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 电影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异同论文

电影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异同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3-05

电影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异同

  在无声影片时代,法国的阿诺尔就指出:“电影是一种画面语言,有着自己的单词、语法、省略、文法和规律等。”镜头画面是电影主要的叙述和描写方式,同时有对话、旁白、音乐等这些声音要素的配合以及镜头的切换和组接,这些同为电影的基本特征。通常人们称电影的这一特点为电影语言。

  众所周知,文字语言是创造文学形象的惟一途径。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它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因此文字语言所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都不是直接的,而是一种间接形象。而电影则不同,电影创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的手段不是文学语言,而是有声音的画面,因此其所创造的形象具有直接性,是一种直接形象。基于此,电影和文学在创作和欣赏两个方面就存在着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不同之处表现为,在创作时,文学家需要用文学来塑造心中的文学形象,实现文学形象向文学语言的转变;而电影家可以通过有声音的画面来展现电影人物形象,将电影语言转换成画面形象;而在欣赏时,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需要进行想象和联想将文学语言转化成文学形象,观众在观看影片时则无需进行想象,只需通过形象的感受、直观的体验实现画面形象向电影语言的转变。本文以文学作品《呼啸山庄》的语言表达为切入点,来对文学语言和电影语言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阐述。

  一、认识“语言”的内涵

  语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习以为常的,这致使我们常常将语言的存在人为的理所当然的事情,而对其有所误解。瑞士语言学家很早就对语言进行了研究,他的重要贡献在于,区分了“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概念,奠定了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基础。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抽象的心理现象,是社会的,不是个人的独创,是社会成员约定速成的,具有稳定性和强制性;而言语是个人的,是个体运用语言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是一种个人行为。总而言之,语言与言语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乔姆斯基也阐述了自己的语言理论,他认为语言是由语法、语音和语义三部分构成的。

  电影的诞生在电影界和语言界引起了的关于电影语言的争议。争论的焦点是电影是否是一种语言,而这个问题最早是由克里斯丁?麦茨在1972年欧柏林大学生电影会议上提出的。匈牙利著名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曾经认为电影是一种形式新颖的语言。虽然人们认为电影是一种语言,但是电影的发展几乎没有受到过语言学的指导。

  二、电影语言和文学语言的特征

  电影同文学相比诞生较晚,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的文艺形式,但是它与文学作品有着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具体表现在语言风格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有学者指出,电影是一种语言艺术,但是同文学语言相比,尤其特殊性。

  (一)从功能上具有语言的相似性

  既然文学和电影都被称为语言艺术,那么二者一定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似性。观众观看电影,读者阅读文学作品,这两个过程其本质都是语言的交流过程;而且观众和导演、读者和作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互为前提的。具体来说,作者的写作实际上是在进行语言的编码,而读者的阅读就是在对作者的编码进行解码。读者和作者之间能够实现顺畅的沟通,前提在于二者所使用的语言代码是为二者共同熟知的。而导演和观众之间的语言交际也要遵循这样的前提。

  (二)从作品创作上也具有相似性

  在文学作品《呼啸山庄》中,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所处的社会环境是畸形和残酷的,这使得他变得心理扭曲。从小所处的生活环境使他心理和性格上产生了变化。他是一个被抛弃的孩子,是恩萧先生收留了他,让他住在呼啸山庄。呼啸山庄远离外界,环境阴沉,这留给幼年的希斯克利夫以深深的印象。恩萧先生十分关心希斯克利夫,让他去学校接受正规教育;但是恩萧先生死后,辛德雷成了呼啸山庄的新主人,他对希斯克利夫十分苛刻,将希斯克利夫从呼啸山庄赶了出去,并迫使他辛苦地劳作。因此,希斯克利夫对辛德雷非常痛恨。希斯克利夫长大后对凯瑟琳(辛德雷的妹妹)产生了爱意,而凯瑟琳也对希斯克利夫满怀爱恋。但是双方的身份和地位有着很大的差异,希斯克利夫就如同一个仆人一样,凯瑟琳没有勇气嫁给他;而希斯克利夫也认为同凯瑟琳结婚是不可能的。因此他离开了呼啸山庄,开始了独自闯荡。经过努力,希斯克利夫最终变得富有,他再次来到呼啸山庄,但是凯瑟琳已经成了埃德加?林顿的妻子。这使得希斯克利夫更加痛恨辛德雷,他决定报复辛德雷。他对凯瑟琳依然有着深深的爱,但是凯瑟琳生下一个女儿后就去世了。后来希斯克利夫娶了埃德加的妹妹伊利莎贝拉,为了获得林顿家的财产,他逼迫凯瑟琳的女儿凯西嫁给自己的儿子,但是他的儿子不幸去世,希斯克利夫未能如愿,而凯西却对哈里顿产生了爱意。当年老的希斯克利夫孤独地看着这由复仇而造成的一切时,充满感伤和痛苦。

  (三)从文艺创作的角度出发

  不论是电影语言还是文学作品的语言,都对人物形象的鲜明个性进行了极大的塑造,都安排了能够反映人物形象的故事情节,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从文学作品和电影《呼啸山庄》我们都能看到作者所要展现的希斯克鲁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无情和暴虐。

  (四)从文化的价值倾向上比较

  无论是电影语言还是文学语言都能够展现出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现代主义流派、现实主义流派和后现代主义流派不仅在文学语言上存在,也在电影语言上存在。现代主义深受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等这些西方理性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注重作品的思想内涵,例如人性的异化,追求独特的艺术风格,采取荒诞化意识流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现实主义则要求对现实生活的再现,追求真实客观,具有典型性,刻画真实的现实生活的人物心理;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不采用对现实生活合理叙述的方法,而是用情感展开自由表现,甚至为求得故事的真实性和连贯性会采用自由宣泄的方式,这使得作品在想象和现实之间游走。后现代主义的电影具有突出情绪,弱化情节的特点。后现代主义深深地受到非理性主义、解构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影响,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呈现的思维方式更倾向于无我性和非原则化主张,而艺术体裁和表现手法更为多样化。   三、电影语言与文学语言之间差异性

  (一)在构成要素上,二者有所不同

  文学语言的构成元素是文字这一人为的书写符号,而抽象的代码是它的语言单位,词素和音素则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而电影语言的构成元素却是自然符号,而且不存在最小的信息单位。摄影形象、影片的言语、音乐和剧本等是构成电影语言的重要内容。电影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诞生的,用画面和镜头来影响观众,所以可以说电影语言本质就是视听语言。此外,文学语言和电影语言都要讲究语法,但是二者的语法存在着差异,前者的语法是以单词为出发点,进行词类的划分,对句子形态和语用语义进行分析;而后者的语法则是以镜头为出发点,进行全景拍摄和影片剪辑。最后两种语言在其构成要素上还存在差别,具体表现为对形容词的使用上,即文学语言在描写人物和场景的时候多使用形容词;而电影因为有了影响画面的直观感受,对人物和场景刻画时就不需要或很少使用形容词。

  (二)从语言的修辞风格来讲

  文学语言十分重视运用修辞对语言进行加工,例如在作品《呼啸山庄》中,对山庄的描写就能够很好地说明这一点。为了表现山庄环境的阴森幽深,在描写密林、山石、夜景等景物时采取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而电影语言则更多的使用隐喻或象征的表现手法,利用镜头的切换,烘托氛围,渲染气氛,表现影片的主题。一般而言,电影的表现手法对观众的审美水平是有所要求的,例如在影片《呼啸山庄》中,镜头切换,各种日常的生活场景呈现在观众眼前,从空间和时间的多重角度对这些场景进行感知,获得的是文学语言所难以传达的现实感。再比如,影片对回忆进行显示时,会采取黑白影像来代表那些暗淡凄惨的过去,而对如今富有的希斯克利夫进行表现时,影像不再是黑白设定,有了光彩,这种明显的对比带给观众以鲜明的感受。此外,不同的电影镜头角度,会彰显出不同的思想情感;仰视的画面,观众会有压力之感;平时的画面,观众会觉得平和自然。

  (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

  电影语言的主要作用就是叙述说明,这是通过对人的视听感知经验和主观思维活动进行模拟实现的。这也说明,电影语言具有创造性,都是在忠于人的视听感知经验基础上进行变化和运用,因此仅仅依靠感知,电影语言就可以直接被观众接受;而文学语言具有概括性,它融合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观众要通过对其抽象性的理解才可以接受。另外,文学语言和电影语言的另一个差别是对人物的表现程度不同,文学语言能够深入地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电影语言却不能够深入展现人物内心,只能够进行表面的、外在的展现。

  (四)两种语言存在的状态不同

  文学语言具有静态的特点,注重表达的连贯和流畅,在两维空间存在着,是一种严密的线性存在;而电影语言是三维的,不仅能够在视觉上感知,还能够在听觉上感知,具有立体感。电影语言所具有的连贯性是依靠光波和声波来实现的,而且具有动态特点,这是因为电影镜头的切换造成了视觉和听觉的流动,使得其缺乏文学语言的稳定性。

  四、结 语

  综上所述,电影语言重在视觉和听觉感受,依靠声波和光波来进行情感的抒发和故事情节的开展,而文学语言则讲究文字书写符号的优化组合,依靠篇章结构和题材样式来表达深刻的、抽象的思想和情感,虽然各有特点,各有不同,但带给读者和观众的艺术审美和对艺术的理解和认知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电影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异同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语言 异同 文学 电影
最新电视电影论文
浅谈降低电影院运营成本的途径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的发展之路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的影像符号和象征意义
论印度当代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和成长
试论电视剧《欢乐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基于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IP产业链开发实
新媒体环境下华语电影的纪录片营销策略分析
胶片上的中国足球——国产足球电影发展简史
福贵形象的电影美学价值
论郭敬明作品中的电影化想象
热门电视电影论文
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
论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电影剧作模式论
视觉文化研究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类型人物论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生命的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