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基于操作本质认识的应用软件教学研究论文

基于操作本质认识的应用软件教学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2-12

基于操作本质认识的应用软件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4)10-73-02

  Research on applied software teaching based on understanding of operation essence

  Meng Ji

  (School of Occupation 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 Hubei Minzu University, Enshi, Hubei 445000, China)

  Abstract: The main task of applied software teaching are training students to master regular applied software and skills. Moreover, it will build the self-learning ability of studen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teachers to lead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software operation, conclude the operation pattern and summarize.

  Key words: essence of operation; understanding; applied software; teaching

  0 引言

  应用软件是人们操控使用计算机设备必须倚靠的工具之一,使用者对其掌握应用的熟练度直接关系到最终的计算机使用效率,也决定了其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因此,在各高校普遍开设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中,应用软件的教学始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受大学传统的“重理论研究、轻实践应用”等教学思想的限制,大部分从事应用软件教学的教师本身并不具备较强的操作与应用技能,在授课过程中常常忽略或轻视动手实践环节,将实践教学简单的等同于上机训练,仅仅要求学生完成相关实验项目即可,并不在意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当学生面对工作生活中的具体计算机应用时,脑中可能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却不知该从何处入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始终不足。与理论课程相比,应用软件的教学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如果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到这些差异,便无法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来消除现存弊端。因此,对应用软件的教学活动进行研究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1 正确对待应用软件教学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具备使用典型的应用软件(包)和工具来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是对大学生本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求。”可见,应用软件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促使学生通过学习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接触操作一定种类的应用软件,在反复的操作训练过程中逐渐了解和认识关于软件应用的本质规律,以此来指导软件操作工作,从而建立起真正的实际的综合应用能力。这一任务要求使得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极富实践性和创新性,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最终能够成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1]。

  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的特殊的认识活动[2] ,应用软件的教学同样如此。这两者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的最终考核是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参考指标的。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是在练习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学习操作应用软件并能将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不断深化认识应用软件本身及操作本质的过程,这一认识过程同样符合实践论所指出的“认识是发展深化的过程”、“认识与实践的相互促进和提高”等一系列客观规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授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认识进度和深度,人为缩短了学生的认识时间长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催化”作用。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思路及设计必须充分服从学生认识行为的客观规律,才能保证教学目标在有限的学习期限内顺利实现。

  2 认识软件操作本质对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 认识应用软件的任务与教学最终目标是一致的

  实践论指出,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的内部联系。相对于应用软件的认识而言,其主要任务便是对软件操作本质的了解、熟悉和应用。学生学习使用软件的过程,是通过反复地操作训练,逐渐了解应用软件的“习性”,同时在脑中建立起各种软件操作规范,并在多次的练习过程中验证规范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后,又将其应用于指导实践;直至彻底地、完全地通晓了软件的所有功能和操作内涵,而且能熟练组合不同的子操作以应对复杂的实际问题。这时候,真正的应用能力便建立起来了,也就是说,认识(学习)的任务完成了。可以说,学生学习应用软件并具备使用能力的过程就是认识软件操作本质的过程,它与应用软件的教学目标是高度一致的。

  2.2 软件操作本质的认识对软件应用能力的支持作用

  经验告诉我们,要想熟练的使用某一种工具,首要条件便是要经常使用该工具――使用的时间长了,工具自然就会用得顺手,就能轻松地用于生产实践活动了。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工具的特性、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等内容被使用者不断地体会、修正和挖掘,工具的功用会自然而然地被发挥至最大程度。   软件应用能力的提高与此过程是类似的。经过屡次有目的的操作训练,在完成指定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接触到软件操作相关的各个方面,逐步掌握计算机或软件操作的基本点或共同点,逐步掌握软件的操作规律, 触类旁通[3],慢慢地认识有关操作本质的所有内容。到达这个阶段以后,学生就可以基于所认识的操作本质为软件使用准则,指导进行同类方面的应用。可以说,不了解软件的操作本质,就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应用能力,学习操作本质是软件应用的基础必要条件。

  2.3 操作本质的认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作用

  认识软件的操作本质有助于提高学生规律归纳能力和养成自学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已经认识到部分操作本质后,脑中便会建立起局部的有限的操作规范框架,学生会“有底气”以已有的操作规范为指导原则,去尝试解决未知操作疑问,尽量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方案。通常,这种“解题”思路的成功率是比较高的,它将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学意识和学习动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认识软件操作本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自我纠错和不断证实的过程,一旦学生习惯了从本质角度去学习(认识)软件操作,遇到新问题后就不会显得茫然无措或只会询问教师,自信力会激励学生自发地去寻找和探索正确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3 操作本质的认识是学习的全部内容

  3.1 操作本质认识的初级阶段任务

  认识开始于经验,学生对应用软件操作本质的认识同样开始于对其初步使用的经验。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应用软件本身作为一种集成了编制者思想并能发挥巨大功用的工具,不经过前期阶段的学习是不可能很容易地上手体验的;受应用软件教学期限的限制,也不可能任由学生自行摸索软件的使用方法。因此,在操作本质认识的初级阶段,至少应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以下几部分有关应用软件的基础理论或训练内容:图标与定义――概念的学习;简单操作――动作技能的学习;方法与步骤――程序的学习;软件控件属性的学习等。只有在学习了这些基础内容以后,才谈得上继而对软件的使用,才可能获得使用软件的初步经验。

  3.2 操作本质认识的较高级阶段任务

  经过上一阶段基础知识的学习及对应用软件的接触,学生已经获取了部分有关操作的经验。这个时候,学生已经具备了进行单项操作的简单能力,但离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还有很远一段距离。因为上一阶段完成后至少还有几大项内容是学生尚不了解和没有建立起系统体验的:①各操作步骤先后不同执行顺序的影响作用;②各控件之间的矛盾关系;③各对象之间的矛盾关系;④子功能的作用对象范围及属性;⑤特殊对象的处理步骤及方法;⑥各方法步骤的组合使用复杂度体验;⑦软件应用的整体规范原则等。实践应用中所遇见的实际问题均较为复杂,往往只能通过多个不同步骤或技能的组合应用来进行处理。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具体的单项操作方法,在没有认识了解应用软件内部的各种矛盾关系之前,仍旧不可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地来使用应用软件。在学生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后,对软件操作本质的认识也就自然而然地到达了较高一级的阶段。

  3.3 操作本质认识的更高级阶段任务

  随着解决问题经历和实践机会的增多,学生对应用软件操作本质的认识将不再局限于某一款具体的软件之上。使用者由于良好的自学意识及习惯的养成,会逐渐总结出一些不同软件间所共有的操作规律认识。当面对新的软件或没有使用过的软件时,使用者将不自觉地依照已有“经验”去指导其他软件的相关应用,能够较为容易地适应和掌握这些软件的操作。到达本质认识的更高级阶段后,使用者已经具备了主动收集、归纳各软件之间通用型常识和使用经验的能力。

  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4.1 引导性作用

  在应用软件的教学中,不可否认教师的传授对加速学生的认识进度和缩短认识时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如果教师一味地以“教”为中心,学生总是被动地接收知识,便没有机会通过实践操作自行深化认识、收获经验和总结操作规律,更不可能去验证规律与技巧的有效性[4]。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性非常重要,要以学生认识软件操作规律为目的,结合具体的项目实例,在教学过程或课后总结中,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知道掌握软件操作本质对软件使用的重要指导作用。

  4.2 点拨性作用

  灌输性的教学往往容易导致一个弊端,那就是学生的操作行为较多地依赖于教师指令或示范。这种教学模式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更不可能帮助学生认识软件的操作本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学生遇到操作有关的问题或难点时,不是简单地告知正确操作方法,而应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找到正确答案;对于学生难以突破的关口,适当地加以点拨或暗示,与学生一起“征服”遇到的困难。此种情况下学生得到的操作认识和体验,比教师所灌输内容的接收印象要深刻得多,客观上也增强了学生自己探究正确方法的自信,学生自发探索操作本质的动力也更足。

  4.3 辅助性地位

  前面已经说过,应用软件的教学目标是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参考指标的,学生才是整个认识行为的主体,教师在其中始终只起辅助性的指导作用。教师一旦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便不会再越俎代庖,在教学节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会更加注重考虑学生认识的感受反馈,会随着学生认识过程中外界因素的变化而调整教学进程和策略,充分尊重这其中认识规律所发挥的作用,对学生技术操作下所隐含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因此,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一定要建立起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能充分体现学生是认知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5]。

  5 操作本质的认识是动态和发展的过程

  随着学生软件应用能力的建立,对其操作本质的认识运动在教学阶段算是完成了。但任何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和发展的,新版本软件的推出及新功能的出现,使得“对于认识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是没有完成的”。必须让学生明白:新的软件推出以后,仍旧需要在其使用过程中不断更新操作本质的认识内容,及时抛弃过时的认识,同时补充和完善新的认识及操作规律内容。这样,对应用软件操作本质的认识才会永远处于最新状态,才能永远指导软件在生活中的应用实践。

  6 结束语

  通过树立以“认识应用软件的操作本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我们一定能够从根本上促进教师不断研究和完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提高其自身的实践水平,并最终形成相应的综合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经过计算机基础教育后的信息素养达到教育部提出的要求标准,才能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基于操作本质认识的应用软件教学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应用 本质 教学 认识 研究 软件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