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素质教育改革之我见论文

素质教育改革之我见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4-12-25

素质教育改革之我见

  一、我国目前素质教育的现状1.学生课业负担依然沉重实施素质教育以来,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减负的措施,如减少作业量、不允许以任何借口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等,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作业照留、补课依旧,比之以前犹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一些县城和农村的中学明文规定:早上5点起床,晚上10?30休息,大家可以计算一下,一个正处于生长发育的中学生一天能睡多长时间。据我统计,80%县城的中学规定一个月过一个周末,学生正常过周末已成为一种奢侈。因为分数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所以为了考高分,大都选择自动放弃休息娱乐时间。据调查,小学生的压力也很大。虽然国家取消了小升初的资格考试,采取就近入学原则,但是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再加上对所谓名校的渴望,为了上一个好初中,小学生也只能埋头学习了。2.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依然陈旧,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的全面素质,应试教育下的那套教育教学方法必须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否则,素质教育改革就要落空。但现在的实际情况仍然是老师一人台上讲,台下众人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现在和过去相比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如果说有变化的话,也只不过是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罢了,即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上课形象生动了一些,知识容量大一些,不过还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但在广大的贫困地区连这些物质条件都不具备,就更谈不上实施什么素质教育了。3.高考指挥棒作用依然没变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社会对一个学校的认可程度以及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奖惩措施,无一不和该校的升学率有关。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学校要想生存,只能眼睛紧紧盯着分数。家长和上级部门给学校要分数,老师只能给学生要分数,而学生只能给时间要分数,其结果是恶性循环,学生为了得高分,谁还去管什么素质的提高!因为最终的检测标准是高考,而高考就等于分数!我们现在可以大胆的预言:只要高考制度存在一天,素质教育就不可能彻底实现!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国的素质教育不算太成功。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不能说国家没有改革的诚意和决心,也不能一味批评学校,当然更不能把责任推到我们教师的头上。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

  二、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不太成功的原因1.经济发展是根本原因我认为素质教育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上的。素质教育要想顺利实施,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学校的数量、教学设备、教师的待遇(如工资、住房)等。软件包括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方法等。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的改善,无一不需要经济上的支撑。现在我们国家还处于初级阶段,总体上教育投入严重不足。除了东部沿海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之外,大部分地区学校的硬件、软件都满足不了实际需求,这种情况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普遍存在。举个例子,一间教室里安排30个学生和安排70个学生,对于一个老师来讲,实施素质教育的效果是一样的吗?很显然不一样,即便这个老师非常渴望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学生,也力不从心。而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师资力量太薄弱。由于师资力量的短缺,教师的教学任务过于繁重,结果只能是伦为教学机器,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去考虑怎样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了。例如,四川省大竹县教育局局长袁晓帆说:目前在很多地方素质教育要求上去了,但配套没上去。如教育投入,搞素质教育所需要的调研、督导、实施、考核、总结等,没有任何专向收费;江西省九江市文教局局长反映,农村中小学藏书少,没有学生阅览室;微机数量有限,无法保证所有学生的上机时间;兴趣小组没有活动场所、必要的设施,连课时都无法保障,缺少有效的指导,推行素质教育,教育投入是物质保障。另外,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如果老师还是过去掌握的那些知识而不去更新的话,怎么去教学生呢?就更谈不上素质教育了。因此对于教师来讲,必须接受继续教育甚至终身教育,但是目前我国在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做到这一点,既然做不到,素质教育就谈不上。2.规章制度缺乏操作性为了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规章制度、条文条例,但看其内容也只是停留在制度层面上,而没有相应的操作细则,即不具备可操作性。一项制度再好,如果不能用于实践,就等于形同虚设。例如,教育部明文规定:我国中小学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那么,作为教育的主要实施者的学校和老师究竟怎样做才是素质教育呢?没有答案。事实上为了向素质教育靠拢,学校、老师的确是下过很大工夫的,但收效甚微,推行素质教育也只能是不了了之。3.评判标准单一推行的是素质教育,但评估模式仍然是应试教育那一套,即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只重少数,不管多数;只重分数,不管人数,压制了学生的个性,损害了学生的健康,破坏了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这就失去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这一素质教育的基础。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上面轰轰烈烈喊素质教育,下面扎扎实实抓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只要与应试教育一交锋,败下阵来的也只能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搞的好不好,最终还得看分数、看学习成绩、看升学率!因此,素质教育的实施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4.家长观念制约素质教育不是光有政策、学校和老师就可以搞好的,它需要一种社会合力,其中家长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甚至还起着关键作用。但我们发现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并不配合,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传统习惯的影响,再加上严峻的就业形势,无形中加大了家长对子女学习的要求,另外家长的成才观存在着误区:认为考上大学是唯一的出路,因此他们对于素质教育持不赞成的态度,持抵触情绪。他们反对减轻学生的负担,反对取消补课,反对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他们认为这些闲书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纵然学校给学生留下了阅读思考的时间,家长也会毫不犹豫地将其填上,不仅休假日、节假日而且寒暑假家长们一般也寻找各式各样的补课辅导机会,搞的孩子筋疲力尽。   三、解决措施1.大力发展经济,搞好经济体制改革既然素质教育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原因,我们就应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大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素质教育的实施铺平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都知道“经济决定政治”,那么,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经济决定教育,经济的发展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2.依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条件,制定详细的可操作性细则由于我们国家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差异比较大,所以不能实行一刀切的方针政策。实施素质教育,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视具体条件而采取灵活的对策。至于采取什么具体政策、措施才能把素质教育搞上去,我认为应该放权给各地方教育部门,如对于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素质教育的要求就要高一些,进程就要快一点;对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来讲,要求要低一些,节奏要慢一点。另外,各地区之间要开展评比活动,搞的好的要进行奖励。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尊重教育规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迎接挑战。教育之道不在于灌输,而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在于通过鼓励、引导和启迪受教育者的求知欲、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素质提高、个性发展、具有创造精神和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新世纪、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以适应全球竞争与合作的环境。从这一点上说,素质教育就是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为人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好扎实基础的教育。4.教学方法、考试制度必须要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改革教学方法与考试制度。从学前教育开始,就应摒弃简单的知识灌输,改为引导、启发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善于观察分析,敢于探索,敢于创造新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学校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合理设置课程结构,组织多样化的课堂内外教学活动,增加实践环节,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另外,考试制度要改革。这个方面是最困难的。大家都知道,现行的考试制度存在弊端,但就目前来说找不到最好的替代办法。所以,特别要强调教师强化责任意识,给学生下评语时一定要负责,否则要追究教师的责任,即实行教师评语责任制。另外,学校和教师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按考试结果公开排队。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探索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素质教育并不简单地否定考试,而仅将考试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从而在根本上改革考试方式和方法,建立起更加合理、公正、公平、全面、科学评价学业的体系,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知识、体质、心理、情操、能力等素质得到全面科学评价,并认真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才能的培养,形成有利于杰出人才脱颖而出的教育制度环境。 以上只是笼统地谈了几点措施,具体怎么操作还要看各地的实际情况。另外,必须强调一点的是素质教育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善和成熟起来。各方面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素质教育改革一定会成功的。

素质教育改革之我见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育 改革 之我见 素质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