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浅析幼儿教育中激励的教师形态论文

浅析幼儿教育中激励的教师形态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1-12

浅析幼儿教育中激励的教师形态

  激励,指的是持续人的动机心理过程,是以积极性影响人的一种正向动力。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影响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通过激励,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心态,建立对自己潜能开发的自信心,使外力变为内力,孩子就会不断前进。科学的激励方法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幼儿的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幼儿对集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语态、体态和心态。例如,在寒冷的冬季给幼儿捂捂手,幼儿生病时给予关心照顾,对性格内向、孤僻的幼儿多给予鼓励,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励的主题是人,客体也是人,要使激励起到良好的效果,就得根据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来实施激励规划,这样方能使激励这个“杠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从幼儿的心理特点看激励的教师形态的作用

  1.激励的教师形态有利于幼儿的良好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情绪对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作用非常明显。情绪直接指导着学前儿童的行为,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愿意学习,不愉快则导致各种消极行为。不少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对认知的作用很大,如武进之(1982年)的研究说明情绪态度对幼儿语言发展有重要影响。孟昭兰在《婴幼儿不同情绪状态对其智力操作的影响》的研究中证明了愉快情绪使智力操作达到最优。而激励的教师形态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情绪。换言之,激励的教师形态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着学前儿童的行为。

  2.激励的教师形态能拉近师幼关系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自控制能力比较差,特别是调皮的幼儿爱动、爱讲话、爱搞小动作。其行为与幼儿园的常规要求背道而驰。具有激励的教师形态的教师则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父母的情怀去教育,幼儿就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喜欢和关爱那么浓、那么深,就会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教育,产生对教师的信任和敬意之感。

  3.激励的教师形态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一个人最能得到的满足就是能听到别人对其良好的评价。孩子只要有一点点的进步,我们就应该在公共场合、在同伴面前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以此激励他们,让其感受到教师心目中有他,教师的关心、呵护无时不在。孩子就会树立信心,激活他们的积极因素。行为就有一种动力使他们变的自律。

  二、激励的教师形态蕴涵的儿童观

  1.尊重儿童

  儿童是一个拥有充分的生存和发展权利的个体。他们同成人一样需要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同时,他们又是发展中的人,有权利从成人那里得到帮助。这种帮助(即教育)不仅是要将他们“领入”成人世界,使之成熟起来,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让他们体验到人们之间的友爱、关心、合作、对话、沟通、理解和互相帮助。教育在这个意义上乃是一种人道主义的事业。

  教育者和儿童是平等的,在活动过程中儿童不被强迫做任何他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论是发言或者别的什么。教育者从不应该将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儿童,儿童也不必去理会教育者的观念,除非他自己认为是对的。他们的想法和做法都随他们自愿,可以与同伴或教育者进行讨论、争执。他们都以真实的自我与他人进行了交流,在被尊重的同时学会了尊重别人。

  2.儿童是自由发展的

  蒙台梭利指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能得到自我发展的自由。

  儿童是正在成长和发展的新人,成人要热爱、关怀他们,但儿童自有其特有的看法、思想和感情,他们和成人一样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的事情”。儿童的自由权利应该受到成人的最大重视。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儿童的天性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才能积极主动地发展,也只有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之中,他们讲的才是自己的话,而不是课本上的语言,才谈得上创新。

  3.赏识儿童

  孩子小就更需要表扬和鼓励,骂孩子不如赞孩子。肯定他的正确做法,称赞他合理的地方,无形中使孩子有了更多的动力和信心,做起事来更优秀。幼儿对自己的行为缺乏客观、正确的评价,若再长时期得不到教师的鼓励和表扬,没有成功的体验,就会产生自卑感。有了自卑感以后就不可能正确地表现自己,所以教师切记让你的学生产生自卑感,教师要学会赏识孩子,捕捉孩子身上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和赞扬。每个孩子在教师的心中都是好样的,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观察、赏识孩子。只有会赏识孩子,才会喜欢孩子,才会尊重孩子。

  三、激励的教师形态的形成因素

  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是实施激励教育的前提。被尊重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尊重学生是现代教育“爱”的核心。激励是在正视学生主体地位前提下的教育行为,只有从尊重出发,引发出各种激励的教育措施,才能唤起神奇的力量,使学生的品格、智慧充分自由地发展。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首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同时要尊重幼儿的选择,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要正视孩子的潜能,善于把差异当做资源来开发。

  满足儿童积极的心理需求是激励教育的动因。需求产生动机,动机转化为行为,通过行为实现既定目标。需求是人的行为最浓厚的动力源。只有不断地培养、满足学生积极的心理需求,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实施激励教育就是要不断地满足幼儿受尊重、有兴趣、参与、交往、成功等需求,使学生把心理需求转化为积极的学习行为和道德行为,从而得到充分、主动的发展。

  以上对激励的教师形态从其作用、儿童观、表现方式、形成因素几个方面做了简单的剖析,不是深层次的阐述,目的在于让教师了解激励的教师形态,在头脑中形成激励的教师形态的教育思想,以后我们会对激励的教师形态的实施策略进行教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使其更具指导性。总之,幼儿园赞许激励的教师形态,每个教师都应该为在全园形成科学的教师形态而努力。

浅析幼儿教育中激励的教师形态

论文搜索
关键字:幼儿 教育中 教育 教师 形态 激励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