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公共管理论文 >> 公共政策论文 >> 看电视新闻节目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的价值论文

看电视新闻节目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的价值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2-15

看电视新闻节目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的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c)-0189-03

  有些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存在消极心理,缺乏“家事国事天下事事关心”的担当意识,缺乏长远眼光,看不到知识的累积效应,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下“形势与政策”教学工作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如何让艺术专业的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做到入座、入脑、入心,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策划设计能力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实践证明,课堂上借助电视新闻节目和运用仿真演播室的教学方法,可突破单一的应试教育模式,实现从求同思维向求异思维,从传统思维向创新思维的转变。将“学生模仿演说”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大大提高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满意度,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模式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惯以严肃生硬的教学风格来解读国家政策或形势,注重理论体系的逻辑性和结论的唯一性,再加上“讲授―接受”的教学模式本身是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以及师生互动的时间相对减少,这就促使大多数学生逐渐形成了不提问、不思考,盲目跟从书本教材的学习习惯。传统的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忽视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培养,他们的个性思想被抑制,成了一味接受PPT课件的容器。这些因素都有可能让学生对“形势与政策”教学失去兴趣。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太适应当下“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工作。

  1.2 硬环境分析

  高校学生宿舍的设施配置比较简单,没有电视,但多数学生都人手一台电脑和手机。尽管他们每日必网,无网不在,但多数学生都在宿舍在线聊天、玩电子游戏、刷微博、围观八卦消息,未能做到充分运用网络来汲取有益的新闻养料。总之,大学生在校生活环境整体上缺乏关注新闻时事的文化氛围。

  1.3 学生心理分析

  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存在消极心理主要由于如下因素:首先,因为这门课所占课时少,一学期仅四节课,只占一个学分,因此,大多数学生都是抱着敷衍了事的心态来听讲学习。其次,“形势与政策”课考试形式单一,多为开卷考试,即使不复习也能轻松过关,因此,他们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其它专业课上。最后,学生普遍存在某种错误的认识:学生就应该读好书,学好技术。至于新闻,天天有,天天变,持续关注太耗时间。总之,学生缺乏“家事国事天下事事关心”的担当意识,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眼光,看不到知识的累积效应。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形势与政策”教学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认为,借助电视新闻节目,模拟仿真演播室的教学方法,从“模仿粉丝团”来看电视新闻节目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价值,可大大提高该课的实效性和趣味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如何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2.1 借助电视新闻节目

  2.1.1 分析电视新闻节目的特点

  电视新闻节目不仅时效性强,能在第一时间报道国内外的最新事件并进行实时追踪。而且其简练的语言包含着大量的信息,题材广泛,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丰富多彩的社会现象。新闻电视节目中的新闻评论“既是体现媒体立场、发挥舆论价值引领功能的有力武器,又是表达公众诉求、观察和梳理新闻事实、拓展思考维度、探寻解决之道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新闻事件。不同的新闻节目侧重点各不相同,在内容上满足了同学们的求知心理,丰富多变的形式也能极大地引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比如有座谈式、聊天式、讲学式、辩论式等。其呈现的动态画面,实地采访的现场效果,扣人心弦的配音,经典的背景音乐,使课堂内容更具趣味性,更能抓住学生的眼球。

  例如:节目《世界周刊》是央视新闻频道唯一一档周播的国际新闻杂志型深度报道栏目。该栏目或以国外媒体近期报道的新闻事件为线索,用讲故事的方式传达,突出情节的跌宕起伏,体现浓厚的趣味性;或介绍了有特色的国际人物,强调人物独特的存在价值和深层的人格魅力,能对学生产生很好的启发教育作用。节目《时事辩论会》每期以一个热点新闻事件为话题,分别邀请持不同观点的专家学者进行辩论,通过针锋相对的唇枪舌战,激烈碰撞的思想火花,以及由此形成的戏剧式的矛盾冲突,让事实越说越清,真理越辩越明。截然不同的观点将给学生带来剧烈的思想冲击,有助于学生突破单一思维,客观全面地看待事物,避免片面判断。节目《凤凰全球连线》通过联机(卫星、电话)与全球各地的凤凰卫视记者、特约记者、评论员联络,传递不同角度不同人群对同一新闻事件的看法和表述,在全球范围共同谈论一个新闻话题。该节目给学生提供了全球视野,使其在此基础上对新闻话题进行深入思考。

  总之,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的,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选择不同类型的新闻节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1.2 运用电视新闻节目

  教材《形势与政策》是一种静态展示形式,内容较为滞后和陈旧。而电视新闻节目以最新的视角去理解认识社会问题、国内外政策和形势,让学生动态地、及时地把握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等社会各方各面的形势变化,恰恰弥补了教材滞后性的缺陷。

  在新闻节目中,经常会看到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新闻事件或形势政策进行全面的点评分析的画面,他们直观生动的解说,讲透了学生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客观理解中央的重点部署和重要举措,正确应对复杂的国际问题,避免随波逐流或者被他人利用,提高对国家政策的理解能力,从而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敏感性和清醒的政治头脑。”电视新闻节目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听到了不同的声音。   教师应充分借助电视新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启迪学生。通过新闻节目来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拓展课堂教学的宽度和深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尤其要重视新闻与生活的联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符合大学生的内在需求”,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达到不同教学方法互补协调的目的。

  借助电视新闻节目教学,大大改变了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传统认识,让学生耳目一新。学生通过了解国家相关政策,能够在第一时间把握最新的信息,并且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与社会需求及时对接,提前制定计划,确定发展方向,抓住时机,与时俱进。对于教师而言,借助电视新闻节目,拓宽了教师在其它领域的知识结构,培养了教师跨越学科、创新教学的意识。

  可见,电视新闻节目这类教学资源能够极大地促进“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发展,作用不可小觑。

  2.2 运用“仿真演播室”

  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只有尽可能地完美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育效果。通过实践证明,课堂上引用“虚拟新闻演播室”,借助电视新闻节目,让学生参与其中,“既强调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也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了‘教’与‘学’的完美结合”,大大提高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时效性和趣味性。

  2.2.1 准备阶段

  课前,教师可推荐相关新闻节目,让学生在课下自己先搜集资料,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收看各类新闻节目,在自学过程中加深同学们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认识,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关心时事、了解政策的习惯。课堂上,教师可以穿插播放准备好的新闻节目,让学生在掌握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先就某一个新闻话题分组讨论交流,再引导学生充分解读、分析、评论新闻事件。教师不霸占话语权,而是引导学生自由思考,激荡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多维度传达新闻信息,表达自己的见解。

  2.2.2 仿播阶段

  仿播阶段是“模仿粉丝团”进入二度创作的“演播”阶段。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的需求不尽相同,他们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兴奋点也不一致。通过前阶段的准备工作,教师应根据教案,“运用营销策划理念,根据学生群体的层次、专业、接受能力等实际特点,摸准学生‘市场’的需求规律”,让学生根据自己想了解的行业、专业、政策,选择相关主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新闻节目,喜欢的表达风格,模仿自己欣赏的主持人,并结合自己的专业来解读新闻。课前五分钟,老师先导入新闻节目的背景音乐,营造出演播室的气氛,让同学们身临其境,酝酿情绪,全身心投入。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讲解,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当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之后,即可进入“演播”阶段:组织学生轮流上台播报新闻事件,并对该新闻事件进行评论。通过运用仿真演播室,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读、写、讲、演各方面的能力。

  2.2.3 评比阶段

  评比阶段是学生最为关注的阶段。一方面,此项评比与平时成绩考核直接相关,突破了以往的应试模式。另一方面,师生共同打分,共同点评,方式民主且客观。尽管点评过程中,同学们会相互比较、相互竞争,但他人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给出具体建议或意见的操作方式,却极大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动力,学生在评比过程中不断了解自我和完善自我。同学们在课堂上精神高度集中,静静地聆听着老师和其它同学给予的点评意见,从中感悟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3 对学生的作用

  3.1 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

  (1)提升学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展现自我所需的最基本的能力,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强化的一项基本技能。学生在模仿主持人进行新闻播报或者观看其他同学模仿新闻主持人的过程中,充分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首先,纠正了错误的发音,有意识地调整混杂乡音的普通话;其次,在解说新闻的过程中,纠正用词不当、断句不当、语流不畅的问题,达到“播得庄重大方,说得声情并茂,聊得举重若轻”的生动效果。在仿真演播室进行解说训练,还充分地考验了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2)提升学生对热点事件的分析判断能力。通过对新闻事件的解读,学生能够提高对新闻事件的判断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分析过程中,不再是简单地对社会现象作好坏、是非、黑白的二元判断,而是学会了对新闻事件的起因、现状、影响、性质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在评比阶段,老师的点评指导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纠正自己逻辑不严密、层次不清晰、分析不客观、主题不鲜明等平时容易忽视的问题。学生围绕一个热点话题,并对其做过大量的信息检索、整理工作,已经能够巧妙自如地应对同学和老师的提问。学生融入了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在尝试传达新闻信息、解读新闻内容的过程中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见解,在一问一答中还加深了对话题的思考和认识。

  (3)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学生“演播”新闻的过程也是表演的过程。“模仿粉丝团们”通过前阶段模仿新闻主持人的学习,逐渐形成自己的播报风格。他们在讲台上的一言一行,都反映出他们的“思想品格、文化素养、业务技能、知识储备、气质魅力等综合因素。”学生将讲台当成演播室,“在千篇一律的‘播’新闻的模式上融入个性化的口语‘说’新闻”,演绎出了他们最为精彩的一面。模仿主持人现场评说新闻,学生不仅锻炼了表演的胆识,而且积累了表演的经验和技巧。

  3.2 满足学生各方面需求

  “教学艺术是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三位一体的省时高效的教学。”教师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借助电视新闻节目,满足了学生多方面的需求。

  首先,电视新闻节目所涉及的内容广泛,丰富了学生多方面的知识。通过了解新闻,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满足了他们求知认知的心理需求。   其次,通过电视新闻了解政治问题,让学生参政议政,表达对公共事务多元的意见,实现了他们的政治权利,强化了学生的政策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大局观念。

  最后,新闻节目迎合了学生及时追踪各种新闻事件,急于知晓事件发展态势的好奇心理。总之,运用仿真演播室解说新闻的教学方法,大大满足了学生表达自我、展现自我的心理需求。

  4 结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形势与政策”课堂上所传授的内容是有限的,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却是持久深远的。运用仿真演播室,让学生扮演主持人解说新闻,形成“模仿粉丝团”,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生为演说新闻准备了大量的素材,丰富补充了教师的上课内容,实现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师生相互学习、相互协商的和谐氛围,推动了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坚持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体现了育人为本的原则。”丰富的课堂内容,适宜的教学方式,达到了轻松教学,快乐教学,精彩教学的目的。“形势与政策”课不仅应该让学生了解当下国内外的热点事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关注新闻时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多角度、理性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看电视新闻节目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的价值

论文搜索
关键字:新闻 形势 价值 政策 教学 节目
最新公共政策论文
公共政策视角下城市口袋公园建设构想
试论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分析及对策
公共管理中的公共政策执行方法研究
试论以公共政策视角探索乡村振兴之路
政务新媒体平台蹭热点的探讨
浅析行政法视野下公共政策的实践
以女性视角看全面二孩政策效果
西安市共有产权住房政策探析
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劳动力要素困境及政
我国版权产业集群发展的特征和政策路径
热门公共政策论文
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形象建设
论区域公共管理的制度创新
公共管理职业活动的伦理基础
现阶段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组织路径的选择与思
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背景和特征
浅谈教育产业化
试析加入WTO对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误及其矫正探析
公共行政的民主和责任取向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