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 走着瞧,瞧人生――对《走着瞧》的电影批评分析论文

走着瞧,瞧人生――对《走着瞧》的电影批评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3-11

走着瞧,瞧人生――对《走着瞧》的电影批评分析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9-0143-02

  电影《走着瞧》讲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在中国北方一个小村庄里发生的人与两头驴斗争的故事。整部电影散发着现实魔幻色彩,故事亦真亦假,让观众沉浸在人和驴“走着瞧”的斗争中,忘记现实与魔幻。

  众所周知,电影是视觉系的产物,其声音的可感与画面的可视能带给观众更加丰富的艺术享受。一部长达九十九分钟的电影涵盖了丰富的元素,这些元素共同作用来突显影片主题。因此,对一部电影的批评分析,除了要把握宏观的揣度,还要有微观的分析,将电影中的细小元素进行归纳分析。如此才能使得分析更加细致有据,令人信服。

  皮尔斯曾说过“即使这个世界并不完全由符号组成,符号还是遍布了整个世界”,“我们所能看到的任何事物都可以视为一条信息,或者都可以视作一个符号”。由此可见符号学的应用之广。因此,我们可以首先运用符号学的知识对《走着瞧》的电影元素进行分析。

  在符号学中,索绪尔将符号一剖为二:“能指”和“所指”。能指是我们所感知到的符号的物质形式,例如一幅照片的外观、构图元素就是能指。所指则是符号使用者对指涉对象所形成的心理概念。《走着瞧》中蕴含着丰富的能指与所指,为了梳理与分析的便捷,我们排除那些细枝末节的元素,提取出最为重要的元素,按照新闻写作“五W模式”的方式进行分析。

  “五W模式”强调“何人”,在“何时”、“何地”,为“何因”做了“何事”。电影中的“何人”能指是生产队长大莲、知青马杰、种驴黑六、倔驴黑七、姑娘彩凤和其他村民。他们对应的所指分别是社会体制、青春与冲动的个人、孤傲者、反抗者、体制中的普通一员和体制的附庸者。“何时”能指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所指则代表着极左的知青年代,集体主义大于一切的年代。“何地”能指是高北村,一个落后的中国北方山村,所指是禁锢着年轻个人的地方。“何因”能指是马杰不满黑六生活比自己舒适,所指则是个人主义被集体主义“打败”,年轻人的人生理想得不到发展而引发的个人悲剧。“何事”能指是马杰与黑六、黑七两头驴进行斗争,所指是马杰不断尝试着用个人去对抗集体,同时也被驴对抗。

  由此梳理可见,《走着瞧》看似是一个复杂的故事,既讲人又讲驴,包含了强烈的隐喻色彩。但抽丝剥茧以后,不难发现其实这个故事只讲了一个人――马杰。虽然诸多影评与论文对《走着瞧》表达的主题进行过多种讨论,有的观点认为影片着重讲述的是驴的故事,反映的是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有的观点则认为所谓的人与动物关系只是掩饰敏感话题的工具,真正要反映的是在知青年代体制对个人的压迫。

  然而,无论《走着瞧》写的是驴、是人、还是社会,联系这一切的纽带都是知青马杰,上述的能指与所指都与马杰这个元素联系密切。因此在这部电影所要表现的众多形象与隐喻中,马杰是不可避免要被着重分析理解的一环。《走着瞧》的故事,归根结底写的还是人。这是一部以写驴来写人的作品。

  马杰在这部作品中,显然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他被体制压制,不停地想要竭尽全力反抗体制,另一方面他又去压制两头驴,同时也被两头驴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反抗。这两条叙事线索贯穿整部影片。

  既然运用符号学的知识分析得出马杰是一切元素围绕的中心,那么接下来我们将用精神分析理论来研究马杰在《走着瞧》中所表现出来的更深层次的寓意。

  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石之一就是潜意识的概念。潜意识是人们行为的真正动机,而这种动机人们既无法控制,又无法知晓。在《走着瞧》的故事中,马杰做了许多事情,而他的真正动机,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马杰妒忌黑六生活舒适,在这件事的背后,他其实并不是真的妒忌一头驴,而是怨恨自己的个人命运。作为一名知识青年他背井离乡,来到山村锻炼,而生产队长的一句“你们十个知青的命加起来都没有黑六的命值钱”让马杰的个人主义彻底瘫倒在集体主义之下。马杰与彩凤的结合,表面上是他与彩凤彼此吸引,实际上则是他潜意识里的俄狄浦斯情结在发挥作用。小男孩时期的马杰受俄狄浦斯情结的影响,渴望与母亲发生性关系,希望取代父亲的位置,独占母亲的感情,而害怕父亲报复的心理导致他逐渐否认对母亲的爱恋,在成年后让自己的爱与兴趣指向家庭外的其他女性。

  “梦可以说是以幻想的方式来满足非理性的愿望,尤其是源自童年、尚未转化为反向或升华的性欲。”梦境在许多时候像潜意识一样展现出人脑海中真实的想法。马杰的梦境里,有投身革命事业的自己,有喀秋莎一样美丽的彩凤,有他们俩的美好未来。七叔的梦境里,是儿时梦想的少女骑驴进城,是驴背上悠闲自得的农民梦想。马杰与七叔的梦都体现了他们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渴望。而这两个梦的差异,更加体现出知识青年与典型农民的鸿沟,一个是对个人理想的渴望,一个是对幸福生活的理解。

  除此之外,马杰的本我、自我与超我也在故事的发展中有所改变。“我们可以说,本我构成内心的欲望,自我形成个体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功能,超我形成心灵的道德戒律与理想期望。”在故事开始,马杰时常手捧一本《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不断用其中关于人应该怎样度过一辈子的经典语录来激励自己。在马杰与彩凤结合后的那个甜甜的梦里,马杰梦到自己身穿革命战服,心爱的姑娘像喀秋莎一样在林中木屋等待自己,两个人一同欢快舞蹈。这些无不展现了马杰的超我,他充满个人理想,他渴望投身革命事业奋斗。然而,在故事的结尾,马杰在小溪边丢掉了那本一代人的梦想之书,他不顾体制的约束想一刀斩死与自己做斗的黑七,此时的马杰心中的自我急剧膨胀,道德与戒律对他而言毫无作用,他唯一要做的就是满足自己的欲望。马杰为何会有如此超我到本我的改变?是体制的原因吗?是时代的原因吗?还是马杰自身的原因?影片巧妙地避开了回答,只在结尾给出一句“生物的灵性”,以动物话题来绕开意识形态问题。

  电影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也没有去谈意识形态。电影究竟是只讲了一个人和驴之间发生的奇幻故事,还是想借以表达体制对个人的影响,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是,导演李大为曾说“我觉得任何作品都应该有根,那个根就是主人公的内心思想、内心状态。”归根结底,电影的跟就在马杰的内心里。不同的评价是不同观众的理解,争论与否都无可厚非。但在《走着瞧》里,走着瞧,瞧得是人生。

走着瞧,瞧人生――对《走着瞧》的电影批评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电影 批评 人生
最新电视电影论文
浅谈降低电影院运营成本的途径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的发展之路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的影像符号和象征意义
论印度当代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和成长
试论电视剧《欢乐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基于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IP产业链开发实
新媒体环境下华语电影的纪录片营销策略分析
胶片上的中国足球——国产足球电影发展简史
福贵形象的电影美学价值
论郭敬明作品中的电影化想象
热门电视电影论文
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
论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电影剧作模式论
视觉文化研究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类型人物论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生命的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