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 以贾樟柯的作品析音乐对电影叙事的推动论文

以贾樟柯的作品析音乐对电影叙事的推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3-01

以贾樟柯的作品析音乐对电影叙事的推动

  贾樟柯和他的电影作品概述

  贾樟柯,中国第六代导演中的代表人物,其作品特点十分鲜明,那就是始终将目光投向中国底层社会的小人物身上,从而使作品体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注。从《小武》发端,到好评如潮的《三峡好人》,再到后来的《海上传奇》和《二十四城记》,贾樟柯一直秉承着自己所特有的创作理念。他的叙事沉静温润,从来不做出单纯的道德判断,而是用纪实性的风格表现出来,然后交给观众去判断。其作品在国外收获了很多大奖,包含著名的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其作品的独特风格和“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特点也引起了中国电影界的讨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贾樟柯是一位有着强烈责任感的,艺术才华横溢的导演,他和他的作品本身,就是中国电影多元化发展的重要体现。贾樟柯的叙事更为沉静和不张扬,从不做单纯的道德判断,而是通过个性鲜明的纪实性风格一一拓展;与现代虚无主义相比,贾樟柯更是从不故弄玄虚,倾力专注于历史变迁中的细枝末节,在冷酷的现实中保持着一种温暖的基调。

  贾樟柯作品中音乐对电影叙事的推动分析

  (一)利用音乐推动情节发展

  电影音乐经过百年的发展之后,所起到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衬托和渲染作用,而是广泛融入电影叙事中去,成为影片叙事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贾樟柯深谙其道,所以将音乐叙事利用得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比如《小武》中,有一首叫做《心雨》的歌曲多次出现。小武和梅梅第一次约会的时候,梅梅让小武唱首歌给自己听,但是害羞的小武却表示自己不会唱歌。但是在随后的澡堂洗澡中,高兴的小武却哼唱起了这首歌,他十分悠闲地走进澡堂,嘴里哼着《心雨》,然后镜头给了他一个面部的特写,他像是想起了自己曾表示过不会唱歌,随之会心一笑,索性在空旷的澡堂中引吭高歌。借助于这首歌曲,表明了两个人恋爱关系的确立,从而完成了该阶段的叙事过程。《三峡好人》中,小马哥作为一个热爱港台电影和流行文化的孩子,给影片带来了多首流行音乐。两个人交换电话号码的时候,韩三明的手机响起了20世纪80年代末风靡一时的《好人一生平安》,结果被小马哥嘲讽道:“还好人呢,现在奉节一个好人也没有了。”韩三明打给小马哥,响起的却是《上海滩》的主题歌,从而完成了对两个人的性格刻画。后来在韩三明寻妻和沈红寻夫的过程中,小马哥又先后唱起了《老鼠爱大米》和《两只蝴蝶》两首时下十分流行的歌曲,这两首歌都是以寻找爱人为主题,正好与片中两位主人公的行为相契合,这里的小马哥和他的歌声,更像是一个旁观者,看到别人的故事之后,用歌曲的形式表现出来。贾樟柯利用这些流行歌曲,巧妙完成了叙事,又获得了身临其境的效果。

  《逍遥游》一片,和流行歌星任贤齐演唱的《逍遥游》重名,贾樟柯坦言这是一种刻意为之,而这首歌曲在影片的三次出现,也使得影片的情节发展得以顺利进行。影片中,赵巧巧把《逍遥游》理解为“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然后随之响起了这首歌曲,“让我悲也好,让我悔也好,恨苍天你都不明了。让我苦也好,让我累也好,随风飘飘天地任逍遥。”在随后的两次出现,分别和影片中的“舞蹈”和“约会”两个重要事件相联系,很好推动了影片故事情节的发展,成为影片叙述的另一条线索。影片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并没有真正做到像歌声中唱到的那样悲喜无关紧要,两个叙事线索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实现了主题的深化。

  (二)利用音乐刻画人物形象

  贾樟柯对各种风格的音乐形式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在作品中予以了恰如其分的运用。当这些多种风格的音乐和影片中的人物结合在一起时,人物形象的刻画也在音乐的映衬下得到了突出。

  贾樟柯的电影主人公都是小人物,他们往往都是最底层的劳动者,每天从事着重复和麻木的工作。《世界》中的主人公赵小桃是北京世界公园民俗村的一个舞蹈演员,看似在舞台上风光无限,接受着观众的掌声,实际上自己早已经麻木。画面中,贾樟柯呈现出了一个声、光、电交融在一起的喧闹舞台,这里采用的配乐是高科技舞曲,这是伴随着电子音乐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型音乐,利用电脑合成器制作出一些特殊的音色,速度快,节奏强,基本上没有什么音乐内涵,而是以机械的重复为主,主要是为了制造出一种听觉刺激,听过几遍之后就会觉得厌烦。赵小桃和其他舞蹈演员一起,穿着华丽的服装卖力表演着,这种舞蹈已经不再是一门艺术,而是演员们赖以生存的工具,而且他们也早已对眼前的舞台和耳边的音乐感到了厌烦。华丽的舞台和刺激的声响与赵小桃真实的生活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还是在这部作品中,一位俄罗斯演员带来了一个望远镜,好奇的中国演员们都纷纷跑上楼顶,要用望远镜看一看北京城。当大家都争抢望远镜的时候,只有小桃一个人站在旁边,呆呆地看着北京的夜空。尽管外面的世界无比精彩,自己也十分向往外面的世界,但是却只能在这个狭小的民族村里,一旦离开了这里,自己也将无法生活。这时候就响起了弗拉门戈吉他的声音,其原本是西班牙南部的一种地方音乐,为吉卜赛人所创造,既可以演奏较为规范的古典乐曲,也可以演奏一些即兴的浪漫曲。弹拨出来的吉他声音仿佛不含任何的情感色彩,更像是一种百无聊赖的动作,那单薄的声音恰似小桃头上稀薄的夜空,将小桃这样的人慢慢吸入其中而不能自拔,只能习惯接受。贾樟柯常用这种音乐形式,表现出了小桃的不安、忧郁和失落。

  在《三峡好人》中,主人公韩三明是一个老实巴交的汉子,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对自己的寻妻历程感到十分惶恐。为了体现出人物的这种特点,贾樟柯使用了川剧。影片的一开始,就是用了川剧的音调,从而给影片营造出了一种低沉的氛围,将主人公韩三明面对陌生环境的那种恐惧体现得淋漓尽致。随后在川剧音乐的背景下,镜头对准了船上一个个姿态各异的人们,从表情和服饰打扮上就可以看出都是普通的老百姓,船离岸边越来越远,背景音乐的音量也越来越小,似乎预示着船上人们与故乡的诀别。到了影片的结尾,依然采用了戏剧音乐,依然是低沉和严肃,韩三明寻妻以失败而告终,其实是传统文化对抗现代文化的失败。就连所采用的音乐本身――戏剧,也在近年来的多元文化发展中而日渐消亡。由此可以看出贾樟柯的思考之深入。故乡的变迁,远去的亲人,就如同这戏剧音乐一般,没有了生机和希望,等待他们的又会是怎样的未来?   (三)利用音乐对时代进行复现

  贾樟柯自己坦言,他认为当前的中国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长期以来一直都没有一个很好的记录者能够将转型时期的世间百态记录下来,电影是一个不错的方式,但是还过于单薄,如果能有当时广为传唱的歌曲加入,则这种记录就会丰满很多。这种影像和声音,更像是一部文献,能够长久保留下来。所以他的作品中总是有大量的流行歌曲元素,成为贾樟柯电影音乐使用的首要特征。

  贾樟柯电影创作的特色在于,用个性化的风格来关注集体性的内容,特别是对于当代中国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变化,从反映改革开放变化的《站台》,到反映进入新世纪变化的《三峡好人》,贾樟柯用他手中的摄像机,执著记录着当代中国的发展,包含贫富差异、价值观失衡、情感失落等诸多方面。而音乐则是其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帮手,他的作品中,对现有歌曲的直接引用占到了很大的比例。一方面,在其电影创作的初期,经费十分紧张,没有能力邀请知名的作曲家为影片专门创作音乐。另一方面,贾樟柯也深刻认识到,音乐,特别是流行歌曲,本身就是时代发展的镜子。其本身的记录性特征,即使脱离了电影也会独立存在,更不用说和影片内容完美结合。所以流行歌曲就成为贾樟柯描绘时代特征的重要工具。《小武》中的《心雨》是20世纪90年代初十分流行的一首歌曲,在电视、歌舞厅、街边的卡拉OK等场合经常出现,集中体现出了改革开放初期人们那种想要摆脱束缚,同时又略显焦躁的心态。《三峡好人》中出现的《老鼠爱大米》和《两只蝴蝶》,都是网络歌曲,时值网络逐渐普及,网络歌曲也应运而生,两首歌曲虽然内容直白,但是曲调却比较流畅,受到了普通人的欢迎,小马哥作为一个其中的代表,唱出了这两首歌,将网络时代下人们生活状态和文化诉求状态清晰反映出来,既符合小城实际的生活状态,又使得其纪实性风格得到了彰显。

  《海上传奇》中,先后出现许冠杰的《浪子心声》、邓丽君的《雨花夜》以及潘迪华的《永远的微笑》等歌曲。《浪子心声》中的励志、《雨花夜》的中清冷和落寞以及《永远的微笑》中的淡淡的哀愁,都成为影片情绪中的一种。而且由于电影《海上传奇》展现的是上海近百年来的沧桑变化,相比较贾樟柯以往的作品来讲,该片的格局要宏大得多,整部片子里的音乐元素很丰富。在沧桑悲悯的主基调中,适时加入了不同时代具有鲜明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包括上海近代的流行音乐、古典音乐,等等。当观众听到这些歌曲的时候,好像是自己的心弦突然被拨动,唤醒了一段尘封的记忆。

  综上所述,伴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电影音乐的作用和功能已经得到了电影导演们的普遍认可和重视,而今天不同导演在电影音乐的使用上所体现出的不同风格,则是对这种认可和重视的最好体现。贾樟柯作为一名个性十足的导演,在电影音乐的使用上也呈现出了鲜明的风格和特征,这些音乐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影片情节的发展以及主题的深化等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贾樟柯来说,音乐则像是另一台摄像机,记录着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而中国电影和电影音乐,也正是因为有贾樟柯这样个性导演的加入而丰富多彩。

以贾樟柯的作品析音乐对电影叙事的推动

论文搜索
关键字:作品 电影 叙事 音乐 贾樟柯
最新电视电影论文
浅谈降低电影院运营成本的途径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的发展之路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的影像符号和象征意义
论印度当代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和成长
试论电视剧《欢乐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基于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IP产业链开发实
新媒体环境下华语电影的纪录片营销策略分析
胶片上的中国足球——国产足球电影发展简史
福贵形象的电影美学价值
论郭敬明作品中的电影化想象
热门电视电影论文
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
论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电影剧作模式论
视觉文化研究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类型人物论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生命的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