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 电影《耻》的改编与原著的差异评析论文

电影《耻》的改编与原著的差异评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3-15

电影《耻》的改编与原著的差异评析

  小说《耻》是南非作家库切的经典之作,2003年10月初,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耻》这部小说内涵极为丰富,把南非风云变幻的形式作为小说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以白人在种族隔离政策土崩瓦解时期的真实生活为线索,描写了白人在种族和文化认同标准之间徘徊两难的局面。小说涉及了后殖民社会时期人性、文明、种族等诸多问题,对道德与历史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深切忧虑,文笔流畅,故事耐人寻味。小说戏剧性冲突明显,人物关系明确,环境变化引人入胜,即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可拍摄性”,所以,在被拍摄成电影时,也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总体来看,电影在对作品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故事情节的设置上都是忠于原著的,所有的剧情细节与台词对话等几乎都能相应地在小说中找到。但是,电影拍摄也不可避免地对原著进行了一些改编,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和作者的创作意图等出现了一些出入,并因为电影拍摄手法等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缺憾。

  一、电影对小说叙事层面的取舍

  小说中对整个故事的叙述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描写了主人公卢里在实际生活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其中卢里在校园发生的丑闻事件和卢里的女儿露茜在农场被强暴为叙述重点;另一层面是对卢里在这些事件中的内心感受的描写,呈现出卢里内心世界的挣扎、自我救赎、信仰重建的过程。在小说中对第一个层面的叙述十分流畅,详略得当,张弛有度,引人入胜。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并且在对第二个层面的叙述中赋予了小说更深层面的内在品质和人性思考等,表达了主人公的“向耻而生”的内涵,也点明了作品的主题。在电影中,对小说的两个叙事层面进行了改编,做出了明显取舍。电影中,编导将戏剧冲突较为强烈的第一叙事层面作为整部影片的内容框架,尤其强调了校园丑闻和农场强暴这两个事件,突出其中心故事情节的地位。电影还将作品中的城市与乡村场景进行了对比,叙事更简洁流畅。影片对第二叙事层面也进行了一定的简约化处理。尽管主演马尔科维奇十分优秀,在眼神、面部表情和细微身体语言等表演方面都近乎完美,十分到位地诠释出主人公卢里对社会的疏离和内倾性特征。但是,与原著所表现出的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相比,演员的表演还是逊色不少,对人物形象的诠释能力大打折扣。例如,影片在对主人公卢里在“耻”感中重寻自我、信仰重建的具体心路历程未能进行充分的演绎和表达,容易给观众造成理解上的偏差,认为主人公内心意识中的“耻”来源于诱逼女生发生关系从而失去体面教职,以及自己的女儿遭到强暴事件。把原著中含义深刻的“耻”单纯地理解为人物外在的身份、地位的丧失造成的“耻”,忽略了对主人公内心世界以及灵魂救赎过程中产生的“耻”的关注。所以,由于电影自身视听语言以及表达方式的局限性,不得不对原著的第二叙事层面进行一定的简化处理,严重削弱了原著思想内涵的丰富性和深刻性,没有能够完美表达出原著的相应内涵,造成了一定的缺憾。

  二、对人物形象的改编和处理

  总体来看,电影《耻》中的对主要人物的形象处理基本上是忠于原著的,但也进行了适量的改编,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但也出现了一定的人物形象偏差和不能达到观众的心理预期要求的现象。原著中对主人公卢里教授的定位是一所著名大学里的非常有涵养的西方文学教授,原著中的卢里教授傲视当权,也有所谓的“不检点”行为,但也具有令人同情的地方。原著通过描写他在后种族隔离时期遭到不公待遇和攻击时的大胆抨击,以及不惜以丧失工作为代价来抗议南非无政府状态的行为,表现出他不屈不挠的“风骨”,从而生动表现了知识分子的无奈与无助的心理。原著的描写使读者既对主人公产生同情,又真实反映出殖民地文化对帝国流散后裔造成的伤害的悲惨现实。但是,卢里教授扮演者马克维奇虽然是一位曾经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并获得过“金球奖(最佳配角)”“美国最佳喜剧演员奖”等多项大奖的优秀的影视演员,但就其个人形象气质而言,扮演卢里教授这一角色尚有不足之处。马克维奇的表演把主人公“高傲感觉论者”的形象表现得较为淋漓尽致,但却无法达到赢得观众同情的效果。卢里的傲慢、不检点性行为、与女儿的价值观冲突等甚至在部分观众心目中成为反面形象,被大家误解为片名“耻”的代表。主人公卢里的女儿露茜的扮演者青年演员洁茜卡?海妮斯在电影中的演绎恰到好处,演出了露茜的活泼开朗和忍辱负重,并且,电影中对父女矛盾冲突最为激烈的那一幕的台词改编较为出色。当卢里问露茜:“我不知道,为什么你总这么说?” 露茜说道:“你没打算去理解!”“You dont beginto know!”这句台词改编得十分出色,表明了父女二人价值观差异的根本所在,并含蓄地影射出历史上殖民者的各种越界行为才是造成这个事件的深层原因。

  三、电影对动物隐喻的处理

  原著中有很多对动物的隐喻描写,其中对狗的描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隐喻。总体说来,原著中对狗的描写映射出后种族隔离时期南非白人的艰难处境和无奈选择,蕴涵了作者较为强烈的个人感情。在原著中有大量的对狗的描写,从第7章开始,伴随着主人公移居到农场,斗牛狗凯蒂也跟着出场了,并直到全文的最后。原著中还多次以较为详细的意识流方式对狗进行了描写,并予以许多心理猜测和想象。另外,原著中还描写了许多其他的动物,例如山羊、猫、野鸭、鹅等,并寄同情于一个濒临死亡的山羊,但重视都不如对狗的描写。电影在进行改编的时候自然不会忽视狗这个非同一般的隐喻,但是,影片中对狗的隐喻含义的表达却与原著有较大的相同。影片中对狗的描写,以及人和动物的关系描写虽然在总体上符合原著描写意图,影片却带给人更多黑人的残暴行径还不如动物身上所固有的本性善良的感觉。如果观众出现这样的误解,则与原著差之千里了。另外,原著中还把狗与主人公卢里教授的行为进行对比,表现出主人公的烦躁、忧虑、对于无爱的性的厌恶,以及甚至想“自行阉割”的本能与理智的矛盾心理。例如,原著第11章,一条公狗在见到母狗后激动不已,于是“狗的主人就按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每次给它一顿毒打”最终造成“那可怜的狗后来竟然讨厌其本性来”,狗按自己的自然本能行事,却遭到主人的重罚,这样的“正义”根本不能被动物接受。同样,主人公卢里也遭到重罚,而且到了农场之后又惨遭报复,连申诉和争辩的机会都没有。原著中对动物的隐喻处理是站在自然生态观的高度上对非人性的制度进行强烈的谴责和抨击,但是,电影在动物隐喻的处理上较为肤浅,使得支持种族政策的右翼分子欣喜若狂,影响到黑人的形象建构,不利于缓解种族矛盾,甚至还有火上浇油之嫌,违背了作者的创作本意。   四、电影语言对小说语言的改编

  电影《耻》的整体风格较为简洁,拍摄手法较为流畅,镜头处理干净利落,呈现出较为朴素的电影语言风格,对原著进行了较好的演绎。例如,原著小说中描写调查会结束后的场景,写道委员会主席打电话给卢里,希望它能签署一份声明,婉转地表达了学校对这件事的态度是想要息事宁人,但却被卢里断然拒绝。这一情节在原著小说里是一段长对话,而在电影中,则被处理为这样的画面:主人公卢里正泡在浴缸里,突然,铃声响起;镜头推向主人公,主人公静静听着但没有去接,不停响着的铃声和主人公的静态呈现出对峙的局面。铃声停止后紧接着是一个主人公的特写镜头:打开旅行箱,放入简单几件衣物,随后猛地“啪”一声盖上。此时音乐声响起,画面中出现一个辽阔的原野,一辆汽车疾驰在空旷的公路上。音乐越来越响,逐渐高亢雄浑起来,暗示着主人公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和决心离开城市的束缚奔赴乡间的想法。电影的处理手法充分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通过画面和动作形象地传达了出来,与原著小说的描写相比更简洁,也更具表现张力。 而电影中在表现露茜遭遇强暴的情节时,并没有正面拍三个黑人的行为,而是以卢里的视角来进行侧面表现。电影画面中,卢里躲在卫生间,听到外面的喧哗声爬攀着小窗向外望,镜头通过卢里的视线中切入两个扳着枪栓的黑人,然后是卢里恐惧的面部特写,黑人将汽油泼在他身上,划燃一根火柴,抛向他。此时出现火柴的特写,黑人音乐的鼓声也由远而来。卢里声嘶力竭的呼救声和背景音乐的狂野鼓声逐浪高潮,屈辱的“耻”感充溢整个画面。大量的正打镜头始终保持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之内,引导观众与卢里一起经历了这场折磨,生动的画面和电影语言比小说的文字描写更具表现力。

  五、结语

  对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和电影拍摄制作本来就是一件困难较大的事,对广受读者观影的著名作品的改编更是难上加难。原著的读者都具有自己的独特的心理预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电影演绎根本无法满足所有读者和观众的要求,所谓众口难调就是这个道理。电影《耻》在对原著叙事层面、动物隐喻处理、人物形象刻画等方面的改编上与原著出现了较大的差异,甚至有曲解作者本意之嫌,容易给观众造成误导,甚至会造成一些不好的社会影响。但美玉微瑕,纵观电影《耻》,虽然没有壮阔的场景和各种华丽取巧的拍摄手法,镜头处理也较为简洁,但还是较为全面出色地对原著进行了演绎,呈现出朴素的美感,主要演员也都较为出色地演绎出自身人物形象的内涵,在台词设计等方面也有可圈可点之处,所以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值得大家观看。

电影《耻》的改编与原著的差异评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差异 评析 电影
最新电视电影论文
浅谈降低电影院运营成本的途径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的发展之路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的影像符号和象征意义
论印度当代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和成长
试论电视剧《欢乐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基于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IP产业链开发实
新媒体环境下华语电影的纪录片营销策略分析
胶片上的中国足球——国产足球电影发展简史
福贵形象的电影美学价值
论郭敬明作品中的电影化想象
热门电视电影论文
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
论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电影剧作模式论
视觉文化研究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类型人物论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生命的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