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论文

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3-10

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8-0223-0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里有这样一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今这句话已成为国内许多师范院校的校训,在警示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简单的一句话,却深刻道出了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实践者,是在教书的过程中体现其育人的高尚情操。教师是立校之本,而“立德树人”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人师表”才能更好的“立德树人”。如何让大学生更好的成长、成人、成才,就需要高校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并充满激情的投身于师德建设中。师德建设不是一成不变的规矩,而是随着时代的潮流不断发生改变。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除了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更多的需要教育者去思考、去转变,努力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师德与师德建设

  (一)师德

  师德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一部分,是学生成长学习过程中的标杆。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师德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爱为魂,“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从爱学生的角度讲,就是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高为师,教师对某一专业研究领域要有丰富的知识、精通的业务、严谨的治学态度、注重创新能力,这也是师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身正为范,教师以德为本,行为端正、人格高尚。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影响教学质量,人格魅力要靠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来塑造,教师职业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好师德培养好教师,好教师造就好学生,好学生谱写好未来,可见师德的重要性。

  (二)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师德建设是与时俱进的,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这关乎整个国家教育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落实师德建设,就务必掌握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教师工作虽平凡,但蕴育着伟大;虽辛苦,但充满收获的快乐。要把教师职业作为一项伟大而神圣的事业去追求,既要确定职业目标,也要处理好个人志趣、追求与社会需求间的关系,建立起只要勇于付诸实践,勤于积累,通过辛勤努力便可成为合格教师的信心。爱岗敬业、踏实苦干、发扬民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追求人生价值。

  2.加强教师职业责任感。作为教师,必须在思想和观念上明确自己的责任,并能把这份责任转为对职业、对学生的热爱,也体现出教师的道德素养。将责任落到实际行动中,坚持教育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事业负责,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3.引导教师严守职业道德和纪律。职业纪律、职业道德是职业劳动者需要遵守的规章制度和要求,是维持教育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楷模,就必须遵守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要强化教师角色意识,准确把握为人师者的一言一行,处处做表率,管得住自己,才能管得好学生。要提高教师廉洁从教的自觉性,自觉抵制市场经济对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抵制以教谋私、唯利是图、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

  4.优化教师工作作风。教师的职业作风反映了教师在职业活动中的态度和行为,其是教育的一种无形和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明显的示范性,这种无形的力量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师要建立热心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学术风气,敢想敢说敢为,敢于向权威挑战,敢领学术之先,在教育科学和现代科学中有大作为。要着力在教师中发扬团结奋斗、互相协作的风格,在教育的过程中养成好风气。好风气就像好空气一样,无论是对一个人、一个团体,还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

  5.提高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技能反映了教师从事教育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是教师实现职业理想,形成高尚职业道德的重要保证,是事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和主要要求,是评判教师能否胜任工作的重要标准。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才能将教育上水平、上层次。

  二、师德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及成因

  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发展规律而发生改变的,不是被固化的制度,也不是被定死的条款,所以要用与时俱进的态度去看待它。在师德建设不完善的过程中,个别高校部分教师出现了一些职业行为失范的问题,但这不代表整个社会师德的丧失,不能以偏概全。应该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这些不利于师德“名誉”的问题[1][2][3],这些问题的表现及成因为:

  (一)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竞争意识不强

  国内大多数高校教师都是事业单位编制,这也使得他们自踏进校门,上了这个岗位,就给自己的人生吃了一颗无需竞争的定心丸。不用担忧一辈子的生存,无论怎样都有一个“铁饭碗”,没有竞争的压力。渐渐的,工作生活变得安逸,也就缺乏了竞争意识。

  (二)意志消沉、敬业精神缺失,事业心不强

  社会改革、市场经济转型对师德建设的各方面也产生了诸多影响,可以说有的是市场经济的衍生物,有的是社会不良风气造成的。一些高校教师过分追求物质利益,为自己开创第二职业,而忽视自身的从教身份,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它处,对待教学散漫。甚至有的高校教师介自己的任课之便,考试卖题、卖答案,不择手段谋取私利,影响高校的考风考纪,敬业精神在慢慢流失。除了教师的个人问题,教师的整体面貌或多或少也受着大学生的影响。如今高校学生主体为极具个性的“90后”,由于受社会大环境影响,“90后”大学生学习观念淡薄,甚至有些学生产生了“学习无用论”。他们不尊重课堂,不尊重教师,这些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打消了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性。大学校园的主体就是教师和学生,个别教师自身出现问题、学生群体出现问题,都将改变教师的事业心,无疑给师德建设提出更大的挑战。   (三)个人享乐主义占上风,爱生作风不强

  步入大学,上完课的最大变化就是下课很难找到任课教师,教师似乎只教课、不育人,一学期、一学年对他们来说或许只是教学的一个轮回。实际上,大学教师承载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责任,个别教师只想着完成课程任务,把更多的时间留为己用,甚至把课堂上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归咎于学生自己。从不耐心去研究学生群体的变化特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改善自己的授课情况,且能“对症下药”,让享乐主义靠后,爱生情怀靠前。

  (四)科研弄虚作假、论文抄袭剽窃等学术行为不端,育人意识不强

  如今高校为了提升学校整体的师资水平,要求高校教师重科研、搞项目、发论文,导致部分高校教师盲目的注重效率,忽视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职称的评定关系教师的切身利益,评定的一些条条框框也使得高校学术功利化,学术论文篡改抄袭、花钱代写,科研项目弄虚作假等败坏现象频繁出现,严重破坏了高校良好的学术氛围,造成整个社会对高校教师学术诚信的怀疑,产生恶劣影响。

  (五)语言不规范,举止不文明,师表观念淡薄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高校教师,其承载着社会的希望,承载着教育大学生如何做人、做事的责任。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也在无形间传授一种人格魅力,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但是,现实中出现了部分教师语言不雅、辱骂学生、上课穿着随意、举止不文明等现象。为人师表的观念淡薄,不重注自己“为人师表”的身份,诋毁教师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不能很好地给学生做典范,有违教师的师德。

  三、加强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要强化师德,加强师德师风建设[4],不仅是教师本身的问题,而且也是社会的问题。不能片面的只强调教师自身的作用,仅想通过对教师的整训达到建设师德的目标,未免强人所难。所以要从社会到个体着手,多措并举,才能有效强化师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高校教师要与时俱进,努力促进自身和谐发展

  教育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教育也在不断改革,教育的灵魂是师德,师德必然会随着教育的改革而发生变化。所以,作为高校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能够与时俱进,耐心研究新时期高校教育所提出来的新问题、新挑战,不断了解新一代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将丰富的师爱融入到教书育人中,让师德体现得更为高尚。新时代的高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培养适应复杂多变教育环境的能力,以身作则,才能创造出一种和谐的高校教育,在和谐中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

  (二)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提倡鼓励鞭策

  在高校依然需要进一步发扬尊师重教的光荣传统,“90后”大学生群体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对传统文化观念淡漠,高校要对“90后”大学生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督促大学生尊重教师、尊重课堂,并能提升学习观念。教师在赢得学生尊敬的前提下,就会受到鼓舞激励,同时也能时刻鞭策教师不断完善自我。

  (三)提高待遇,激发工作热情

  师德的灵魂主要是爱岗敬业,要使教师能够爱岗敬业,只有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发展的机会,尽量缩小行业之间的差距,让高校教师更有信心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之中,才不会有其他的念头,才不会意志消沉,才能充满热情地工作。

  (四)教育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建章立制,确立正确的师德评价体系,既可以使教师行有所依,教育主管部门也能够有据可依的考核与评价教师的师德情况。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重要参考,对教师起到进一步的督促作用。同时,多树立典型,利用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让教师学有榜样,干有方向,使师德建设工作充满生机。要完善师德评价内容和方法,健全学术不端行为预防查处机制。要善于利用社会实践、师生互动、网络教育服务等多种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引导。

  总之,高校师德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师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高校教师不断提升自身道德意识,更需要社会与教育群体的共同努力。随着师德规范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和发展,高校教师整体道德素质的提升将会指日可待。

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师德 对策 建设 问题 成因 研究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