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 试析《白鹿原》小说语言和同名电影语言的比较论文

试析《白鹿原》小说语言和同名电影语言的比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3-06

试析《白鹿原》小说语言和同名电影语言的比较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066-02

  《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陈忠实经过六年艰辛创作,终于完成了这部长达近50万字的长篇小说。小说的背景设在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细腻地刻画出白鹿村里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本书因其深厚的民族历史内涵,和令人震撼的史诗风格于1993年6月出版后,深受广大海内外读者赞赏。1997年荣获中国长篇小说最高荣誉――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后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话剧、舞剧、秦腔等多种艺术形式。

  影片《白鹿原》由导演王全安拍摄,于2012年9月15日全国公映。影片以“白家”和“鹿家”在白鹿原上的争斗为背景,以形象的画面语言深刻地表达了北方农民骨子里的野性和人与人之间看似简单又复杂的关系。白鹿原住着白、鹿两姓人家,白嘉轩(张丰毅饰)是族长。长工鹿三(刘威饰)的儿子黑娃(段宏奕饰)带回一个叫田小娥(张雨绮饰)的女人,要与其拜堂成亲,被掌管祠堂的白嘉轩拒绝。黑娃和田小娥参加农会并率众怒砸祠堂。革命失败后黑娃逃出白鹿原,田小娥求乡约鹿子霖(吴刚饰)容饶黑娃,被鹿子霖逼奸,又在其诱使下勾引了白嘉轩的儿子白孝文(成泰?饰)。白嘉轩惩戒白孝文并与其断绝关系,白孝文撇下已经有孕在身的田小娥,自卖当兵,从此了无音讯。鹿三怒杀田小娥,已成土匪的黑娃回来寻仇大闹白家,鹿三羞愤上梁自尽。

  电影选取了以田小娥为中心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改编。改编后电影的情节结构与原著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两种艺术形式的叙事手段、思维方式以及对作品的诠释是不同的。首先,小说是文字语言的艺术,它以文字为载体,通过想象带领读者间接体验作者描述的世界,同时可以欣赏到文学语言的魅力。电影却不同,它通过声画和富有色彩感的影像来冲击观众的感官,使观众接受的是一种更为直接的艺术体验。我们所说的电影语言,不是指电影中的对话、独白或旁白,而是指由摄影机拍摄出的电影所呈现的所有元素,包括画面和音响,特别是电影画面,画面犹如语言对于文学一样,是构成电影语言的最基本的要素。本文通过对比《白鹿原》小说和电影两部作品的三个片段,指出文学语言和电影语言的几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一、田小娥到白鹿村之前

  小说中黑娃和田小娥的奸情被郭举人发现后,一个被郭举人结了工钱赶走,一个被休回了娘家。黑娃自己找到田小娥的娘家,自己提亲把田小娥娶走。

  电影中郭举人发现他们奸情之后对俩人用了私刑,一个吊着打,一个被夹了手指,最后被别的麦客扔到麦地里,“主人给了我钱,要你的命呢,杀人那种事,我做不来”。

  两个片段都交代了黑娃和田小娥一起回到白鹿村的原因,为之后的故事做了铺垫。然而叙述过程却是不同的,体现了影视作品诠释上的差异性。从表现方式来说,小说中用了大量的语言,电影中只用了11个镜头,14句话,而且非常简短、有力。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片段的最后一个镜头是个远景,在一片黄灿灿麦埂地尽头,阳光透过阴云照射在孤零零的一个牌楼上,这可以被理解为是电影中的一种修辞手段。文学的修辞,主要靠各种文字语言,而电影修辞的手段却十分丰富,包括蒙太奇,声画对位,电影的景别、角度、长短的变化,各种长、短焦距和变焦距镜头等的镜头,以及影调、线条所造成的气氛效果等,都可以达到修辞的目的。与小说相比,电影在画面形象上是明确的,而画面语义却是不确定的。这个牌楼在影片中多次出现,它代表什么?需要观众自己理解。

  二、田小娥祠堂受罚

  小说中这个片段开头是这样描写的:这件事不消半天,就在白鹿村风传得家喻户晓。白嘉轩在事发后的一天早晨听到了族人的汇报,当即做出毫不含糊而又坚决的反应。在修复完备的祠堂正厅和院子里,聚集着白鹿村十六岁以上的男女,女人被破例召来的用意是清楚不过的。白孝文主持惩罚一对乱淫男女的仪式显得紧张。他发蜡之后接着焚香,领着站在正厅里和院子里的族人叩拜三遭,然后有针对性地选诵了乡约条文和族法条律,最后庄严宣判:“请子霖叔说话。”鹿子霖站在祭桌的另一边,努力挺起腰绷着脸。他被孝文请来参加族里的聚会十分勉强,借口推辞本来很容易,他沉思一下却朗然应允了。他对孝文轻轻摆摆头,不失风范地表示没有必要说话。

  电影中一开始就是祠堂里石碑前的大全景,只有白嘉轩和白孝文是正面,乡党们都是背对着镜头,看不出年龄,看不出男女。后来通过镜头的切换,看到了这乡党里有男有女,有年轻的,有年老的。鹿子霖的身份和立场可以从全景镜头看到,人群中他鹤立鸡群,说明他地位的与众不同。而他站在人群中,并没有和白嘉轩站在一起,说明现在白鹿村的两个大家族的统治者是白家,而鹿子霖跟他是站在对立面的,从两个人的位置关系突显了两家人的矛盾。

  小说原著中用大量篇幅介绍了白鹿两家的明争暗斗,表面上相互尊敬,和睦相处,而从几代人的生活轨迹中不难看到,一会儿白家占上风,一会儿鹿家占上风,两家暗地里都在较着劲。所以小说在上面这个片段中,并没有强调两家的矛盾,而是着重描写白孝文继承族长之后像父亲一样主持仪式,仍然要和鹿家和睦相处。影片因为片长的限制,对这个矛盾没有过多铺垫,所以在这个片段中用画面语言突出了两家的矛盾和立场的不同。电影通过镜头语言对小说中的情节做了调整,体现了两者的相同点,语言是为故事服务。

  三、田小娥被杀

  小说中在鹿三去杀田小娥的路上有这样一段描写“鹿三背着手走过村巷,出了村口就踏上慢坡道,树木稀少了光线亮晰一些了,踏上窑院的平场,止不住一阵心跳。自从黑娃和这个来路不明的女人被他撵出家门住进这孔窑洞以后,鹿三从来也没有光顾过这个龌龊的窑院,宁可多绕两三里路也要避开窑院前头的慢坡道儿”。在鹿三杀了田小娥后,小说写道“他从地上捡起那块烂布,重新裹缠住梭镖钢刃,走出门来,拉上门板,锁上那把条笼形的铁锁,出了窑院,下了慢坡,走进屋墙和树木遮蔽着星光的村巷,公鸡刚刚鸣叫二遍。”   影片中田小娥被杀当晚是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下破旧的窑院为全景,接着是窑洞里的寂静和毫无生机下田小娥躺在炕上,她无力地抚摸着腹中胎儿,快要饿死了。然后是鹿三敲门后进来一张带血的脸,窑洞的黑暗预示着人内心的黑暗。在杀了田小娥后,鹿三出了窑洞,外面都是雷雨的声音,还有他的摔倒,都是对心理活动的演绎,观众感受到了他杀人之后内心的恐慌。

  小说中的文字语言侧重对环境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它的环境是主观的,都是主人公看到的事物。而电影语言侧重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它对环境的表现是导演刻意安排的,必须为剧情服务。

  四、小结

  综上所述,小说和电影的相同点,一是叙事结构的完整性。尽管这部作品小说的跨度要比影片大很多,但就故事情节的叙述都是完整的。二是语言的形象性。小说对人物都有细致形象的描写,而电影也通过画面语言进行了逼真的演绎。两者的差异在于:1.立足点不同。小说的语言,是通过作者的笔描写出作者的口气的。而电影,是作者通过镜头来说话,除了必要的旁白,只有镜头表达作者的思想。2.内容的明确性不同。小说对于人物的描写不管多么细致,都需要读者自己想象。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电影中“哈姆雷特”是什么样子,会给我们留下直观的印象。3.创作过程不同。小说是一个人智慧的结晶,因此小说的语言是个人的风格,电影是多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体现的是团队的风格。

  电影与小说虽然共同属于“叙事”这种艺术门类,但它们却又各不相同。美国乔治?布鲁斯东说:“小说和电影艺术的最根本的出发点是让人‘看见’,但它们让人看见的方式却迥然不同”,“人们可以通过肉眼的视觉来看,也可以通过头脑的想象来看。而视觉形象所造成的视像与思想形象所造成的概念两者之间的差异,就反映了小说和电影这两种手段之间最根本的差异。”

试析《白鹿原》小说语言和同名电影语言的比较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语言 电影 比较 小说 白鹿原
最新电视电影论文
浅谈降低电影院运营成本的途径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的发展之路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的影像符号和象征意义
论印度当代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和成长
试论电视剧《欢乐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基于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IP产业链开发实
新媒体环境下华语电影的纪录片营销策略分析
胶片上的中国足球——国产足球电影发展简史
福贵形象的电影美学价值
论郭敬明作品中的电影化想象
热门电视电影论文
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
论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电影剧作模式论
视觉文化研究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类型人物论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生命的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