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基于校企合作的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基于校企合作的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1-23

基于校企合作的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自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国的教育改革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仅体现在教育的公平方面,更体现在对学生素质方面的更高要求,创新能力在综合素质提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实践,当前各高校正在探索一种建立在校企合作基础上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在国外已经得到广泛的推广,并取得了很显著的成果,在国内也有所发展,但还不成熟,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所以,如何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成为当前最重要的课题。

  1 我国高校校企合作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

  创新型人才是指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非常关键。目前,我国高校在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方面,做出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比较典型的模式有“订单式”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模式,以及“4+1”模式等。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指高等院校与用人方(企事业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培训、办学条件等各方面进行合作,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就业为导向,针对用人单位的需要制定培养计划,利用学校和企业共同的资源进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十分有利。

  “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开放式的教育模式。其特点是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化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把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的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工艺实施型或高级务实运作型人才。

  “4+1”模式就是四年教育过程中,三年在学校进行,一年在企业进行。校内教育,以理论为主,辅之以实验、实习等实践性环节。学生在企业的一年以顶岗实习为主,同时学习部分专业课,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并在学校、企业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

  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除了可以开展以上直接的校企合作培养外,还可以开展其他的技术合作和文化交流等间接的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及综合素质提高的合作。比如校企共同主办各种技能大赛、文化体育活动、学术讲座等等。

  2 我国高校校企合作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高校在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2.1 偏重培养应用型人才

  目前我国高校培养的主要是应用型人才,而非创新型人才,学校通过各种模式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适应将来工作的平台,使学生提早具备基本的工作能力,但是,这仅仅是表面的,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限的,由于创新能力不强,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也只能根据经验,处理各项工作问题,却难以提出突破性及有创意的想法,不仅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帮助不大,对公司的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十分有限。

  2.2 课程体系的设计陈旧落后

  高校在课程体系设计陈旧落后问题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陈旧落后,不能紧跟时代的潮流,学生学习不到前沿的发展成果,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生无法较快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创新的后劲不足;二是,课程体系不完整,学科之间的交叉度很低,学生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学习,由于体系涉及面窄,学生难以全面发展,知识迁移能力不强,对各个学科的综合难以找到切合点,无法进行深入的思考,创新能力也难以突破。

  2.3 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高校对创新型人才模式没有一个系统的设计,没有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和工作生涯,对学生的培养由于不系统,各个环节之间衔接性不强,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持续性不强,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培养的人才之间的矛盾,学校重在理论,企业重在实践,两者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联系,没有互相配合,共同治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才更有效果。

  2.4 政府发挥的作用有限

  学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政府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没有发挥其领导与协调作用,政府的支持过于口头化,没有落实到具体的政策法规上,高校的创新型人才模式的发展动力不足,再加上政府在学校与企业的关系中没有有效发挥协调的作用,两方面的利益无法得到平衡,给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造成一定的困难。

  3 促进我国高校校企合作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国外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取得较好效果:一是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这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二是英国“工读交替”模式,特点是在正常的课程学习期间,安排工作学期,学生是以“在职人员”身份进行有偿工作;三是美国“合作教育”模式,其实施办法是:新生入学后,先在大学里学习半年,而后再分别以两个月为时限在学校学习理论和在企业进行实践训练,到毕业前半年再集中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最后完成毕业设计。

  通过借鉴国外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高校现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促进我国高校校企合作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3.1 加大高校办学体制创新力度

  一是,重新整合师资,进行新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缓解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与专业建设结构之间的矛盾;二是,改变教学模式及教学体系,丰富课堂内容,拓宽专业范围;三是,丰富校园文化,鼓励创新,建立以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考评机制;四是,构建校企交流平台,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理论知识培训;五是,建立多种校企合作模式,丰富合作内容,建立校内实践基地,让企业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六是,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制定具体实施措施。

  3.2 挖掘企业的管理资源优势一是,企业与校方进行合作,允许学校参股,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共同制定企业战略;二是,企业与高校共同建立联合研究开发中心,由企业提供经费和管理支持,学校提供人才资源,共同进行技术研发;三是,企业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培训及优良的实习环境,优化和完善企业人才考评机制;四是,企业要参与高校的课程及师资的建设,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及技术改进等方面的最新情况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提高教师的技术运用能力,丰富其实践经验,帮助其了解企业掌握企业最新发展动态,确保专业教师的教学不脱离企业实际,及时地传授给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3 完善政府的激励约束机制

  加强政府对校企合作机制的协调和监管作用,政府应积极构建校企合作的激励和保障体系,一是,政府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保证校企合作的顺畅进行;二是,政府为校企合作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建立补偿机制;三是,为校企合作的参与方提供优惠条件,给予一定的奖励;四是,搭建校企合作的桥梁,对两种利益进行调节;五是,构建有效的校企合作的监督体系,建立专门的部门负责管理;六是,建立高新技术工业园,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自己进行创业,建立企业。

  4 结语

  校企合作关乎学校、学生、企业三方面的利益,需要政府进行协调和监督,实现两种资源,互利共赢,学生受益,构建校企合作的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改革的新思路,不仅有利于为国家和企业提供创新型人才,提高国家创新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通过有效的校企合作,我国创新型人才的质和量将会有巨大的提高。

基于校企合作的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合作 创新型 创新 研究 高校 培养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