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基于人性教育新思潮的《红楼梦》家塾生活窥探论文

基于人性教育新思潮的《红楼梦》家塾生活窥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3-07

基于人性教育新思潮的《红楼梦》家塾生活窥探

  中图分类号:I207.4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294-02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作者曹雪芹在家族没落时所作,其中讲述的封建社会中上层大家族的兴衰历程,涉及内容极为广泛丰富,不仅在人物的描述上熠熠闪辉,更创造出了无法企及的思想价值、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在这里,我们撇开宝黛这条感情线,对书中所展现的以家塾为代表的明清教育进行研究探讨,对明清时期的传统教育形式分析,旨在更深的理解清朝学生的生活足迹。

  一、《红楼梦》中家塾生活概述

  家塾是私塾的一种表现形式。私塾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到了清代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并在此期间发展为一定的规模,不管是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还是在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虽然私塾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强的优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历史的长期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尤其到了清代时期,这种弊端暴露的更为明显。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描述,其弊端也在多方面得到了体现,如在第九回中《训劣子李贵承申饬,嗔顽童茗烟闹书房》等,都对清朝时期的私塾生活进行了描述。

  二、《红楼梦》中家塾生活的特点

  (一)家塾生活中的主要教学内容

  《红楼梦》在第三回的描述中这样写道,贾母因问黛玉读过何书,黛玉答刚念了《四书》,在第十二回中又写道,贾政训斥宝玉不要只读写诗词歌赋,应该更多的读一些《四书》和《五经》才是正经事,才能完成中举当官的任务,大意是说即便再读三十本《诗经》,也不过是掩耳盗铃,对自身事业的发展毫无用处。此外,贾政还说道,什么古文和诗经,一概不用细读,只要先把《四书》背熟才是最要紧的。由此可见,即使是贾家这样的贵族家庭,也是需要严格按照传统的应试进行学习。从对《红楼梦》的其他多回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清代的家塾生活中,其主要的教育内容就是规定的那几本教材,呈现出较强的单一性,比较单板和陈旧,这与当时的整体政治经济环境和传统的科举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这种社会背景和教育模式下,所有的学生几乎都要严格遵循读书的流程,其中《四书》和《五经》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

  (二)家塾生活中的主要教学方法

  其实不管是在家塾生活中,还是在范围更广的私塾中,其教学管理的方法大同小异,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规章制度,一旦学生违反了规定,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在私塾发展的过程中,塾师有着不容僭越的绝对权威,不管是学生还是学生的家长都要对塾师给予较高的尊重,这一点在《红楼梦》的第二回中有所体现,贾雨村在求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介绍他去与贾府结识的时候,林如海说,因向蒙教训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就可看出塾师的社会地位较高。正是由于塾师的地位较高,所以其具有绝对的权威,对学生的要求积极严格,在学生面前没有一丝微笑,没有半句学习之外的交谈,其中贾代儒就是这类塾师的典型。在《红楼梦》第十二中,贾瑞因一时违规受到了贾代儒的严厉惩罚,不仅被打了三四十大板,更是不许他吃饭,让他跪在院子里读文章,可见当时的家塾规定之严格。

  (三)家塾生活中的主要培养目标

  清代是科举制度较为盛行的时代,不管是大户人家还是清贫学子都希望通过科举制度改变人生,转变命运,所以几乎所有的学子都会定期参加每年的考试。《儒林外传》中的范进中举一文就鲜明的体现了这一点。

  三、《红楼梦》中家塾生活的具体分析

  (一)宝玉在藩篱社会中的越轨

  如果我们能够对《红楼梦》这部传世经典进行细细品读,就可以从中发现宝玉其实是某种程度上的曹雪芹,作者曹雪芹先生在宝玉这个角色的塑造上融入了自己太多的情感体验和思想。众所周知,《红楼梦》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完成的,而此时的社会虽然从表面上看来是国家昌盛,思想统一,但其实各种思想暗流涌动,不断产生碰撞和冲突,由此新的思想流派不断产生,只不过由于国家皇权的控制,使得各派思想潮流只能一直潜伏在暗。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越是被压抑的东西反而发展的更快,思想的发展和更新同样如此。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之时,正值西学东渐的教育思想传入,并且在明末清初的时候,顾炎武和王夫之等人的人权思想,以及章学诚等人的实学教育思想不断得到发展,并在清朝时期发展到鼎盛,这些先进的思想无疑对曹雪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镜中我”理论在师生关系中的融入

  “镜中我”理论是社会学上的术语,近些年来,随着学科之间的逐渐交融,渐渐被引入到传播学中去,有助于我们对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从最本质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从而获得最彻底的感悟。“镜中我”理论最初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库利于1909年在其著作《社会组织》中提出,其基本含义就是指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己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逐渐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是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来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不断认识和把握自己,目的是为了适应既定的社会规范。这一理论在对《红楼梦》的家塾生活进行研究中体现的较为明显。

  (三)家塾生活中学生之间的情感归属

  任何人都有一种寻求归属的情感,这是与生俱来的,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朋友之道,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看一个人的品性如何,只需要看他的朋友怎样就可以,在现代社会同样如此。在我国传统社会中,对朋友的选择更是十分重视,在我国传统家庭教育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们在《红楼梦》中也可以看出富贵人家对朋友选择的重要性。如在第八回中,宝玉央求贾母允许秦钟陪自己去家塾读书,贾母看到秦钟举止温柔,形容标致,便认为秦钟是陪宝玉读书的最佳人选,心中十分喜欢,于是决定让秦钟与宝玉一同读书,并赐礼物给秦钟。而宝玉之所以极力想让秦钟陪自己读书,是因为秦钟同自己有相同的爱好,排斥功名利禄,这也表现出了宝玉内心的孤独感,迫切需求归属的强烈愿望。此外,由于学生是教育的中心,因此要想解决教育中的问题和矛盾,首先应该对学生的心理世界有充分的理解,认识到学生与生俱来的归属感和身份感。在《红楼梦》第九回中,通过对家塾生活的一段热闹的场景,表现出了学生的分帮心理。从贾家大闹学堂这一回来看,学生都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在情感上得到了满足,实现了自我的自尊感和价值感,这一点对于现代的学生教育问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红楼梦》中对家塾生活的描述和我们对其的分析探究,可以对清朝时期的学生生活和传统教育形式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并且从中反映出了一定时期的整体教育状况。此外,还能从经典中分析出学校和教师、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为现代社会的教育方式和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冲突提供借鉴。总之,对《红楼梦》中的家塾生活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基于人性教育新思潮的《红楼梦》家塾生活窥探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育 思潮 红楼梦 生活 人性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