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 东北黑帮题材微电影兴起的文化成因与思考东北黑帮题材微电影兴起的文化成因与思考论文

东北黑帮题材微电影兴起的文化成因与思考东北黑帮题材微电影兴起的文化成因与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3-01

东北黑帮题材微电影兴起的文化成因与思考东北黑帮题材微电影兴起的文化成因与思考

  2010年中国第一部微电影《一触即发》的诞生,标志着网络电影时代的序幕正式开启。微电影以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等有别于传统电影的绝对优势备受电影爱好者的青睐。一个小创意、一个小剧本、一部DV,一个网络平台即可完成一部微电影的制作;同时,微电影短小灵活、贴近大众的表现形式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在互联网中风靡盛行。一时间,题材、风格迥异的微电影层出不穷。随着东北乡村剧的热播,反映东北面貌、展现东北生活的微电影也陆续进入网友的视野。其中,以东北黑帮题材的微电影数量为最,而究其兴起原因,可从文化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东北黑帮题材微电影兴起的文化外因

  (一)受东北乡村题材电视剧的影响

  近几年,随着《刘老根》《马大帅》《圣水湖畔》《乡村爱情》系列等东北乡村题材电视剧在中央及地方电视台的热播,东北农村的生活状态、东北农民的性格特点通过朴实、幽默的剧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东北新农村被给予了极大的文化关切,并构建起了城市对农村的文化认同,使得东北人的说话方式和行为动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模仿。在这样浓郁的文化氛围下,成为文化热点的东北乡村题材,自然是东北微电影人创作的重心所在。但针对东北乡村题材已被广泛应用的现状,微电影创作者只得另辟蹊径,选择一种另类的表现东北乡村生活的题材――东北乡村黑帮题材,并出现了《东北往事之黑道风云20年》系列、《东北森林故事》系列、《四平青年》《小金刚》《现世五福星》等一系列的以黑帮作为叙事切入点,反映东北乡村生活的微电影。

  (二)受黑帮题材电影的影响

  黑帮电影由警匪动作电影变化而来,20世纪30年代在好莱坞逐渐兴起,各国电影人也随之广泛演绎,主要表现在贫富极其不均的社会背景下,黑帮争斗、犯罪的影片,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类型电影。黑帮电影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对黑帮人物的个体生存状态的探讨、对黑帮家族权力和组织体系的深入思考以及把黑帮元素以一种道具的形式进行多元化的运用,并开始探索类型特征方面的逐渐融合。

  在黑帮电影进入到第三阶段的当下,东北黑帮题材的微电影中,只有根据孔二狗的网络长篇小说《东北往事之黑道风云二十年》改编的同名微电影系列,是对黑帮的争斗、犯罪进行真正反思性的探讨,讲述了以赵红兵为首的一群东北青年由复员军人一步步成为黑帮组织的惊心动魄、病态残酷的演变过程。而其他的东北黑帮题材微电影绝大多数还是把黑帮作为道具来使用,只是架构一个黑帮的背景,或是故事中有黑帮分子的介入,更确切地说是一些小混混的参与,在这样的环境中展开的东北人的乡村生活。如《四平青年》就讲述了一个名为“二龙湖浩哥”的四平青年为了一个舞女,与几个兄弟糊里糊涂地卷入一场不太上档次的黑社会打斗中的搞笑故事。

  二、东北黑帮题材微电影兴起的文化内因

  对于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来说,应具有独特的、打上个人印记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而这些特性从本质来说是由该形象接触并接受的文化所决定的。电影是载体,文化是核心,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共同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构建。因此,微电影人以东北地区的黑帮作为主要题材进行创作和拍摄,必有其深层的地域文化内因。

  (一)东北地理环境决定体貌特征和生活习惯

  东北地区环山临水,寒冷干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同于江南水乡的纤细柔弱,大多身材高大魁梧;同时,为了能够跋山涉水、保存体力体温、足以抵御严寒,东北人多以肉类食物为主,并伴有饮酒的习惯。所以,东北人的体形特征多给人以剽悍、蛮横、不好惹的感觉,加之其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光膀子、狠抽烟的生活习惯,完全符合黑帮人物的身份设定。因此,在东北黑帮题材的微电影中,酒、肉、烟、光膀子成为其必不可少的叙事元素。可见,东北地域的自然文化影响着东北黑帮题材微电影的兴起。

  (二)东北狩猎文化和农耕文化塑造人物性格

  由于地理气候环境的限制,远古的东北地区以狩猎、游牧生产为主。游走于白山黑水间的东北人民逐渐形成了粗犷、豪爽、尚武、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随着汉族人民的不断涌入,在东北平原上,农耕生产逐渐成为东北人民的主要生产方式,这又使得东北人民具有质朴、忠厚、乐观的性格特点;另外东北地广人稀,土地肥沃,东北人一年有半年时间处于农闲状态,这就造成其懒惰、偷奸耍滑的一些陋习。东北人的这些性格特点,正为黑帮电影诠释惜情、重义、背叛、暴力、残忍等情感性格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同时,电影也通过人物所说的鲜活的东北方言将这些性格特点充分展现出来。如叫陌生人“大妹子”“大妈”等称谓,这是东北人热情好客、忠厚乐观的体现;“啥”“咋”“整”“造”“贼”等方言词语的广泛应用则展现了东北人豪爽、朴实的特点;时不时地爆粗口则反映了东北人尚武、不拘小节的性格。

  (三)东北二人转习俗确定了丑角艺术的运用

  东北二人是东北地区传统的艺术形式。演出形式以“丑”“旦”为主。丑角在二人转里调节气氛,制造笑料,说口非常生活化,从而形成了东北二人转中特有的幽默风格。而东北乡村电视剧中将这种幽默形式搬上了电视荧屏,大量的运用二人转中的丑角元素,营造出独具地方特色的喜剧效果。

  东北黑帮题材微电影自然也承袭了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演员通过对扮相丑、语言丑、动作丑等丑角艺术的运用,以幽默、夸张、滑稽的表演形式,塑造出东北混混、东北农民等形形色色的喜剧人物。如《东北往事之黑道风云》中两个黑帮成员孙大伟和黄老邪分别引用《小马过河》《乌鸦喝水》《小山羊》和《小猫钓鱼》等小学一年级课文来进行谈判,并决出了胜负。他们一本正经的引“经”据“典”,他们的语言,他们的表情,滑稽搞笑;再如《东北森林故事》中大癞子雷锋帽加墨镜的扮相令人忍俊不禁;《四平青年》中浩哥因看一漂亮女孩,直接把摩托车开到玉米地里,他一连串的动作更让人捧腹大笑。   三、东北黑帮题材微电影兴起的文化思考

  微电影的产生,打破了传统电影的神秘感和封闭性,给了大众更多展现自己才华和想法的机会。它使得电影的表现手法更加多样化,更具开放性和互动性,体现的文化也更加多元化。

  (一)反映了东北地区文化

  相同地域的不同题材,虽侧重点不同,但殊途同归,它们最终体现的都是这方水土的文化魅力。东北乡村题材的电视剧,生动自然、贴近生活,展现了新时代东北农村的生活状态和东北农民的精神世界。东北黑帮微电影仍然以东北作为审美对象、表现对象,大多沿用乡村电视剧的表现手法,东北人原汁原味的本色演出,具有东北风土特色的人物造型,幽默滑稽的地方语言,使得东北黑帮微电影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东北人的豪爽、尚武、重义的性格特点,以及狡黠、利己的小农意识。红砖房、柴草垛、玉米地、热炕头、大棉袄、狗皮帽子随处可见,“大妹子”“咋整”“干啥”等东北方言贯穿始终,人物形象及动作行为的丑化呈现,为观众们展现了快意恩仇下的东北文化。

  (二)体现了平民草根文化

  微电影让传统意义上的受众群体――观众,有机会成为电影的制片人、导演、摄像、演员等。他们以平民的视角关注民生,体现平民的草根文化,从而也更容易引起普通大众的共鸣,受到人们的追捧。东北黑帮微电影把黑帮以道具的形式嵌入到叙事之中,将平凡的主人公在遭遇黑帮后,发生的一连串匪夷所思的搞笑经历浅显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并通过网络平台开放地、即时地与观众进行互动,实现了影视艺术的真正平民化。如《小金刚》讲述的就是一个普通东北农村小伙儿为救心爱女孩而被卷入到一场黑帮的夺宝战中的搞笑故事,主人公最终不仅练就了神功,还掳获了美人芳心,为我们上演了一场完满的乡村“草根秀”。

  可见,东北黑帮题材与微电影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互联网大范围地展现了独特的东北地域文化,同时也成就了电影平民化的转变,增强了影视艺术开放性与互动性。但随着东北黑帮题材微电影的兴起,微电影的低门槛与黑帮题材的暴力性也逐渐将其缺点和弊端暴露出来。

  1.非专业人员创作的微电影质量普遍不高

  虽说微电影的核心就在于原创,但没有受过影视专业训练的非职业导演、非职业演员拍摄完成的影片质量确实有待提高。拍摄机器过简导致画面模糊、粗糙;拍摄人员的非专业化致使画面抖动、布局不和谐,故事逻辑性差,叙事凌乱拖沓,缺少后期的调色与修改等。

  2.黑帮题材影响对东北文化的认识

  电影的拍摄一方面迎合着观众的需求与喜好,一方面又用影像中行为和观念影响着观众的价值取向。黑帮电影中渲染的纸醉金迷、灯红酒绿,让人混淆虚构世界和现实生活;黑帮成员的兄弟情义、凶狠好斗、叛逆不羁也容易误导人们的行为评判;特别是对心智并未成熟的青少年影响更为巨大。在东北黑帮微电影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爆粗口已经成为东北黑帮题材的必备元素,似乎不骂人,不说几个脏字就不算东北人,就不算黑帮分子。另外,犯罪、暴力、背叛等内容也常混杂在影片之中。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容易造成观众的错误认知。如《现世五福星》中五个异姓兄弟,为兄弟情舍弃了爱情,并在最后的与黑帮厮杀中大获全胜。其主旨在体现狭义的重情重义、肝胆相照的同时,也表现出一种文化上的缺失。

  东北人体形上的高大魁梧,性格中的粗犷尚武,本就容易使人心生畏惧;20世纪末轰动全国的东北两大黑帮头目――乔四、刘涌被捕案,让人闻东北色变;加之2009年网络小说《东北往事之黑道风云二十年》的叫好热卖,东北黑帮题材微电影的大肆盛行,“东北”在外乡人看来几乎就是黑社会的代名词。当输入“东北人”时,网络提供的网民搜索频率较高的几项为:东北人都是黑社会、东北人打架、东北人怎么样、东北人为什么名声不好等。可见网民们对东北人的印象大多停留在野蛮暴力的层面上,对东北人存在着很深的误解。互联网上还流行着一首名为《东北人不是黑社会》的网络歌曲,歌手用黑色幽默的方式道出了东北人的无奈。而改变这种现状除了地域间的接触交流外,还需要大众媒体的协力支持,写黑道小说,拍摄黑帮题材微电影的目的不是让人成为黑帮分子,而是劝人向善,远离黑帮。

东北黑帮题材微电影兴起的文化成因与思考东北黑帮题材微电影兴起的文化成因与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题材 微电影 兴起 文化 成因 思考
最新电视电影论文
浅谈降低电影院运营成本的途径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的发展之路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的影像符号和象征意义
论印度当代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和成长
试论电视剧《欢乐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基于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IP产业链开发实
新媒体环境下华语电影的纪录片营销策略分析
胶片上的中国足球——国产足球电影发展简史
福贵形象的电影美学价值
论郭敬明作品中的电影化想象
热门电视电影论文
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
论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电影剧作模式论
视觉文化研究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类型人物论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生命的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