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浅析疼痛的心理学因素论文

浅析疼痛的心理学因素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3-11

浅析疼痛的心理学因素

  痛觉是与神经系统紧密联系的一种躯体的或内脏的感觉现象,是与生命的进化过程相伴随而形成的。从原始的单细胞动物直至高等动物,都具有自身保护、避免环境伤害的生理本能。[1]疼痛,便成为机体保护本能的警觉信号。疼痛通常又是与不愉快的情绪和逃避行为系相联系的。没有人喜欢感受疼痛,所以在遇到疼痛或者意识到即将遭遇疼痛的时候会下意识的选择逃避和远离。

  疼痛是一种辨别对机体有伤害的各种刺激的感觉,它既是一种生理反应,又是一种心理体验;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疼痛经历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对特殊刺激的生理反应。例如,一些妇女在生产的过程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剧烈的疼痛,同时会伴随着兴奋和高兴。反之,当人们处于某种焦虑中时(比如在医院手术前)甚至一丁点微弱的刺激也会感到强烈的疼痛感。很明显,疼痛是强烈依赖于情感和思想的知觉反应。

  痛觉是一种非常特殊而复杂的感觉,由于从刺激开始到痛觉形成的过程中,介入了多种心理因素和情感、情境的体验,致使痛的可塑性和多变性表现出来。[2]在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认知范围内,尽管人体有各种各样的感觉,但从来没有哪种感觉会像痛觉这样明显受到心理变量和情绪色彩的影响。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心情特别好的时候,身体上的疼痛及不适似乎会大大减轻甚至自动消失,而心情低落的时候仿佛身上无处不痛。

  同时,痛觉还与注意、暗示是密切的联系着的。很多早期的研究辨明,当注意集中在疼痛上时,疼痛会加剧;从疼痛分心去注意其他事情则可以减轻疼痛。比如,运动员在激烈的竞技场合,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可以忍受剧烈损害而不感到疼痛受伤,但竞技刚刚结束,会顿时感到疼痛不已,甚至动弹不得,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更加常见的亲身经历如我们在考试进行中,对于疼痛的关注度大大降低,会减轻甚至忽略自身疼痛。

  人体的一个独特而复杂的感觉――痛觉,无不与众多的心理因素相关,受到情绪、情感、意志、暗示等心理过程的制约和影响,在脑的系统里是一个非常广泛的作用区域,而不仅仅限于一个特异的痛感觉中枢。如果运用神经和心理的调节手段,主动避免某些痛觉和意外致痛因素的发生,以及善于识别受教育者潜在的痛苦和负性情绪的干扰,无疑是促进教育过程顺利进行的一个积极的去向和方法。

  由于对疼痛的不同态度,不同的环境以及不同的“心理动机”,痛的感觉也大不相同。同样程度的组织损伤,因为病人对创伤情景的意义估价不同,痛的程度也颇有差别。比如,头部受伤的人考虑可能危及生命,而感到疼痛严重;但同样的创伤,如发生在手指或比较不重要的部位,则痛的心理反应就小的多。

  动机可以影响注意的指向和强度,因此,动机是调节疼痛与注意关系的重要因素。从这个角度上看,动机使得疼痛调节从以往的静态过程变为一个动态过程。人们也会因为渴望引起他人关注而改变对于疼痛的心理反应。比如,小孩子为了引起父母或其他人对他的关注,会放大疼痛的心理反应,持续疼痛,以期待得到更多或者更长久的关心和照顾;与之相反的,有时为了在对方面前表现的勇敢无畏,患者会降低疼痛的心理反应。强烈的动机会明显地使人主观地改变疼痛的心理反应。

  哺乳动物(除人以外)的疼痛,是根据它们的反应及其中枢神经系统同人的相应部位在形态和功能上的相似性来推断的。疼痛作为心理现象是所有人的一种亲身体验。我们的疼痛体验为情感所掩盖,且能被我们记忆和预料。大量研究表明,疼痛会降低个体的记忆表现。有意识的记忆受到疼痛的影响而自动记忆过程并不受到影响。疼痛对于个体记忆表现的削弱作用至少部分是通过占用注意资源而产生的。

  疼痛还具有高度的个人经验,对于同样强度的疼痛刺激,个人的体验却大相径庭。在遭受到相同疼痛刺激的情况下,有过经验的人与初次体验的人感觉有时会截然相反,这取决于曾经经历时的心理反应。如果第一次接受手术时患者并没有感到剧痛及由此引起的恐惧,那么第二次手术时患者对于疼痛的担心和疑问会明显少于第一次手术时;相反地,如果第一次手术曾引起患者难以忍受的疼痛,那么二次手术时就会对疼痛感到极端恐惧,并感觉到剧烈疼痛。

  各人对于疼痛的耐受程度,也就是个人的痛阈是有极大的差别的。毋庸置疑,痛觉的差异,有生理方面的原因,如性别、年龄、疾病等。有些外伤或自伤倾向的精神病患者,,他们的痛阈非常高,有的甚至是痛觉消失。然而,更多的研究表明,疼痛虽然有生理原因,但都有心理因素的影响,并且,心理因素往往是影响疼痛的重要原因,换言之,就是占相当比例是“心因性疼痛”。 而合适的心理治疗或心理指导,则可大大减轻因疼痛引起的心理反应,并提高对疼痛的耐受性。此外,心理因素和人格特征与疼痛也有很密切的关系:不论是源于心理的疼痛还是来自躯体伤害的疼痛,其痛知觉和痛反应都与其个体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特征有关。同样,文化背景和境遇对疼痛的感知觉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不同民族在特有的礼仪、信仰、习俗、宗教仪式等影响下,人们对于疼痛则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需要说明的是,心理活动一般都有其生理生化机制;因此,我们不能因为疼痛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轻率地把他人的疼痛视为无中生有或者是弄虚作假。其中重要的是,掌握可能影响疼痛的心理因素,特别是对疼痛的态度、动机,以及情绪状态,同时也要了解原先的性格、以往的疼痛史,以及家庭和社会背景等等情况。

  情绪体验对疼痛的影响,疼痛与情绪体验的关系也是研究者们一直关注的问题。大量实验表明,与中立的情况相比,处于消极情绪的被试的疼痛阈限较低,而处于积极情绪时的疼痛阈限较高。积极地情绪体验可以缓解疼痛,消极的情绪体验可以提高疼痛的心理反应。最近也有了关于恐惧引起疼痛减退的研究表明引发恐惧的情绪之后,被试的疼痛感明显减弱。疼痛对基本心理过程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注意、情绪体验等可以影响疼痛,反之,疼痛同样可以影响注意等认知过程和情绪体验。疼痛刺激不仅仅会产生疼痛这一感觉,还有消极的情绪体验。

  也正因为痛感与人的心理密不可分,因而在精神医学和心理治疗中采用暗示疗法。曾有人对此做过实验,医生给一个重症疼痛患者止痛片,并告知其是当前世界上效果最好的止痛药剂,并嘱咐患者要按时持续服用,患者遵医嘱服用药片后明显感觉疼痛减轻,然而医生给该患者的只是普通的维生素片。在国外的临床治疗中,有许多治疗和减轻疼痛要涉及到心理暗示。其实,这种谎言式暗示,对于患者来说,就是一剂精神良药,可以让患者在主观上减轻疼痛的心理反应。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将各种各样的暗示疗法运用到临床中去。他们开始注意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生活起居环境能够使病人从心理上感到舒适,有利于减缓疼痛;同时良好的语言也能使患者的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有助于疼痛的缓解。例如,由于病患对于造成疼痛的原因缺乏认识和了解,会产生焦虑不安和紧张情绪,由此会加重对于疼痛的感觉,这时我们应避免语言暗示的消极影响,要用其积极地一面使病患明了事理,安定情绪,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目前十分流行并且运用尤其广泛的是音乐疗法。音乐是“心灵的医生”,在临床中应用音乐来分散病患对于疼痛的注意力,调整心理状态,提高机体对于疼痛的耐受力,达到音乐之痛的功效。

  疼痛是一个能够吸引注意的感觉,这是人类处理威胁,维持生存与实现目标的必要条件。我们大量详实的研究心理学因素与个体疼痛的关系,了解心理学各种因素对于疼痛的影响,以期能够更好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治疗疼痛,这一研究主题,还有很多可以发展的空间,还有很多因素有待发展,这也将是研究心理学因素与疼痛的发展方向。

浅析疼痛的心理学因素

论文搜索
关键字:心理学 心理 浅析
最新心理学论文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应的研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浅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幸福能力培养的内容探析
热门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青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