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马克思主义美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论文

马克思主义美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3-12

马克思主义美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9-0304-01

  马克思主义是来自西方的知识形态, 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意识形态的演化与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相关。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本土现实,中国马克思主义有自己的理论视域和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美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也呈现出复杂的形态。

  一、马克思主义美学传入中国的历程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处于巨大的民族灾难之中,“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了众多仁人志士觉醒的呼声,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理念和人文制度。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苏联十月革命成功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当时深受这一巨大历史进程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思想和苏联社会主义的建立无疑照亮了中国前进的方向。在引进的大量西方思想流派中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社会改革的理论灯塔,指导着中国的思想解放、阶级解放和民族解放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文艺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也成为了中国文学的实践典范。

  马克思主义美学强调现实主义,衡量最高艺术标准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出发,主张“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认为“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二、马克思主义美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影响下,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打格局呈现实主义特色。无论是现代文学的初世时期,抑或当下的文学盛世,现实主义的主流意识在中国文学的地位逐渐形成。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文献以及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被大量译介进入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盛行,其代表人物如瞿秋白、鲁迅、冯雪峰等,提出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所独有的无产阶级大众文艺的命题,文艺与社会革命的关联是其核心问题,现实主义文论开始形成。这一时期,中国文学在接受马克思现实主义美学的初期,文学理念多元化,“为艺术而艺术”和“为生活而艺术”的文学主张此起彼伏。40年代,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是主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 毛泽东的大众文化理论更多地指向农民,强调文艺的社会功利性, 文艺形式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要求通过文艺的感染力激发广大劳动人民的革命精神,从而推动社会的变革。

  20世纪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李泽厚和蔡仪回归了美学的哲学品格,与此前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实践性和斗争性不同,他们承认唯物主义反映论原则,承认美与美感的反映与被反映一致性。上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重要文学传统的现实主义也随着社会现状的变化不断调整,开始自觉地重振与恢复,向“开放体系”靠拢,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潮。80年代中后期现实主义文学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逼近中滑落,90年代至今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又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学,其创作理论格局的形成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其互文性的格局更加多元,显示出了应有的中国特色。

  三、马克思主义美学对中国文学影响的历史反思

  马克思主义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也给了中国现代文艺沉痛的教训。在全球化语境的今天,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剧,马克思主义美学对中国文学影响历程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许多问题值得深思。

  首先,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要求文学为社会变革服务。中国现实主义文学通过行政权力规范艺术,要求作家深入社会生活,参与革命实践,以救亡压倒启蒙, 导致作家自我意识的丧失。这背离了现实主义文学原初的革命性和批判精神,忽略了艺术创作与理论抽象的距离,成为霸权性的革命现实主义。其次,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成为权力话语。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多是学院派的知识分子, 重视文艺对于现实的认知性和颠覆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创造主体如毛泽东、冯雪峰、周扬等是党的领导人和文艺政策的制定者,导致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权威性和不可商榷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占据权力话语地位,其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阐释基本没有生存的空间,缺乏思想的丰富性和流变性。同时,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缺乏创造性。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作为历史流传的经典在中国盛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也值得中国借鉴。

  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大众文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兴盛,马克思主义美学作为具有批判精神的人文社会科学思潮,应该对当下人的存在状态、人类行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予以哲学思考, 重新阐释美真善的关系,维护人诗意的存在状态。在新世纪的文学现状下,马克思主义美学应该在文学发展中发挥新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美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论文搜索
关键字:马克 主义 中国 美学 文学 影响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