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试论本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论文

试论本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3-16

试论本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

  本土文化的涵义甚广,本文讨论的本土文化是广义的概念:各式文化经过本民族的习俗和思维方式长久沉淀,本地域沉淀阐释的文化,是本土独立创造的一种文化形式,是将传统文化和地域风俗进行整合发展的文化形式。当然,随着地域界线的模糊,本土文化已逐渐融入到更广阔的范围中。不讨论特指中华民族某一地域、某一民族的本土文化风俗。

  中国文化厚重绵延、博大精深、冠绝于世,自马克思主义被引入中国之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就以中国具体情况和文化理论状态为切入点,看外国人,说中国话,开始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过程。马克思的思想内涵包含哲学、宗教、经济、文化、政治等多个方面,将马克思理论和中国国情实际结合,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最初是以一种西方学说传入的,最初涉足的是中国人的思想文化领域,随后由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及推动,中国人渐渐接受和扩大了作为理论思想和革命实践并存的马克思主义。

  一、中国本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文化的创造源于人与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国和西方各有文化源流,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照视角和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整套系统,作为思想理论,属于马克思理论体系;作为实践操作理论,是中国式的行动准则,不能武断地定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东西方文化属性。

  中国本土文化本身具有复杂性、民族性和分散的特点。绵延千年的传统儒家文化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观念和行为,儒家文化的地位不可撼动,已经潜移默化地成了中国人的精神信仰。在中国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人自身带有的文化基因不可也无法重组。

  马克思主义学说和思想体系来源于西方机密庞大的理论基础,它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简单地任意拼凑和武断曲解马克思主义。

  中国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有理论点上的契合,在哲学理论上,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与中国哲学中的唯物理论、辩证思维相结合,在政治理想上,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与中国儒家的大同理想国有同样的理想点(社会本质属性不同),在人文精神上,马克思主义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的精神与中国传统儒家追寻的入世进取、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宏志相契。二者是有相互交合的基本点的。以中国传统文化审视实现马克思理论的观点运用理论制造理论,平衡和探索中国自身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思维方式和中国本土文化的心理积淀并不冲突。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经由中国人自身改造整合,是西方理论和中国国情的集成体,以中华本土文化为根,以西方理论学说为脉络,既有指导意义又有实践意义的系统。在与本土文化的互动关系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性的解释和取材源于本土文化,本土文化本身是被其影响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众多理论对本土文化执行了非替代性的指导功能。

  此外,作为上层建筑(文化领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身就包含了许多新的文化阐释,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本身的细化,更来源于本土文化这样植根的土壤和像风一样吹来的外来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会越来越本土化,越来越丰富,不断被填充、被验证。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向前推进,离开了优秀中国文化的支撑,是无法实现的。实践中,我们看到中国本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和运用,所提供的不竭文化养料,是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仍旧被否认和排挤的今天,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越来越旺盛的重要动力来源。

  二、中国本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与探索

  自中国步入近代社会以来,处在变动中的中国人民就一直在寻求本土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对外来文化的学习,对文化进行革新加以时代化。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从“三民主义”到“马克思主义”,不断内省和学习,本土文化的民族化和现代化问题始终贯穿中国本土文化中。中国本土文化要延续民族化,继续发展现代化,要实现这种延续和转化,不能仅保留中国传统文化,而要进一步相互协调本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以中国传统文化吸纳并融合西方先进文化于中国文化整体中,这是不能断绝并且持久的过程,以现代先进文化塑造新的中国本土文化传统是解决本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危机要面对,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得马克思主义落实在中国本土文化中,随着无产阶级在中国掌握政权、占据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文化传统逐步被创造衍生。如共产党人的学风作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运用中国马克思主义构造起的哲学、文学美学理论,戏剧、音乐电影等文艺作品,文化教育目的、内容、形式也有中国特色的变革,如应试、教材、文字、书写方式等的改变,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生活、礼仪、风俗变化等;这些新的文化因子构成了中国新的文化传统,这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引导下,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在中国领土构建起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并深深进入了中国文化当中。中国现代本土文化作为一个整体,不仅是多因素、多侧面、多样性的,更是变动的、多元的,多元且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向,变动是要求自身具有时代性,其多元性表现为它的来源具有多民族性。其民族性要求在文化扩张中获得巩固和张扬。显然,异体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汇,有赖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现以中国本土文化为载体各自对时代性和民族性所进行的自觉调整。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严重挑战。其实质乃是文化时代性的挑战。这不仅是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而且是许多仁人志士的自觉意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文化的时代性落后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消弭隔阂斩断联系,而是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实现共同目标,寻找到共同道路。   马克思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强大的理论优势,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进行马克思主义式改造。那么,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体现的新特征、新形式,中国本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理论,要不断在本土文化中提取内容,扩大内涵。列宁曾经指出,不要把马克思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来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既不能照搬西欧社会主义革命的现成经验,又不能照走俄国革命的具体道路,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立足中国国情,结合中国实际,在实践中探索用以指导中国革命的具体理论和方法,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更突出和表明了本土文化对于理论的基础性作用,经验与理性要趋于平衡。

  三、中国本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的经验

  在中国本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时代问题中,大众化并不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关的类别,而是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互融通、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之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意蕴。对本土文化,利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共同探索出一条可行性的道路,而民族化、时代化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土化历程。

  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不能说马克思主义早已中国化了。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的东西,中国有特殊情况,不能一下子就完全中国化。”毛泽东在这里谈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长期性问题。在1941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我们要以中国革命丰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提醒我们,不仅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中国革命实践,而且要用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观照和对待马克思主义时,若硬是套用本土文化,并未将其与中国传统的本土文化和国情相通,方向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中共历史上数次出现“左倾”和“右倾”,曾经产生的“以俄为师”、“大跃进”或者“文化大革命”这样中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事件,就是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桎梏,没有运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问题,将中国问题简单化、程式化。我们发现,所有“左倾”和“右倾”者都能在马克思列宁的论著中找到言语上的支持。因为对马克思主义总有不同的解读,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解读呢?因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西方的跨地域文化,中国人认识马克思主义,就如同盲人摸象一般,以窥其全貌,那么如何恢复视力,窥其全貌呢?非但不能按正确方式解读马克思主义,甚至将本土文化中的许多问题简化曲解,用想当然的马克思主义提出非理性的本土理论,非但在理解文化上有误区,而且在行为准则上也有问题。

  不将本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处理好,那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将是虚的,只存在于学术研究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需求,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终目标。中国近代史上,诸多外来文化、西方学说在中国传播,但除了马克思主义之外没有哪一个能轻易达到真正融合协调的境界,但是处理好、协调好理论与基础的关系并非没有困难,此目标的要求很高,马克思主义本来在学术领域研究就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更不要说形式化为一种指导思想了。加之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显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和特点,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出现了多样化特点,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以中国本土文化为眼睛,以中国国情为评价标准,全面领悟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在过程中和经验结果中有一个吸收和扬弃本土文化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创造本土新文化的过程。一个民族若失去了自身的民族文化传统,将不可能充分吸收外来的思想文化,发展自身文化,不可能使自己的思想文化走在其他民族的前面。积极认识和学习马克思主义,打通马克思理论和中国文化相融合的道路,使中国本土文化充分呈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继续在理论和经验上有所发展。

试论本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

论文搜索
关键字:文化 主义 中国化 中国 马克思 马克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