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浅谈高校社会实践国际化道路探索论文

浅谈高校社会实践国际化道路探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1-12

浅谈高校社会实践国际化道路探索

  一、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培养全方位人才,锻炼多方面能力,发展高科技,为经济社会服务是党和国家对高等学校的基本要求。社会实践作为当前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使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在实践中得以体现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各种思潮充斥着“90后”大学生头脑,使他们的思想变得多元化。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他们了解社会,感受现实生活与想象的不同,从而提高对社会的认知程度,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使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有了外延的平台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由团中央、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发起,旨在开发青年人力资源,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创业的迫切需要。社会实践为此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不仅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还使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逐步提升,拓展了视野,增强了自身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培养大学生专业实践精神,加速社会化进程

  社会实践在选题、制定实践方案和答辩等环节上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权,他们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灵活设计。通过实践,使自己的专业得以应用,扎实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同时,学生与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交流,进一步接触社会,形成社会化意识,了解自己的社会位置,使自己分析能力、洞察能力和沟通能力逐步跃升。

  二、与国际组织开展社会实践的优势

  2009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要求,为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高校必须进一步完善见习制度,确保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一)学习先进理念,加强社会实践在教育体系中的应用

  目前,国内高校社会实践的形式和机制相比于国外尚不完善,理念相对滞后,制约学生发展,因此我们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结合国情,创新实践思维。

  对此,笔者认为,首要任务应逐渐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思维,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在国际化的浪潮中有所为;次之,竞争意识的培养仍是高校教育的重点,通过国际间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不足,意识到自己国家在某些方面的仍有提升的空间,进而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及爱国热情。另外,通过国际间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国外的先进理念,挖掘实践的深层次功效。

  现阶段,国家的主旋律是围绕“中国梦”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已经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因此,我们应积极地探索更为先进的理念,实现社会实践的长远发展。

  (二)体验成熟实践模式,对比中外社会实践的差异

  通过对近几年国际间社会实践的梳理,深刻地感受到其模式的成熟度较高,包括清晰的任务管理,完善的组织建构,有效地整合了高校、社会和国际资源。

  在国外的社会实践中也不难发现,他们把学术研究、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三者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很好地发挥了社会的功能,实现了三位一体的高校实践网络。在该体系中,能够很好地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结合学生自身的专业,在实践中发挥优势,把“要我实践”变为“我要实践”,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国外还把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看作是社会服务的一部分,把参与社会服务纳入人才培养和专业学习的体系中,成为高校教育中不可割裂的一部分,是高校各个组织共同参与的一项工作。而在实践指导方面,专业教师也自觉地参与进来,成为其本职工作的一部分,真正地达到了实践的目的和效果。

  此外,在机制上也值得借鉴学习。如建立了全社会全过程激励模式的美国,他们三位一体的网络构建十分完善,对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会有相应的学分激励,在很多地方有固定的社会服务站,而求职时对方会特别关注实践的经历,使社会实践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三)经费保障有力,有利于实现社会实践的目标

  经费是保障社会实践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资金也是影响社会实践规模和专业化的重要因素。由于当前我国高校经费整体比较紧张,因此投入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费往往是大打折扣,即使有好的实践项目,也由于没有好的支持而夭折,难以满足学生社会实践的需要。而国际组织在资金保障机制上,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体系。在政府出资支持实践的基础上,各种民间资本包括宗教、公益基金、媒体和企业等纷纷提供赞助,实行风险分摊,使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三、当前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结构单一,认识上有一定偏差

  很多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形式以社会调查、义务劳动和宣传教育为主,并不是根据其心理特点、接受能力和年级专业而设计组织的,因此不能很好地体现其专业和知识水平,结构单一。

  (二)实践过于形式主义,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

  由于部分高校对社会实践投入不足,使得寒暑期社会实践参与度较低,甚至组织学生到地方景区参观调查,随后做些调查后便完成实践内容。由此,可以看出该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缺少制度的制约和管理

  (三)缺少常态化基地建设,考核标准不健全

  目前,许多高校没有固定的实践基地,一些学生依靠家人的社会关系找寻实践单位,缺乏正规指导,实践效果不佳。另外,学校在实践的评比中往往只凭借着单位的证明与报告的内容,而对于实践中是否受到教育等方面时常忽略,对实践的考核并不科学量化。

  如今,我国的社会实践已走过20余年,在制度及形式上仍处于朝阳期,而国外在此方面经历了几十年,已形成高校、社会和政府紧密连接的成熟模式,经验丰富。我国的高等教育要想在国际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弥补国内社会实践的不足,挖掘新的内涵,拓展学生视野,探索适合国内教育体制下的新型社会实践途径,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素质,锻炼学生能力,使我国的青年学生追赶国际潮流,使中国的社会实践走向世界。

浅谈高校社会实践国际化道路探索

论文搜索
关键字:社会 实践 国际化 国际 探索 道路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