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提升的途径和方法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提升的途径和方法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4-12-21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提升的途径和方法

  【课题项目】本文系吉林省职教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吉林省松原市石油化工行业人才需求及其培养途径的研究”研究成果之一。(立项编号SZJ13102)。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68-02

  当前,世界职业教育正不断从传统的“工具性”的谋生型教育,向着“发展性”的适应性教育转变。培养就业者具有从业的职业能力,已成为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热点,成为世界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的发展趋势。《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进一步的明确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职业教育改革的春风迅速兴起。该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人格能力、社会能力)为核心,将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意识教育等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而培养符合职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职场对人才的要求日益发生变化,从重学历到重能力和重学生职业道德和价值观,人才的资格内涵不断发生变化,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能力是现实对高等职业院校研究提出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现状分析

  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忽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能力的培养,日常教学中忽视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致使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较差,不能正确发挥自己的潜在优势。在求职、择业、就业方面往往会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眼低手低,盲目就业等现象。面对这一严峻现实,我们从现代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的目标出发,通过对新课程、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的进一步学习,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渗透于各专业课程,公共课程如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就业指导等课堂上,建立全员指导,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为高职高专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提供具有方法意义的借鉴。

  美国的通识教育代表,1945年哈佛大学校长柯南特领导的委员会发表了《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提出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即能有效地思考、清晰地交流、明晰地判断和正确辨别普通价值的人。美国现代职业指导权威帕森斯提出了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使个人的特点和职业要求相匹配的“人职匹配”概念。林晓亮提出的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市场竞争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的等各种能力。这些中外代表性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的理论工具。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提升的必要性

  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虽然在学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并不等于有了各类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应用能力。因此,在要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积累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实际应用能力。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在求职择业中立于不败之地。由于职业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使得职业实践更接近于生产工作实际,成为沟通理论知识与技能之间的桥梁。职业实践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最直接的方法。它包括模拟职业实践环境、实践教学、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职业技术院校按照专业教学的要求都有自己的实验室、实习场所,利用这些真实的职业环境,一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模拟的职业活动,使学生获得职业体验;另一方面通过生产实习、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使职业指导工作社会化,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开阔就业视野,使学生能够切身感受职业工作环境及各种职业对人才素质的具体要求,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及创业能力。

  高职高专在向“职”转化的过程中,要加强职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本着发挥教学第一课堂、活动第二课堂、社会第三课堂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择业观,掌握求职创业的必备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应变能力,提高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提升的途径与方法

  1.研究教学理论中有关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研究,对学生进行职业导向教育。

  职业的导向性就是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能获得经营某职业的能力,并在其职业生涯中发展其职业能力。随着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责任的增加,职业导向在一般本科教育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涉及,但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层次开展。

  以职业生涯发展作为高职教育的目标,明确高职院校所设专业的明确定位。专业定位要立足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职业导向教育实际上代表着一种学习的方法,其目标是透过应用和实践学习,让学生领悟相关的基础理论,并以生活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共通能力。它与传统科目的设计理念一样,需要兼顾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养。一般的做法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准职业人”培养为核心;以实训为手段;突出训练内容的针对性和真实性;多种方式结合,把实训渗透进各教学环节等。以满足行业、企业需求为目标,围绕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心理,积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把学生培养成为高技能的建设者。

  2.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明确提出开发职业核心能力培训体系,并组织专家开发“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外语应用”等8项核心能力培训课程资源。

  职业核心能力是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是企业对学生能力的第一需求。它不仅是学生适应当前工作岗位的能力,而且是今后职业迁移和职业升迁所必需的基础能力。   随着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用人单位调查来看,高职毕业生的“与人合作精神和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对企业的忠诚度”等这些素质是企业最需要的,专业技能不足可以弥补;缺乏这些素质,专业技能再好也发挥不出来。职业核心能力是学生就业的“独门兵器“,核心能力能使人找到工作,资格证只能使人获得面试的机会。所以,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实践进行研究,将对高职学生提供最广泛的就业机会、对个人可持续发展及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也是当今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是顺应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必要准备。

  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践开展研究,按照国家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特点,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研究目标。

  3.将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融入到课堂中,完善课堂体系设置。

  推动教学模式和课程结构的根本改革,形成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寻求实现培养目标(信心的有效建立、责任的有效养成、技能的有效生成和知识的有效构建)的最佳途径。

  实施实践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职业素质教育培养模式。充分发挥选修课、学院和系学生会或团总支组织的社团文化、科技活动、志愿者义务劳动、技能大赛、体育活动,以及校园环境氛围的熏陶等素质教育平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谦虚好学、团结合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职业素质的实践探索,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上岗前的实践训练。

  4.引入企业文化,加强对职业道德能力的研究。

  (1)探索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衔接教学新模式,改变职业教育改革中学校热,而企业不热的局面,设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突破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2)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成长,让学生在毕业前就接受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的熏陶,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3)探索实训有效的运营模式,改变学生实训地点,寻求实训中心的造血功能。

  5.通过科研引路,项目推动、实践跟进,促进专业教师的成长。

  总之,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教育,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择业观为基础,挖掘学生的自我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从而体现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真正意义,完善学生的个性品质,提高其职业能力素质。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提升的途径和方法

论文搜索
关键字:院校 学生 职业 素质 提升 方法
最新伦理道德论文
试论互联网平台异化导致的伦理问题及成因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伦理道德建设探讨
浅谈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治理共同体的
基于我国代孕合法性问题的研究
浅析法律从业者职业伦理道德的规范建设
论Pad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在文学伦理批评视角下解读《别让我走》
希腊神话中的“弑亲”母题刍议
中国孝道观念的代际传递效应
提高收入还是提高公平感?
热门伦理道德论文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技术·网络·人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网络伦理学初探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
耻感·罪感和底线伦理
论自私(上)
网络空间的自我伦理
论自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