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 二程德育思想对青少年道德失范的启示论文

二程德育思想对青少年道德失范的启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4-12-23

二程德育思想对青少年道德失范的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9-0270-02

  程颢、程颐(以下简称二程)是我国历史上颇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生体验中,体贴出“天理”二字,以此为思想的逻辑起点,营造出“存天理,灭人欲”[1]为核心的理学体系,其教育的根本是德育。“二程”教育理念强调明理修德,重视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在他们卓有成效的德育理论中蕴含着道德信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阶段,即从知、情、意三个方面进行教育[2],这是符合道德品质培养的辩证规律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二程的德育思想

  二程的德育思想十分丰富,对现代人们德育教育仍具有启发作用。其德育思想具体包括。

  1.学为“圣人”

  二程主张德育的宗旨在于学为“圣人”。他们提出“君子之学,必先圣人而后已。不至圣人而自己者,皆自弃也。”[1]简言之,二程所描述的“圣人”,就是一个具有伟大的政治抱负,关心国家民族忧患,具有完美的道德品质的理想人物。他们认为,孔子就是“圣人”的最高体现,其次是颜渊和孟子。二程把“孔颜乐处”视为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强调精神上的极大丰富,忽视物质享受。

  2.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在德育内容上,二程主张学习儒家的经典著作,他们认为“经所以载道也”。二程推崇《大学》,把《大学》中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作为学者进德修业的必修科目。二程的生活的年代虽然距今有一千多年,但是他们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伦理思想始终都不会过时。

  3.因人施教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二程发现:“西北东南,人才不同,气之厚薄异也”。因此,他们注意了解众多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才能和兴趣,并施以不同的教育。他们说:“或因人才性,或观人之所问意思而言及所到地位。”[1]这种“因人才性”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方式,从德育方法这个角度来看,是值得我们批判地吸取的。

  4.养正于蒙,禁于未发

  二程认为,道德教育要从幼童时期抓起,因此他们提出“禁于未发”的原则,即把不良的习惯消灭在未发生之前。具体来说,童蒙教育的主要思想是:在童蒙时期必须对幼童施行先入为主的道德思想教育,在有了较牢固的德育基础之后,对出现的不良道德行为的影响或恶劣环境的干扰,才会有抗御的能力。

  二、当前青少年道德失范现状

  目前,我国青少年道德现状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相比,一些青少年的道德失范行为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传统道德意识薄弱。传统道德意识主要包括: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勤俭节约。这些品德规范虽然形成于传统社会,其中的一些内容已经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变化。但其具有的规范性的指导意义是提高青少年道德水准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而一些青少年认为传统的品德观念已经过时。由于社会宣传导向上的误导和不孝敬老人现象的频繁出现,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给青少年造成思想观念上的错误引导,导致部分青少年家庭观念淡化、不孝顺父母不尊敬长辈。例如,根据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在日本孩子心中最尊敬的人一是父亲二是母亲,在美国一是父亲二是球星三是母亲,而排在中国孩子最尊敬的人前十位里的竟然没有自己的父母!这样的调查结果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中出现的不诚实行为应引起重视。陈会昌教授在《孩子为什么说谎话》一文中,讲过这样一个事例:北京有个大学生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有一次在实验室里用公用电话打了40分钟的长途,导师问他有无此事,他一开始还不承认,后来才被迫承认错误。结果,导师立即开除了他。导师是这样解释开除该学生的原因:像这样不诚实的学生,不能保证他在写博士论文的时候不用假的数据。这个例子说明了诚实守信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另外一方面也反映了不诚实守信是青少年中较为容易出现的现象。让青少年学会诚实,因为不诚实的行为既会对青少年自身产生长远不良影响,也将成为社会不诚信的隐性因素。关于勤俭节约的传统思想品德,主要受西方社会拜金主义思想的侵蚀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许多青少年认为没有必要再勤俭节约,他们普遍以自我为中心,贪图享受,喜欢攀比,缺乏适度消费观念,把勤俭节约视为“小家子气、抠门”,这点也不得不视为传统品德意识的薄弱,值得引起关注。

  第二,缺乏道德调控能力,产生不良行为。道德调控能力是公民将社会普遍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的能力,是一种道德上的自律。由于受当前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德育严重缺失,一些青少年道德调控的自觉性和控制能力比较差。当青少年在遭遇社交、学习、就业、恋爱等挫折时,不能正确地面对失败和理智地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产生不良行为,甚至升级为令人发指的暴力事件。

  不良行为是指青少年违反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和有关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和本人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危害的行为。青少年的不良行为主要表现为厌学逃学、青少年性越轨、青少年团伙越轨、沉迷网络等等。更为严重的甚至出现纠集他人结伙滋事、偷窃、吸食毒品等犯罪行为。我们在对青少年所犯罪行感到触目惊心,为他们的青春感到惋惜的同时,也不由得思考如何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三、二程德育思想的启示

  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是重视智力教育,忽视德育教育。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整个社会是进步的,然而作为肩负着未来世界建设重任的青少年,其频频出现的道德失范行为,却可以看作是一种道德滑坡现象。二程的德育思想虽时隔久远,但其积极丰富的思想,对于我国德育教育的开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怎样形成青少年崇高的道德信念,养成优良的道德行为呢?

  首先,掌握知识。二程认为要形成道德信念首先要了解道德范畴,把道德信念建立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在德育过程中,他们认为应既注意对学生认识的提高,又重视具体方法的指导。方法一: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既是教育原则,也是德育方法。二程指出“西北东南,人材不同,因而,君子教人,或引之,或拒之,或各因所云者成之而已。”即要求教育者必须了解学生的不同性格、特长、才能、旨趣而施以不同的教育,“强猛者当抑之,畏缩者当充养之。”这种因材施教,以学生的个别差异为依据,符合教育的科学规律。方法二:启发诱导。二程认为老师施教应在能引起学生感情上共鸣时,乘机启发,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待其诚至而后干也。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既告之必待其自得也。愤悱,诚意见于辞色也。”正是启发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自觉践行。

  其次,重视启蒙教育,防患于未然。二程认为德育要从幼童时期开始。他们说:“未发之为蒙,以纯一未发之蒙而养其正,乃作圣之功也。发而后禁,则杆格而难胜,养正于蒙,学之至善也。”二程主张对学生的教育,要在“智愚未有所立”的儿童时期就加以施行,使之走正道。他们赞赏古人的做法:“古人生子,能食能言而教之小学之法,以豫为先。人之幼也,知思未有所主,便当以格言至论日陈于前。”[4]意思是:在蒙童期必须施行先入为主的道德品质德育,当孩子有了牢固的道德心理品质之后,才能够对外界的不良影响有足够的抵御能力。二程有一段非常形象的论述:“豕之有牙,既已难制,以百方制之,终不能使之改,惟其势,则性自调伏,虽有牙亦不能为害。如有不率教之人,却须置其楚,别以道格其心,则不须楚,将自化矣。”[4]即强调启蒙教育的同时,也要坚持禁于未发的原则,把不良习惯和不良品质消灭在发生之前。

  再次,树立榜样。二程认为圣人是崇高道德的化身,学以至圣是程氏的德育目的。至圣就要以先贤为榜样,揣摩圣人的气象。程氏为学生列举出先贤的名单,并描述了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气象脸谱。孔子为大圣,气象非凡,使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孟子亚圣,眉宇间有英气存焉;颜子贤者,箪瓢陋巷,不改其乐,近圣人气象。他们一再强调学圣人,必观其气象。学者不学圣人则已,欲学之,须玩味圣人气象,不可只于名上理会[5]。二程所说的气象实际就是人的风度气质,是人的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为青少年树立道德上的榜样,实现道德上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德育方法。

  二程的德育思想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发。关注青少年的道德失范行为,挖掘我国传统德育思想中的经典教育方法,注重青少年个体差别,以及树立榜样作用,对于提高我国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和全面性,强化青少年道德水准将具有长远积极的影响。

二程德育思想对青少年道德失范的启示

论文搜索
关键字:失范 启示 思想 青少年 道德 德育
最新伦理道德论文
试论互联网平台异化导致的伦理问题及成因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伦理道德建设探讨
浅谈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治理共同体的
基于我国代孕合法性问题的研究
浅析法律从业者职业伦理道德的规范建设
论Pad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在文学伦理批评视角下解读《别让我走》
希腊神话中的“弑亲”母题刍议
中国孝道观念的代际传递效应
提高收入还是提高公平感?
热门伦理道德论文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技术·网络·人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网络伦理学初探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
耻感·罪感和底线伦理
论自私(上)
网络空间的自我伦理
论自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