小,报酬低,社会地位低下,这进一步强化了人们认为高职教育低下的意识。   2.3内部的优势因素

  2.3.1高职院校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这是由高职教育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首先高职院校的专业设计、办学就是以劳动力市场为导向,直接面向职业岗位,灵活的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其次,高职院校的职业性意味着可以采取灵活的办学方式,面向社会吸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劳动力就学,满足其学习提升职业技能的需求。再次,高职院校对于理论知识的要求不高,因而可以容纳大量适龄青年及高考失利者就学,使其获得生存技能满足社会不同层面的需求。

  2.3.2高职院校在师资力量上具有比较优势

  虽然在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上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师资具有很大差距,但是在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师资力量方面却要强得多。首先,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中同时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较多。其次,高职院校还有大量的来源于企业兼职教师,他们能够从生产岗位、工作实践中带来实践前沿的理念、技术和经验。

  2.3.3高职院校在实践教育培养人才上也具有先发优势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直面一线岗位,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专业建设和实践教育上已经摸索出了自己有效的方法和打造了较坚实的基础条件。据麦可思的报告,自2004年以来,全国共建设了1068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基本覆盖了所有高等职业学校。顶岗实习专业覆盖率达71.4%;产学合作专业覆盖率达到63.6%[6]另外,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上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校合作企业达15.6万家,校均100家以2.4内部的劣势因素

  2.4.1教学质量相对较低

  职业教育的社会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教育的质量。从就职的稳定性上来讲,麦可思的调查显示,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为52%,高于本科毕业生(“211”院校的离职率为19%,非“211”本科院校为31%)。

  从收入上来讲高职高职毕业生也要低于本科生。据麦可思2014年的报告显示,2010届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本科为2815元,高职高专为2142元;在三年后本科生的收入为5962元,而高职高专生为4640元。

  2.4.2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筹资途径单一

  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经费主要依赖于财政和学费,筹资途径单一。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大部分家庭并不富裕,学校提高学费只能是把部分生源拒之门外。政府财政投入也较为有限,虽然用于职业教育的经费连年增加,但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各地政府对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仍明显偏低,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只有地方普通本科学校的56%。

  2.4.3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关联度不紧密

  大家都知道企业和行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虽然这么多年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上的成就也有目共睹,但是整体而言校企合作还不够深入。这表现在企业对合作并不主动积极,主要靠政府牵线和学校公关来达成合作。这是因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在与学校合作过程中受益度不高。企业参与培养的人才有外流的风险,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无法保障。同时,合作过程中,企业与学校在合作过程中的权责无法明确。

  2.4.4高职院校布局不合理,发展出现两极分化

  高职院校布局不合理,主要集中在直辖市、省会,发达地区,一方面造成了高职院校的“相对过剩”,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直接面向和服务地方经济。另外在省会和直辖市占有大多数示范骨干院校,可以获得政府财政重点扶持,师资力量和实训条件优越。而大部分地方高职院校属于欠发达地区的非示范院校,面临的发展环境日趋严峻。

  3 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思路分析

  根据SWOT分析得出发展思路的方法应该是: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劣势因素,利用有利外部条件,化解威胁。因而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思路矩阵如下:

  3.1 SO战略

  借助国家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机会,由职校联盟倡导,政府牵头,各行业主导共同打造一个严密的以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为标准的新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替代学历文凭为主导的体系。并利用职校自身具备的优势在人才培训中严格推行这一标准,以获得社会广泛认可。

  3.2 WO战略

  (1)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学生合理分担、社会资助等多渠道筹资机制。

  (2)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加强引导校企深入合作,增加师资力量,提高管理水平,有效增强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竞争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ST战略:

  (1)高职院校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主动推进和积极探索与当地地方本科院校合作办学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变对手为盟友化解竞争威胁。

  (2)利用高职办学的灵活性,积极探索创新招生模式,拓宽生源范围,面向社会培养人才,以满足不同年龄群体的“终身教育”需求,解决生源问题。

  3.3 WT战略

  (1)职业教育不能沦为单纯的以培养岗位技术能力为唯一目标的“工具”教育,还要从高等教育本体功能和复杂多变的职业环境出发,实现教育对象个体的全面发展。将培养具有专业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养的完美“职业人”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

  (2)探索院校联合、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有机整合资源,共同培养人才的机制。

高职院校发展思路的SWOT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院校 发展 思路 高职 SWOT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