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创新与作用发挥论文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创新与作用发挥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2-27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创新与作用发挥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使命。随着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断健全,人才培养模式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新的情况和新的考验。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实现党的工作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工作的有效结合,使党的基层组织充满生机与活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完成好高职院校的职责和任务。本文探索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工作运行创新机制,尤其是院(系)党组织工作的运行机制及其在发挥“推动院校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作用的研究,以解决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工作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工作运行机制的现状

  近几年,高职院校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但是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相比,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有些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领导机制不健全,基层党建工作的“虚位”现象仍有存在,基层党组织书记能力建设有待提升。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高职院校党政领导对基层党建工作认识不深,重视基层党建的意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片面认为抓教学工作是“硬指标”,抓党建工作是“软任务”,抓与不抓、实抓与虚抓问题不大,在具体工作中对党的建设研究少、指导少、督查少,导致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地位不突出,龙头作用发挥不明显。二是领导责任不明确。有些基层党组织书记对本职工作责任不明确,甚至不知道抓什么,怎么抓。具体措施和制度落实不到位,实践工作中缺乏理性思考,对基层党建情况了解不透,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亲自动手少,创新意识不强,工作随意性大。三是制度考核不严格。有的制度缺乏刚性要求和严格的考核,致使管党责任流于形式。对落实的情况,落实的好坏,没有明确、具体、过硬的奖惩制约措施,特别是没有与党员干部实绩考核、职位升迁结合起来,客观上造成高职院校基层组织建设好与不好一个样的局面。四是基层党组织书记的能力建设存在不足,在高职院校基层党支部中专职从事党务工作的不多,大多数支部书记为教师、管理岗位干部和部分优秀学生党员兼任。由于从事的工作性质、工作对象及工作范围的不同,支部书记在工作能力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使基层党建工作无法实现其应有目标,影响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2.基层党组织中党政之间不协调,“两张皮”现象严重。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系(部)采用基层党组织和行政组织共同负责制,但是系(部)基层党组织没有财务、人事等方面的权力,是产生党政不协调的重要因素。基层党组织工作职责模糊不清,目标不明,要么事事插手,干扰行政工作,要么干脆分家,不参与任何行政工作。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以上两种极端是不可取的。最严重的情况是基层党建封闭运行,不与行政、业务工作相联系,造成基层党组织和行政工作的“两张皮”现象,直接造成管理成本的上升。一方面党政工作人员职数太多,资源浪费严重,办公成本很高,另一方面,党建工作的封闭化,师生认可度降低。基层党建工作长期保持着单向思维方式,就党建抓党建,不能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束缚中解放出来,使党的建设与行政组织工作形成“两张皮”。决策不当、管理混乱、低效和无序,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在师生中的形象。

  3.支部设置不合理,基层党组织内部工作机制机械单一,党建工作缺乏创新和活力。

  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党支部也随之增加,支部党员数量剧增,导致党组织活动内部交流困难,党员间陌生感加剧,过组织生活只能只言片语对其进行评价,对重要事件的民主表决时也因缺乏相互了解而随意给出票选。不难看出,庞大的支部架构使基层党支部的作用发挥大打折扣。高职院校为适应市场需求必须经常对专业和班级进行调整和变动,基层党支部随之也不停地变动和调整,造成支部设置混乱,支部党员数不均衡现象凸显给党建工作政党开展带来难度。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内部工作机制机械单一,党建工作缺乏创新和活力。具体表现为:一是没有充分有效地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党建工作习惯于按“党组织――党员”的单向模式来运作,党员墨守成规地按党组织的意图开展工作,体现党组织的主导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压抑党员的主体性、创造性。二是党组织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不强。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在党员教育、管理和开展活动等方面,普遍存在教育内容方式单一化与党员需求时效化、管理模式的单一化与党员从业情况多样化的矛盾等。三是党建活动的凝聚效能较弱。面对新环境、新对象,部分党组织领导方式陈旧,组织水平不高,开拓创新不够,党建活动单调、形式化,甚至走入以娱乐活动代替支部活动,组织生活娱乐化作为创新支部活动载体的误区,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缺乏新意,对组织生活的严肃性、规范性认识不够,党员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影响基层党组织在师生中的形象。

  4.基层党组织工作缺乏制度保障,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我国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加大了基层党组织制度的创新力度,加快了制度化建设的步伐,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第一,很多高职院校尚未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体系。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要与院系行政组织、基层学术组织等基本制度相互协调统一,而不是孤立的单向规定。第二,基层党组织制度各要素间缺乏有效衔接。表现在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基本制度、具体工作制度之间不能做到有机连接、舒畅运行,制度间存在互相掣肘现象,时常出现一些操作层面上的矛盾和冲突。第三,基层党组织的制度伦理建设一直没提到战略高度,从而影响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的水平。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往往过于侧重于一些硬性的规定,而缺乏对组织成员个人价值的考虑。例如,评价制度、奖惩制度过于刚性,过于注重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严重挫伤组织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对组织工作产生厌恶,形成阴影,结果使组织成员对制度本身产生质疑。第四,基层党组织的制度执行力度不够,考核不够严格,虽然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很多,但由于缺乏有效监督和严格的考核,导致一些制度形同虚设,使党建工作流于形式。   5.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有待提升。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基层党建的一个重要目标,服务对象主要是师生群体。由于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服务缺乏标准化,服务激励不够,导致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差、服务水平低的现象屡有发生。第一,基层党组织服务单方性、主观性、形式化。基层党组织在没有调查了解的基础上会单方性地向师生提供服务,服务质量亦受个人意志和个人爱好决定,导致师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服务,而不能根据自身意愿主动要求提供服务。第二,服务效率低下。当师生需要党组织服务时,服务者的低效工作,既影响了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又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在师生中的形象。第三,服务态度冷漠、遇事推诿。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中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严重影响师生和党组织间的关系。

  二、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运行创新机制

  1.建立健全高职院基层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机制,科学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以专业团队和专业班级为单位,建立教师和学生党员于一体的党组织设置模式。

  如何高效地发挥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提高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健康进展,明确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组织领导机制显得尤为重要。针对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和行政组织设置的现状,院系一级应当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制,依靠和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来讨论和决定院系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工作中的重要事项。除了党政联席会议外,教师代表大会、专业团队会议、学术团体会议等作用的发挥也是党政共同负责的重要补充形式,有利于院系专业建设和学术发展,避免院系党政领导班子决策失误。此外,要提高高职院校院系基层党组织乃至整个学校党组织的工作效率,就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高职院校实施支部建在教研室(专业团队)的实体上。改革党支部按党员性质划分的做法(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以专业相同的党员组成党支部,破除支部只单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将教研室(专业团队)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成为支部工作成效的一方面加以考核,赋予党支部更多的责任,使管理的重心得到降低,目标更加细化。把党支部的活动和专业建设、学术活动结合起来,保证组织生活的时间,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支部建立在专业团队上有利于相同专业教师和学生党员在党的活动中切磋教科研,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为党员师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政治核心作用。

  2.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的工作创新机制,创新党建工作活动载体,形成“围绕专业建设抓好党建,抓好党建促进专业建设,抓好党建构建和谐校园”的良好局面。

  创新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形式是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活力之源。只有创新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形式才能适应新变化、新形势和新要求,才能开创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新局面。高职院校以专业团队和专业班级为单位设置师生党员于一体的党支部模式下,有利于创新党建工作,一是寓支部生活于院系日常工作中,支部生活的内容可以涉及院系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科研项目、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共同探讨和解决院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使支部活动“实”化。在找准了院系党政工作和支部生活的结合点,创设了支部生活的新载体,提高院系日常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支部生活的质量。二是创新支部活动新载体,充分利用学校和院系自身的资源为支部活动创造条件,如支部活动可以围绕专业建设和学术研究采用多种方式交叉进行,以研讨会、报告会、论坛、专业调研、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等多种形式提高支部成员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发挥其创造性,让所有党员积极参与支部生活,并有所收获,形成“围绕专业建设抓好党建,抓好党建促进专业建设,抓好党建构建和谐校园”的良好局面。

  3.建立健全基层党建的工作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实行目标考核评价制度。切实加强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规范化,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党建工作水平,推动高职院校的改革和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基本标准》,结合院校实际,制定基层党组织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本着实际的原则,量化考核要素,建立起数字化的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从领导班子、党员队伍、工作机制、工作业绩及群众反映五个方面对基层党组织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评。建立党建工作质量目标分解、细化评审考核办法,并对实现规定工作量的支部进行表彰奖励。

  二是建立党建工作考核评价竞争机制,着眼岗位需求,实现基层党组织书记优胜劣汰。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工作中的贯彻执行和落实,关系到党的事业发展和党在群众中威望,关系到高校的建设、发展和稳定。因此,基层党组织书记必须向既精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又善于管理、熟悉业务的“复合型”党员干部方向发展,如此才能为党建工作焕发新的活力提供素质保证。建立竞争上岗的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取消支部书记任命制,推行支部书记党内直选,有利于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的整体素质。

  三是建立基层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长效机制。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对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培训,在政策、人员和经费上给予充分支持,使基层党组织书记的教育培训稳定有序,可持续发展。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建设工作,高职院校在注重教学、科研、专业建设的同时,必须注重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领导者,富有生机和活力地开展日常党务工作,更好地发挥促进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作用,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和带领师生群众、服务师生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带领好基层党组织的全体党员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创新与作用发挥

论文搜索
关键字:院校 基层 党组织 党组 作用 创新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